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传播与应用研究

2019-08-13 08:49李岩
出版广角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黑天鹅舞蹈

【摘要】 文章以电影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阐述了不同国家电影作品中舞蹈元素的运用方式,总结舞蹈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对电影所起的多方面作用。指出电影作品中舞蹈元素的运用,不仅能升华电影主题,还能对舞蹈起到传播推广的作用,电影与舞蹈的融合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彼此发展的进程。

【关  键  词】电影;舞蹈元素;主题升华;传播推广

【作者单位】李岩,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2.027

电影是视觉、动作、听觉三者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则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會审美活动。作为艺术的分支,电影与舞蹈同属于视觉、动作、听觉等多种知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这为两者在艺术上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空间。为了丰富电影的艺术性,不同国家往往会在其中适当加入与本国历史、文化相适应的舞蹈元素。这些舞蹈元素不仅有利于烘托电影气氛,表现电影背景,甚至还能升华电影主题,共同推进彼此发展的进程。

一、不同国家电影作品中舞蹈元素的运用

不同国家的电影反映不同的意识形态、民众生活以及该国的艺术发展高度。舞蹈元素经过精心挑选,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出现在电影作品中,两者是在艺术高度上的融合。因此,电影作品中的舞蹈元素是融合的艺术,不是拼接的艺术。不同国家,受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影响,反映出不同的精神诉求。下文以几个典型国家的电影为例,阐述不同国家是如何运用舞蹈元素来丰富电影表现力的。

1.法国电影

1895年,法国巴黎,路易斯·卢米埃尔首次播放自己的电影作品,公认的世界电影时代由此展开。法国电影大多具有典型的法式浪漫,如动画电影《了不起的菲丽西》,生动的人物角色刻画、细腻的情节处理,充满了法式乐观的浪漫气氛。影片讲述孤儿菲丽西为追逐自己的芭蕾梦经历了千难万险,从课堂上被人嘲笑,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实现梦想,最终成为同龄人中最优秀的舞者。

一开始,菲丽西在芭蕾课堂上连最基础的蹲都做不好,后来通过课外努力练习,不仅打好了基本功,还能完成大型跳跃、旋转技巧,并在最后斗舞中以惊人的舞蹈表现力赢得了唯一一个演出席位,从而体现了为梦想不畏艰险、努力坚持的电影主题。影片中蹲、大跳、旋转舞段的出现,诠释了电影在不同时间段所要传达的思想。

2.美国电影

19世纪末,随着美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大众娱乐需求与日俱增,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空间。1896年,维太放映机在美国正式推出,开启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时代。电影在美国发展日新月异,电影题材日益丰富,舞蹈元素也开始出现在电影作品中。

如《闻香识女人》中的探戈,将男主角帕西诺的内心活动诠释得淋漓尽致。几近完美的退休中校帕西诺失明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挥霍金钱、浪费时间,只想及时享乐后告别人间。在帕西诺与陌生女子共舞的片段中,电影以探戈所特有的高贵、哀愁、优雅与庄重,映衬中校复杂的心理状态——人人敬重的中校,在失明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舞池中的短暂欢乐中并不能消除他内心的痛苦。探戈要求舞者神情严肃、情感沉重、舞步棱角分明,舞蹈的内在要求与中校的内心世界惊人一致。这段探戈虽是插入式表演,但如果换成其他艺术形式,就难以精确传达此时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

3.中国电影

1905年是中国电影的开端,中国电影历经社会各个发展时期,也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舞蹈常常以文化输入的方式出现在电影作品中,特别是以中国古代为时间背景的电影,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

如《夜宴》以中国唐代为背景,以面具舞《越人歌》开场,营造出一种孤寂、悠然、颓靡、静谧的气氛,反映了太子郁郁寡欢的心理状态,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基调;在电影结束前,又以青女跳太子最爱的《越人歌》舞蹈作为结尾。“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随着延绵婉转的舞蹈,青女举手回眸间都是不舍与依恋。舞蹈动作虽然简单,但是盘绕回旋,映射出太子远离家乡孤寂落寞的心境,以及青女依依不舍、爱而不得、思恋成疾的抑郁悲痛之情。青女之舞与太子之舞穿插在整部电影作品中,潜移默化地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丰富了电影的结构。

4.印度电影

19世纪末,印度电影开始在世界电影界崭露头角,印度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电影出产地,电影产量曾居世界之冠。印度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出现大量带有印度特色的歌舞桥段,这是由于印度人民笃信印度教的形成的。湿婆是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由于湿婆善舞,被认为是舞蹈的化身。出于对湿婆的崇拜,人们将舞蹈作为礼敬湿婆的仪式。因此,在诸如电影之类的艺术作品中,湿婆舞随处可见。

以《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为例。电影的开始,就是一场印度庆典活动中盛大的歌舞表演,舞蹈场面庄重而热烈。帕万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在庆典活动中遇到了与母亲走失的小女孩莎希达,这是一个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善良的帕万决心送她回家。帕万在送莎希达回家的路上经历了许多磨难,终于成功将她送回了家。电影作品中几次出现的歌舞表演,都是恰到好处的人物心理刻画,把语言、文字难以传达的内容,以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影视艺术商品以及大众娱乐形式,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标记及生产者的意识形态背景,此种标记跟背景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呈现方式各异[1]。法国电影所特有的法式浪漫,美国电影所倡导的自由意志,中国电影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印度电影所传达的宗教意旨,都是电影叙事文本与社会文本互文性的体现。这种互文性,不仅凸显了不同国家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特点,而且为世界电影内容的丰富多彩贡献了力量,同时拓展了电影的广度与深度。

二、不同舞种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

舞蹈是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由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众生活需求等一系列因素组成,不同舞种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电影作品中的舞蹈元素都是导演在深谙电影所需体现的内在文化价值基础上,对电影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经过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后,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以舞蹈的形式替代传统语言的描述形式。要做到这点,一方面,需要对舞蹈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欣赏力;另一方面,需要对电影片段中何时使用舞蹈,使用什么样的舞蹈,如何取舍,有精准的拿捏。因此,不论是何种舞蹈,对电影时代背景的体现、作品内涵的升华、内容情节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融合了武术、戏曲中的動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中国古典舞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在程式、动作、技巧上都有较高的要求,”[2]具有行云流水、闪转腾挪、刚柔并济、曲折婉转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主要出现在以中国古代为时间背景的电影作品中,如电影《十面埋伏》以水袖舞来塑造女主角小妹的形象。所谓“长袖善舞”,一方面指衣袖很长,利于丰富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过程中长袖能在视觉上延长人的手臂,舞者可以通过变化袖技、跳跃、翻身、击鼓展示舞蹈技巧,运用冲、抓、绕的袖法不断变换舞姿;另一方面,舞蹈中以水袖击鼓,力道强劲,从侧面说明舞者具有深厚的功底。《十面埋伏》正是通过高超技巧的舞蹈来塑造小妹身手不凡的人物形象。

2.中国民族民间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具有载歌载舞、自娱娱人、自由欢乐的特点。为了体现不同民族的地方特色,电影作品常以舞蹈作为引子诠释电影的地点,表现各民族风土人情,奠定电影基调。

如《孔雀公主》以傣族典型的孔雀舞作为电影的开头,引出电影地点在云南傣族聚居区。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雀是善良、聪明、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孔雀舞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象征着吉祥如意、自由快乐、幸福安康。女主人公是那善舞的孔雀公主,不论是庆典中欢乐的孔雀舞,还是火葬前悲戚的孔雀舞,每一次转身回眸都饱含傣族舞蹈轻盈柔美的律动,每一个造型都展示出傣族舞蹈典型的“三道弯”特点。孔雀公主在电影作品中以舞蹈展示美丽,以智慧战胜坏人,体现了傣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3.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黑天鹅》讲述了美丽、娇柔、怯懦的芭蕾舞演员妮娜,在新版《天鹅湖》中被要求同时饰演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角色。影片中出现了大量芭蕾舞的课堂片段,妮娜的每一次旋转、出腿、行进都将白天鹅演绎得栩栩如生,但在练习黑天鹅角色时,她却连基本的芭蕾舞技巧都无法完成。为了深入黑天鹅角色,妮娜发掘了自己身上的阴暗面,同时也释放了被控制狂母亲一直压抑的野性,最终成功演出了黑天鹅,但也导致精神世界崩溃,被黑天鹅的邪恶所吞没。《黑天鹅》表达了人精神层面的双面性,因为追求完美,“天鹅女王”身上所折射的黑与白,把原本抽象的人性实体化了。

不同舞种在电影作品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因此,舞种的选择必须符合电影作品的文化背景。《十面埋伏》以中国古典舞来体现时代背景,《孔雀公主》以中国民族民间舞来传递民族文化,《黑天鹅》以芭蕾舞来展示复杂的人性,如果将这三部电影的舞种调换,则无法达到电影所需的终极效果。

三、电影与舞蹈的相互作用

舞蹈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呈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片段形式穿插在电影作品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人物性格,但是对表现电影主题没有太大作用,如《闻香识女人》中的经典探戈;另一种是以舞蹈为依托,将舞蹈作为主题或主线贯穿电影始终,如《黑天鹅》以芭蕾舞为主题展开对人性的思考,其中,电影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

1.舞蹈对电影主题的升华作用

舞蹈元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出现,不论是作为片段所起到的锦上添花作用,还是作为引导主线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一是为电影营造氛围,如《夜宴》中面具舞营造了悲情的气氛;二是体现时代背景,如《十面埋伏》中唐代乐舞所体现的中国唐代历史背景;三是塑造人物形象,如《黑天鹅》中主人公跳白天鹅时是善良的形象,跳黑天鹅时是邪恶的形象;四是抒发人物情感,如《闻香识女人》中男主角哀愁、痛苦之情在探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五是体现内在的文化价值,如《孔雀公主》通过孔雀舞展示傣族风土人情,传递真善美的民族精神;六是表现思想内涵,如《了不起的菲丽西》中主人公为追求舞蹈梦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舞蹈元素在电影作品中出现,不仅是为了表达电影主题,还丰富了电影的艺术性,提升了电影艺术的高度。

2.电影对舞蹈的传播推广作用

由于观察视角不同,电影为舞蹈搭建了一个新的传播平台,为舞蹈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使舞蹈的审美有了新的方向。舞蹈在电影镜头下,通过运动的影像、蒙太奇手法,在视觉上体现出的艺术性更集中,构图也更立体。镜头能带领观众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舞蹈,这不仅推动了舞蹈大众化的步伐,有利于更多人了解、感知舞蹈,还使舞蹈从民间走向舞台、走向剧场、走入电影,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舞蹈的传播途径。电影作品中舞蹈元素的运用,不仅能升华电影主题,还能对舞蹈起到传播推广的作用,两者的融合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彼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磊磊. 电影学的方法与规范[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隆荫培. 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黑天鹅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黑天鹅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冰上舞蹈搭档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直视“黑天鹅”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