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灌溉德育之花

2019-08-13 09:11吴瑜卿
中小学德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华师生校园

吴瑜卿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立足课堂主渠道,以多彩的学习生活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以生动的德育活动,让师生在生动的文化体验中生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以学习成果见证和彰显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文化;活动体验;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7-00-03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品性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自当是学校德育的宝贵财富。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进而借助丰富的德育活动,引领师生展开道德实践,由此,营建了富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生活。

一、立足课程主渠道,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

《礼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井然有序且完备的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关键要素,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立足日常课堂教学,开发了文明礼仪课程、国学经典阅读等系列特色课程,力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日常课堂之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

语文学科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学校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古诗词、古代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诵读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领悟。例如,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古诗、成语、名言、三字经)课前诵读,引领学生在古代诗词歌赋优美的韵律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而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则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课堂学习,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例如,在题型名称上,老师们进行了有趣的设计,填空题称之为“精卫填海”,判断题是“包公断案”,选择题则是“伯乐选马”。如此,让学生在数学、英语等课程学习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

同时,学校倡导老师们在音乐课开展古诗新唱、欣赏国粹京剧和粤剧等学习内容,美术课则开展了绘制戏曲脸谱和十二生肖系列活动、欣赏国画等学习鉴赏活动;体育课则开设武术学习内容等,让学生体验民族艺术瑰宝的博大精深。

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学生只有讲究文明礼仪,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开设了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健康地成长。学校利用每周的校班会、国旗下讲话时间,详细讲解传统礼仪及其内涵,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中关于待人处事的语句。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明白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并逐渐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理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经典能悄然滋养学生身心,促进其不断成长。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课程,精选阅读书目,并编撰了相關的德育教材,鼓励学生读经典、品名言、励做人。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吮吸诗词智慧泉,共览书中欢乐园”读书节活动、缅怀先烈优秀诗选诵读活动等,通过优秀诗文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人文情怀,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丰富实践,引领师生不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为学校开展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依托活动体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

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载体。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德育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魅力,在体验中生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文化认同。

只有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入手,才能将德育做细、做活。为此,学校坚持将中华美德教育贯穿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其走进学生的常态校园生活。例如,学校以中华美德教育统领每日的“午间栏目”。周一“校园七彩树”,由小记者播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文;周二“文学社”,由语文老师带领全校师生朗诵故事,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周三“书法雅艺轩”,全体师生一边聆听古典音乐,一边练习书法;周四“羊城时政学堂”,师生共同观看时政节目,了解时事,增长见识;周五“小百灵阅读”,师生们阅读书报,学习课外知识,提升人文底蕴,陶冶道德情操。

在家长和社会团体的支持下,学校开设了书法、绘画、十字绣、合唱、舞蹈、美术等素养培育小组,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艺术素养培养相结合,使其在社团学习中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比赛、展演和展示活动,如诵读经典演讲比赛、剪纸作品展、国学绘画展等才艺展示,并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区展演、敬老院慰问等社团活动。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中,不仅发展了个人特长,更从中感受到社会有大爱,人间有真情的社会正能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早已成为便捷的德育渠道。学校在校园网站开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弟子规》《论语》等学习素材,以方便师生家长利用课外时间,灵活自主地开展学习。针对社会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学校开通相关话题论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师生、家长进行讨论,加深了对良好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民众基础,是天然的德育资源。学校以时间为主线,抓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寒假前,学校结合春节鼓励学生收集各地风俗,发挥创意布置教室;元宵节时,学校举行庆祝“元宵佳节”暨开学典礼主题活动,以浓烈的传统节日氛围开启新学期生活;清明时节,学校团支部和大队部共同组织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和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带领学生体验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的道德传统,激发爱国情感……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也是终身不换的老师,家庭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分会场”。学校将《弟子规》作为家庭教育的范本,倡导亲子共读,希望中华传统美德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走进家庭,引领良好家风;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长沙龙等形式,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针对家庭教育存在困难的家长,学校通过聘请专家、社工入校、家访等形式,为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亲子共成长。

三、借助環境营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校园是师生主要的生活场域,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校园环境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依托,是师生自己的生活场所,自当由师生来共同营建。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凝练与展示,东沙师生营建起属于自己的富于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更在践行中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每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最终汇聚成校园的文化样态,产生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而班级文化建设犹如家中装修,体现着和而不同的文化个性。学校鼓励各年级各班因地制宜,师生家长齐动手,“装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场所。班级文化主题墙实用美观且各具特色,既有精美的书法和国画,也有造型独特的剪纸和手抄报,展示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和成果。每个班级还集思广益,制定各自的班名、口号、愿景、班歌,“孔融”班、“钟子期”班、“王羲之”班、“颜真卿”班、“郑板桥”班等纷纷诞生,彰显了不同的班级风格,更彰显着师生的文化自信。

在东沙小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有着生动而丰富的演绎。教学楼内部,学校将每一层走廊交给不同年级进行布置。师生家长共同商议,制定策划方案,拟定了不同的设计主题。例如,低年级以“礼仪”“规范”为主题布置年级走廊,引领孩子顺利适应新生活,成长为合格的小学生;高年级则以“求学”“求真”为主题布置年级走廊,表达学会学习、走向美好明天的愿景。而教学楼的各楼梯间,则成为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专题表演、家风家教家训书法作品、校园开放日活动等成果的展示窗口,记录着师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生动形象的作品、灵动美好的影像、图片等吸引着师生驻足观赏,成为无声的德育资源。

如今,走进东沙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便扑面而来。红墙绿瓦的校园中,诗词植物生辉园、明理书香闪明吧、礼仪修身闪思道、典故求索闪耀路、书画艺术闪烁廊、格言运动闪亮场,灵动幸福笑脸墙,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师生对传统美德的向往和追求,更传递着东沙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学校将继续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开遍校园,滋养儿童的道德成长。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小学广东广州   51038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中华师生校园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