不同改性粒子在玄武岩纤维改性处理上的应用对比

2019-08-13 09:06梁继才龚光耀孙磊明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21期

梁继才 龚光耀 孙磊明

摘 要:近年来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相关产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但玄武岩纤维在大规模推广过程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采用不同的微米级改性颗粒,来完成对玄武岩纤维的改性附着处理,改善纤维表面粗糙度,对比不同改性粒子的改性效果,选择最佳的玄武岩改性颗粒。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改性处理;硅炭黑;硅藻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030

1 研究背景

玄武巖纤维自法国人于1923年获得拉制相关的纤维专利以来,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1]。近年来,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相关产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BF)的生产极具特色,原料十分简单,只需要由火山喷发冷却形成的玄武岩矿石,经过高温加热处理,重新回归熔融状态,随后通过拉丝合金漏板,即可获得玄武岩纤维[2]。这一生产过程中,没有多余的高污染产物,符合当今的绿色发展理念[3]。同时,玄武岩纤维也具备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绝缘性好,力学性能优异,且高温稳定性远高于玻璃纤维和碳纤维[4]。关于玄武岩纤维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取得了不错的纤维改性成果。在纤维改性领域较为常用的方法,有硅烷偶联剂改性、高能激光改性、纳米粒子改性、酸碱腐蚀处理等。本文对比两种主成分为二氧化硅的微米级粒子——硅炭黑和硅藻土,硅藻土为特殊的多孔结构,硅炭黑为硅炭两相材质,探究其在玄武岩纤维改性上的应用效果。

2 实验研究

2.1 改性粒子处理及分析

本文采用的改性方法为悬浊液附着吸附处理,利用偶联剂的枝接作用,来完成颗粒对纤维表面的粗糙化处理过程。

鉴于硅炭黑的硅炭双相结构,对硅炭黑颗粒进行热重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1所示。

由热重分析可知,硅炭黑两相材料中含有约60%的生物碳成分,其余成分为无定型二氧化硅。生物质碳这一成分有利于其余树脂的结合。

首先对两种改性粒子球磨处理,细化颗粒,使得颗粒均匀性更好,对球磨前后的粒子进行粒径分析。球磨前后的硅藻土如图2.2所示。

球磨处理前的硅藻土如图2.2(左),粒径范围大,平均粒径约为37 μm,远大于颗粒附着要求,其中4.5 μm以下的颗粒仅占2.6%左右。球磨后如图2.2(右),10 μm以下的颗粒占比大幅提高,但仍有较多大颗粒存在,平均粒径24 μm,满足附着需求的4.5 μm以下的颗粒约占35%。

硅炭黑颗粒球磨前的尺寸分布如图2.3(左)所示,其粒径分布相比于硅藻土均匀性更好,平均粒径11 μm,其中满足粒径需要的(小于4.5 μm)占比为27%,也需要进一步细化。球磨细化处理后的粒径分布如图2.3(右),粒径大幅减小,平均粒径达5.2 μm,其中54.6%的尺寸小于4.5 μm,可满足附着需要。

2.2 玄武岩纤维改性及表征

用分别用硅藻土和硅炭黑作为改性粒子,配制悬浊液,将水解后的硅烷偶联剂与悬浊液混合,配制改性硅炭黑悬浊液。采用悬浊液流动附着的方式,对玄武岩纤维完成枝接改性处理,改性处理后的纤维烘干保存。

3 结语

通过实验对比,硅藻土和硅炭黑都需要经过球磨处理,才能满足附着改性的粒径需要,且硅炭黑的粒径分布更均匀,满足需求的颗粒量更多。对比改性后的纤维表面效果,可见硅炭黑用于玄武岩纤维改性的效果更好,能够满足提高纤维表面粗糙度的改性目标。同时,硅炭黑颗粒可采取进一步细化措施,来提高可用的改性颗粒占比。

参考文献:

[1]郭欢,麻岩,陈姝娜.连续玄武岩纤维的发展及应用前景[J]. 中国纤检,2010(05):76-79.

[2]JAMSHAID H,MISHRA R.A green material from rock:basalt fiber-a review[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Proceedings and Abstracts,2016,107(07):15.

[3]LARRINAGA P,Chastre C,Biscaia H C,et al.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basalt textile reinforce[J].Materials Design,2014,55(06):66-74.

[4]郭昌盛,杨建忠,姚一军.连续玄武岩纤维改性方法的研究[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5,40(01):24-28.

基金项目:车用结构件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改性及成型工艺开发(20170204017GX)

课题来源: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梁继才(1960-),男,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