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的成效与不足

2019-08-13 08:50姚苏平
出版广角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童书图画书儿童文学

【摘要】 文章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公开资源为主要数据,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统计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的各种数据,比较分析自2004年我國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童书对外输出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了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中存在的题材、体裁、审美和立项科学性方面的问题。

【关  键  词】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成效;不足

【作者单位】姚苏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

【中图分类号】G23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1.006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优秀童书“走出去”,是近年来我国童书出版界在国家文化战略指引下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政府和民间多种对外交流渠道和活动平台,把文艺走出去纳入人文交流机制,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文艺作品”,这为诸多项目的实施和执行做好了顶层设计。我国自2004年正式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下文简称“对外推广计划”)以来,又相继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2010年)和“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项目”(2013年),并于2014年推出“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下文简称“丝路书香工程”)。

在这些国家文化战略项目中,童书输出占比最多的是“对外推广计划”和“丝路书香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前者偏向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欧美地区,后者则明确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二者启动时间相隔十年,具体执行部门均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可以说,“丝路书香工程”是在“对外推广计划”试水多年、良好运作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做的更具针对性和效能性的文化投放,也更从容自信地展现了中国当下的童书品质和特色。

因此,本文以上述两个项目的公开资源为主要数据(“对外推广计划”2010年数据空缺,笔者注),统计、梳理并分析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对外输出的成效。当然,还有极少数儿童文学作品是通过其他途径译介到国外的,限于笔者的视野与能力无法掌握这类信息。但是,通过对上述两个项目主渠道数据资料的全面梳理与统计,以及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能够大致阐明我国以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为代表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对外输出的成效与不足。与此同时,本文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际文本为例,具体分析原创儿童文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传承,以及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去实现“符合对外传播规律、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战略目标。

一、 以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为代表的原创童书对外输出的成效

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对外传播工作是以2004年为分界点的,在此之前,其译介工作基本停留在外宣状态。如隶属于外文出版社的海豚出版社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译介工作,对外译介童书达到千种以上,曾以8种语言翻译出版了叶圣陶、丰子恺、张天翼、严文井、圣野、孙幼军、葛翠琳等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的作品。当然,此时的儿童文学对外译介主要还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改编、改写,如“美猴王丛书”、《白鹅女》、《孔雀公主》、《长发妹》等。可见,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一直都是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主要内容。从笔者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传统故事的当代本土传播基本构成了西方20世纪认知中国儿童文学的主体印象[1]。

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对中国图书“走出去”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资助。笔者对“对外推广计划”和“丝路书香工程”中的童书进行梳理,纳入统计的儿童读物包括现当代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适宜儿童阅读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低幼启蒙类读物、百科知识类读物和原创图画书等。其中有部分内容是交叉的,如一些低幼启蒙读物、百科知识读物以图画书、动漫等形式呈现;一些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以图画书、插图本的方式重新出版;一些百科知识读物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进行演绎,并以知名的人物形象为主角。因此,笔者根据当下童书出版的基本情况,以主题内容为依据把对外输出的童书分为“传统文化主题类”“现当代儿童文学”“低幼启蒙”“百科知识”4种,图画书和动漫作品根据其实际内容,分别归属上述4种类型。

1.2006—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的童书现状

2004年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旨在“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这是目前对外推广数量最大的出版项目。根据官网公布的资料,2006—2012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童书出版立项的基本情况见表1。

将历年的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全部统计在内,我们发现童书的总比常年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2年比重达到20%(见图1)。其中,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低幼启蒙作品、百科知识作品4种类型的童书作品输出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呈整体上升趋势,日益成为中国童书对外输出的重头戏[2]。当然,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仍是该项目的重点推荐主体,如2006年4个有关童书的重点项目——海豚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十个节日传统》《西游记》和江苏少儿出版社发行的由黄蓓佳以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母本创作的《中国童话》均为传统文化类主题。在历届“对外推广计划”童书重点推荐类别中,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比例仍是最高的。

(1)从“对外推广计划”童书项目历年分布来看,对传统文化的宣扬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

最初,以“西游记”主题为代表的传统古典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国传统儿童文学的“范本”,既呈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对外传播的经典性,也透露出异域接受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在2006年获批的项目中,“西游记”主题图书一共出现5种,分别是海豚出版社的《西游记》《大闹天宫》、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打白骨精》、北京出版社的《小小西游》,以及包含《西游记》在内的湖南少儿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彩图本系列”。2007年获批的项目中,“西游记”主题图书仍有5种,其中译林出版社的《天降悟空》和湖南少儿出版社的《天降小子》均是动漫版。由此可见,以儿童读者为接受主体的视觉传达方式成为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变革方向。

2008—2012年,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中华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开发了“鉴真”“玄奘”“郑和”“嫦娥”“花木兰”“草船借箭”“画蛇添足”“九色鹿”“山海经”“聊斋绘本”等主题故事单行本,以及《中国民俗故事》《经典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童话鉴赏》《中国古代寓言精品赏析》等故事汇编,囊括了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古典小说经典片段、传统蒙学故事等传统文化中儿童阅读的多元内容。同时,以“阿凡提故事”“阿诗玛”“召樹屯”“娥并与桑洛”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作品也出现在“对外推广计划”的童书书目中。

(2)当代作家对传统主题的传承和运用更是“对外推广计划”童书出版的亮点

我们以黄蓓佳的文学实践和熊亮的图像转化为典型案例。黄蓓佳《中国童话》的意义在于对中国传统故事的文学化书写。此前,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虽在时间和空间的“大众记忆”中反复演绎,但却没有真正形成经典化、文学化的文本。这是一个空白,也是一个挑战。在“对外推广计划”作品中,相较于其他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多停留于收集、整理和简单加工的基础上,黄蓓佳的《中国童话》由简单记录的口耳相传变为圆融、完整、精美的中国文学语言,由集体大众记忆变为具有现代气息的个体文本创新,在对外展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品质、贴合当代教育水平、提升儿童读者阅读感受等方面值得借鉴。

熊亮的图画书具有个性鲜明的“中国风”,进入 “对外推广计划”的作品有《灶王爷》《年》《兔儿爷》《泥将军》《小石狮》《屠龙族》《家树》《看不见的马》等,是中国儿童图画书对外输出的重要代表。图像阅读的全球化为中国图画书的对外输出提供了广阔空间,儿童认知的共通性也让中国图画书比一般图书甚至一般儿童文学作品更容易为国外儿童读者接受。“灶王爷”“年”“兔儿爷”“小石狮”等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的图像和意象的运用,凸显了中国特色。需要指出的是,熊亮作品艺术表达的独特性在于传统意味、艺术情韵、成人智慧、儿童趣味较为自如地综合运用。熊亮的图画书很“中国”,但又不拘泥于中国元素,而是注重表达一种人类情感共通的童年归属感,以大巧若拙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作品作为当代中国图画书的代表作对外传播,能够体现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自律和文化自信。

2.2015—2018年“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的童书现状

“丝路书香工程”自2014年启动以来,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优秀出版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翻译出版,更好地宣传、阐释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示和塑造国家良好形象,促进民心相通,营造良好和国际舆论环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15—2018年受该项目资助的童书数据情况见表3,不同主题类型的童书比见表4。

整体来看,推行了四年的“丝路书香工程”借鉴并发展了“对外推广计划”的诸多优良经验,在对传统题材童书的征选上,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图画书的比例整体上在增加

2015—2018年童书项目中图画书的比例分别为22.7%、20%、27.3%、57.1%。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元素的实践运用更现代化、儿童化,如《水与墨的故事》,《晒龙袍的六月六》(吉尔吉斯语、俄语),“蔡皋的绘本世界”系列(僧伽罗语)和《九色鹿》(法文)。除《九色鹿》是佛经故事演绎外,其余作品都是当代作家对传统元素的再创造。

(2) 增加了少数民族民间传说的对外输出种类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民间文学经典文库”(4册,阿拉伯语),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民间故事》(2册,波斯语),以及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华民族奇幻故事集》(4册,分别以马来西亚语、印尼语、阿拉伯语对外输出)等,对我国56个民族的传说、风俗、人物所做的甄选和叙述,充满了儿童认知的好奇心和民族融合的包容心。

(3) 增强了国际合作意识

如中国作家曹文轩与巴西画家罗杰·米罗合作完成的图画书《羽毛》,既充满了中国禅学意味,又呈现了巴西民族的画风,将外国认知中国的诸多形象(如中国鱼缸、美人肩瓷套、鸳鸯、白琵鹭等)用巴西画风表现出来,共同完成一个中国哲学的“归宿”追寻。该作品为2016年高棉语的文版资助项目,可以视为中国童书以古今辉映、中外融通方式“走出去”的新创举。

二、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比较分析

通过对“对外推广计划”和“丝路书香工程”这两个对外输出项目的整体梳理和统计,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首先,两个项目的体量差异较大。“对外推广计划”所公开的2006—2012年项目总量达到6167项,年均约1028项,其中童书项目共783项,年均约131项。“丝路书香工程”2015—2018年共获批1632项,年均408项,其中童书项目145项,年均约36项。

其次,自2004年“对外推广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童书的对外输出逐渐向展现中国当代儿童生活、儿童精神风貌和儿童文学艺术品质的作品倾斜。如“对外推广计划”中,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比例从一开始与传统文化主题类作品的比例保持一致(2006年两类主题的占比均为31.5%),到2012年迅速提升,并以69.7%的占比成为童书对外输出的主体(见表2)。而在“丝路书香工程”中,当代作家作品,尤其是表现当代中国儿童生活、儿童风貌、儿童文学艺术品质的作品一直是该项目中占比最大的类型。

再次,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上,两个项目都是从一开始完全依赖、借助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大量当代作家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和运用,充分表现“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的民族性与全球化兼容互补的品质。

在“对外推广计划”刚启动的2006年,重点推荐项目中的童书全是传统文化主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小说的重新出版,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牛郎织女》《三打白骨精》、海豚出版社的《大闹天宫》等;二是对传统文化的剪辑和再加工,如海豚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科学故事丛书”、《中国民俗故事》,外文出版社的《中国皇帝故事》《中国古代才智故事》以及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传奇》《中国神话》等;三是以当下更容易接纳的图画书、漫画等形式重新编辑传统故事,生成更具现代艺术特点的文本,如北京出版社的《小小西游》和现代出版社的“漫画中华英雄系列”等。

2012年“对外推广计划”重点项目包含曹文轩等当代作家作品14种和黄蓓佳的《中国童话》、金波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以及以现代图画书形式绘制和以动漫形式呈现的“精衛填海”“十二生肖”“八仙过海”等主题作品共27种,在47种传统文化主题作品中占比57.4%。

值得一提的是,“丝路书香工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从容,不拘泥于对传统故事的简单编辑出版。如该项目在2015年启动伊始所选用的传统文化类主题作品《晒龙袍的六月六》和《水与墨的故事》(吉尔吉斯语),就分别对“六月六”时令和“水墨”艺术做了现代艺术化的表达。

三、 我国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的不足之处

1.主题的选择偏于守旧、重复,且没有遵循当代儿童认知规律做适时的调整

以“对外推广计划”为例,仅2006、2007两年的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中,“西游记”题材就出现了10种,占这两年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18.9%。在数据可考的2006—2012年间,儿童版“四大名著”3种,《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类童书6种,冠名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传奇”“寓言”等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共计31种,上述作品占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241种的16.6%;至于像“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花木兰”“白蛇传”“草船借箭”等单行本的儿童故事共计有85种(含同主题重复出现的童书),占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35.3%。上述这些几乎原封不动地搬用传统文化的童书共计135种,占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56%以上。由此可见,如何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文化战略资源,仍是中国童书出版工作的未竟之业。

2.体裁的选择偏向叙事型作品,对传统童谣、诗歌等凝聚传统音韵之美、民俗之趣、游戏之乐的儿童文学作品较少涉及

在“对外推广计划”数据可考的2006—2012年间,仅见接力出版社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和熊亮根据北京童谣创作的图画书《蛐蛐和蝈蝈》,而“丝路书香工程”中完全未见中华传统童谣的身影。当然,由于童谣的叙述特征具有强烈的民族语言特色和地域物候特征,无形中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和异域接受的难度。

3.审美艺术的时代性、创新性和世界性还有所欠缺,在紧扣中国元素的背景下,往往拘于形式上的中国风

在运用、化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很多童书只围绕中国传统故事主题做减法,认为简化的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就是儿童文学,这种意识和做法主导了很多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的出版。很多童书在表现形式上刻意突出水墨画、剪纸、年画、皮影戏、京剧脸谱元素,以及中国传统器物和传统人物形象,尽管这是非常好的表达形式,但往往只有传统文化的表征,而没有体现尊重、符合儿童本位的文本内容。纵观我国输出的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距离全球儿童读者(包括一部分成人读者)的普遍接受,并由此获得“经典化”认可,仍有一段遥远的征程。

4.同一种童书被反复立项、多头立项

这虽然是一种品牌化运营策略,体现了该类童书的品质,但也可能造成输出童书落地不同国家、面向不同民族时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丝路书香工程”于2015、2017、2018三年推出的梅子涵主编的《中华民族奇幻故事集》(其文版语种依次为马来西亚语、印尼语、阿拉伯语),收录了包括俄罗斯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作品,但却没有俄语、印地语和蒙古语等相应的语种文版对接,未能实现输出路径的高效化、精准化,未能充分发挥相关少数民族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

四、 结语

中国童书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如何借“童心”“童言”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容开放,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该类作品对外输出具有天然的儿童趣味,尊重当代儿童的游戏、自由精神,是当下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对外输出的重要实践路径。童书选择哪些传统文化,以及用什么方式表现传统文化,意味着我们想把怎样的中国精神传递给孩子,展示给世界。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世界儿童所接受,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与接受的可能性与延续性有多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主题类童书并不缺乏传统主题内容,而是缺乏对儿童接受、异域传播的精准对接,并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身份”表现对儿童的生命温情,将儿童的生活和精神,甚至整个时代与世界的生活和精神推向更健康的方向,生成中国童书在世界儿童阅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性、融通性和经典性。

|参考文献|

[1]姚苏平. 美国的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述评[J]. 江苏社会科学,2017(3).

[2]赵霞. 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J]. 当代作家评论,2016(3).

猜你喜欢
童书图画书儿童文学
图画书
二手童书交换会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花是一本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