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主题式校本劳动课程的开发

2019-08-13 09:11肖颖佳
中小学德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课程

肖颖佳

摘    要  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依托各自独特的校情学情与地域资源来确立和创设主题式劳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课程主题;采取建设校内劳动课程实施活动基地、将家长纳入课程实施环节等措施来高效实施主题式劳动课程;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落实主题式劳动课程评价,实现主题式劳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习惯及劳动技能的价值诉求。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主题式劳动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7-00-03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将学生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目前,劳动课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渠道,[1]主题式校本劳动课程作为围绕既定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活动课程,其校本化的课程资源、具体而明确的课程目标、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灵活而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能使其有效摆脱传统劳动教育或劳动课程形式化、边缘化、简单化的负面倾向,使劳动教育的价值内生于劳动课程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有利于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

一、结合校本特色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

学校依托各自独特的校情、学情与地域资源,来确立和创设主题式劳动课程的目标与主题,进而满足学生的特定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颁布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适合本校本地实情的相关劳动技能类课程。为此,学校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依托校情学情确立劳动课程总目标

任何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都应立足于学校特定的办学愿景与师生需求,校本劳动课程目标的确立也不例外。笔者所在的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小学(以下简称芳小)在创建“崇真教育”特色学校过程中,积极走科学教育特色发展之路,科学教育理念及实践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同,学生亲手制作出来的兼具美觀与智能的机器人、建筑模型等彰显着他们对科技制作活动的热情。然而,芳小部分学生却将做家务当作老师布置的强制性任务,也很少会去主动参加植树、社区宣传、帮扶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在不少学生及家长看来,科技制作的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科技制作这种技能教育便等同于劳动教育。

不容否认,当前劳动教育的价值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逐渐被弱化,中小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劳动意识严重匮乏。在这一社会形势下,劳动教育有着比以往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劳动教育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劳动教育不能仅以科技制作这一类主题劳动技能活动为实施载体,家务劳动、环境保护、家乡建设、职业体验等也都应包含在内。劳动教育更不能只重视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劳动兴趣的激发以及劳动习惯的养成。因此,依托校情与学情,芳小确立劳动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开展多种主题式劳动课程,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崇真学子”。

(二)依托地域资源确立劳动课程主题

教育源于生活,课程更应回归于生活。那些鲜活而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文化是激发学生劳动热情的强有力武器。[2]芳小所在的芳村地处珠江西岸,原称“荒村”,明末清初遍植花果,如今的花卉苗圃场、花鸟鱼艺世界也是四野芬芳,伴随芳小学生成长的聚龙村、毓灵桥、谢家祠、裕安围、真光堂、车歪炮台等名胜更是蕴含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地域资源,对丰富学校的劳动课程资源、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为此,学校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创设了“珠江孕育的城市”“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古桥的历史使命”“古祠探秘”“西关寻味”等十二个主题劳动课程,并参照《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劳动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依据学生年级特点将各主题课程目标分解成认知性目标、参与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创造性目标。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体悟劳动价值、感受劳动魅力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具体的劳动行动。

二、搭建多重平台实施主题式劳动课程

主题式劳动课程的顺利与高效实施,有赖于学校对各种劳动教育平台的有效整合与搭建。

(一)将校内现有场室开发为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实践活动基地

工厂、花田、名胜古迹等场所的有效利用的确丰富了劳动课程的主题与形式,然而,由于受人力、经费等限制,学生到这些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基地接受劳动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为此,学校应结合各主题劳动课程的目标及内容,将校内现有的功能场室也开发为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并配置相应设备和耗材。近年来,为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提升学生基本科学素养,芳小在科学教育硬件设施上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了“超然科技室”、防震减灾科普展示室、科学实验室、自然实验室、计算机室、仪器储藏室等科学教育场地。在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每周二、周五下午固定时间将这些场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劳动课程要求,在各功能场室管理员的指导下使用金工工具、“鲁班”车床、中鸣机器人等设备以及各类手工耗材,学习制作水力发电机模型、创意木制品等;也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电子调查问卷的设计、电子交通图的绘制等任务。校内劳动课程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与时空便利。

(二)将家庭纳入主题式劳动课程实施环节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即“紧密家校之间的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各项劳动的思想观念”。将家长纳入劳动课程实践环节,以亲子活动形式实施劳动课程,有助于学生将劳动看作家庭生活、学校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激发其劳动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同时,更能提升家长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在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校要求家长与学生组成“亲子劳动小组”,依据主题课程活动要求,共同前往指定地点,完成教师指定的劳动任务;倡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家庭劳动作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大型劳动活动。例如,在“古村保护与开发”主题劳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居住在聚龙村的学生家长充当向导,为学生讲解聚龙村的青砖房、趟笼门、神楼、天井等有着四邑特色的建筑物,并拿出族谱为学生介绍家族世系的繁衍历史,增强了学生对古村保护的价值认同;在每学期举办的主题式劳动课程总结活动即“劳动嘉年华”现场,学校会为在各行各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家长预留“摊位”,用来展示他们的技术发明等劳动成果,为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回馈社会的好榜样。

三、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落实主题式劳动课程评价

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实施路径以实地探访、亲身体验、亲子互动、动手操作等为主,其评价方式相对其他学科课程而言具有特殊性,无法复制学科课程的评价模式。[4]因此,学校应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从劳动课程的评价重点与评价内容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一)聚焦成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

劳动课程评价既要关注课程结果,也要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为此,学校尝试将关注过程的探索式评价以及关注结果的激励式评价、认证式评价等评价形式灵活交叉使用,使主题式劳动课程评价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探索式评价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评价同步进行,均为探索式。如学生在探访聚龙古村过程中,会根据课程任务清单完成搜集村民对城市改造的意见、撰写古村建筑安全性调查报告等探索式学习任务,教师则是在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中依据当下现实状况设计评价内容与标准,并实施评价。如针对A组同学在不懂村民所说客家话的情况下向B组求助,并与B组同学共同完成采访任务的突发状况,教师将“能合理利用同伴资源,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列入评价内容之中,使得劳动课程评价更加富有针对性与创造性。

激励式评价对中小学生往往效果明显,能显著激发其劳动欲望,久而久之轉化为自主劳动的内在驱动力。如将“A+存折”这一学校特色激励式评价形式纳入主题式劳动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劳动表现按不同币值存入“存折”,当“积蓄”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兑现梦想,由学校及教师配合兑现,如在学校礼堂观看一场电影、免做一天家庭作业等。

认证式评价是主题式劳动课程实践中又一独具特色的评价形式,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表现给予相应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开始,历经“芽儿”“小苗”“繁花”“硕果”等过程,逐步升级。学生得到一个阶段的认证证书后,往往渴望获得下一阶段的认证,因而激发起劳动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融入生活,评价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劳动课程的评价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的评价通常掺杂着参评人员的主观性判断。为此,学校设计制作了“芳村小学主题式校本劳动课程评价标准”,将评价内容分为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自主性、劳动合作精神、劳动创新能力六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评价要点,如劳动意识评价模块,设置“服务自我的劳动意识”“服务他人的劳动意识”“服务家庭的劳动意识”“服务社会的劳动意识”四大要点。要点之下设置细则,如“服务自我的劳动意识”包括的细则有:“上学前准备事宜”“生活用品整理事宜”“节假日活动安排计划”等。在每个细则上设置递进式选项,供参评人员选择评价,如针对“上学前准备事宜”,设置有“自己准备”“在家长提醒下准备”“家长协助准备”“完全由家长准备”等选项。具体化的评价内容使劳动课程评价的诊断与反馈、“以评促学”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当前,劳动教育已成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素质,各中小学应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开发实施目标、内容、形式等均具校本特色的劳动课程,切实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卓晴君.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19(5):34-45.

[2]章振乐.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7(5):27-29.

[3]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07.

[4]倪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变革及其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8(23):41-48.

(作者单位:广州荔湾区芳村小学广东广州  51037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