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科类图书稿件审读的三个向度

2019-08-13 08:50严颖
出版广角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科类书稿选题

【摘要】  文章基于《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出版质量管理规范,结合社科类图书自身的特点和社科类图书编辑能力、素养的要求,从图书稿件政治导向的把握、内容结构的梳理、细节呈现的规范三个向度,对社科类图书稿件审读规律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  键  词】社科类图书;编辑;稿件审读

【作者单位】严颖,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1.0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一名出版人来说,就是要努力编辑出版高品质、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的图书,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一分力量。

社科类图书对交流人类文明成果、提升社会文化涵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社科图书编辑,除了要熟悉出版的相关规范,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导向意识,才能更好地为社科类图书出版把好审读关。

社科类图书编辑审读稿件时,要把握好三个审读向度,明确每一个审读向度的核心任务,逐层推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具体来说,一要筑牢思想防线,把握好选题的政治向度;二要分析逻辑推演,把握好稿件内容的结构向度;三要雕琢细节呈现,把握好稿件表述的规范向度。只要从这三个向度做好社科类图书稿件的审读工作,就能使社科类图书审读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筑牢思想防线,把握选题的政治向度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我国目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筑牢思想防线,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内涵,编辑出版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科读物,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上把读者团结在一起,是图书编辑肩负的重要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为社科类图书编辑筑牢思想防线,把握选题的政治向度指明了方向。

我国《出版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版)第三条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傳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这是我国图书出版活动的基本方针,也是对社科类图书出版最基本的要求,图书编辑必须把这一方针贯彻图书出版活动的始终。

1.从选题策划开始把握好社科类图书稿件的政治向度

正确的导向是选题策划的基础,当图书稿件还是一个选题意向时,图书编辑就要切实注意导向问题,自觉把党和国家在这一阶段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放在首位,不能盲目以市场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图书选题的思想导向,一方面“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另一方面要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具体要求。

2.审稿全过程要把握好社科类图书稿件的政治向度

当图书编辑拿到图书初稿时,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把好图书稿件的导向关。

一方面,要注意图书稿件内容方向是否适合公开发表。“文化无国界,但出版工作有国界”[1],我国《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出版物不得包含的十个方面内容,第二十六条规定了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的内容要求,这些都是图书出版不能跨越的底线。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新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社科类图书编辑工作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要注意图书稿件内容是否需要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新出图[1997]860号)、《关于加强和改进重大选题备案工作的通知》(新出图[1999]198号)、《新闻出版署关于重大选题备案工作补充规定的通知》(新出图[2001]291号)几个文件,要求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选题,在出版之前必须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重大选题备案,未经备案的不得出版发行。其中《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新出图[1997]860号)第三条具体规定了十五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在出版前必须严格遵照规定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

因此,社科类图书编辑在拿到稿件的时候,切忌一头扑到书稿里,立即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加工,而是要快速翻阅了解稿件的导向,判断稿件是否适合公开发表,判断稿件是否要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把握好图书稿件的政治向度,是图书出版最基本的要求。导向不正确的选题必须“一票否决”,需要备案的重大选题选题必须按规定走重大选题备案程序,这既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负责,也是一个出版人的职责。“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是我们编辑出版的重要价值导向。”[2]

二、分析逻辑推演,把握稿件内容的结构向度

在了解书稿件的政治导向,确定内容适合公开发表后,图书编辑仍不能立刻投入文字细节的汪洋大海中,还要注意分析稿件的逻辑推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图书稿件的整体内容结构进行把关。

1.认真了解稿件内容,把握每个版块的内容导向

图书编辑要通过浏览书稿目录及其对应的各版块内容,逐个确定各个版块的观点和思想表达,甄别是否有不合适公开发表的内容。这与前面所述社科类图书稿件审稿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把握选题的政治向度”要求类似。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导向细化到书稿的个别段落观点和行文表达。

以笔者审读过的书稿为例。一本研究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的书稿,全书内容完全符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导向,但是在一个横向对比分析的篇章中,将港澳台和其他国家并列在一起做比较,这明显是作者缺乏相关意识的笔误,表达形式上违反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遇到这样的情况,编辑应与作者商议,对整个篇章的表述方式做出调整,保证稿件局部导向表达正确。

至于什么是不合适公开发表的内容,什么是不当的观点和思想倾向,笔者无法一一列出具体的标准。图书编辑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注意积累,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时刻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相关出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把关控质”的能力。

2.分析图书稿件的逻辑推演是否科学合理

每种类型的图书都有其内在的推演逻辑,落实在社科类图书上,表现为框架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论据是否准确有效、论证是否严谨科学、结论是否正确等,这些都是图书编辑要考虑的。

笔者曾审读一本研究瑶族哲学思想的图书,作者在论述瑶族哲学思想起源、流变后,突然加入一章关于明清时期瑶族人民起义和反抗精神的论述,但没有指出起义和反抗精神与瑶族哲学思想研究之间的关联。这个突兀的篇章不仅没有增强全书的论证推演效果,而且扰乱了内容整体论述的流畅性,属于图书稿件内容逻辑推演不够科学。为保持书稿论述的连贯性,经与作者商议,笔者删除了这部分内容,保证了书稿推演论证的清晰和连贯。

当然,图书编辑通常不是相关方面的专家,想要一眼看出图书稿件逻辑推演方面的问题不太容易,需要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一方面要尽可能了解更多门类的社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从结构向度认真审读稿件,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并准确判断书稿存在问题的能力。

3.分析图书稿件内容框架是否有调整提升的空间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3],如果图书的内容框架不够合理,就会影响读者顺畅地获取信息,进而降低对图书信息的接收。如何让图书的关键信息更容易被读者获取,提升图书传播的效果,这对图书编辑的素养和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有些文集类书稿是作者多年的作品汇编,如果按照原样编辑出版,就仅仅是对成果的汇集,不能充分展现作者的思想。对读者来说,也可能因为内容线索繁多而失去阅读的耐心。面对这类书稿,图书编辑可以根据不同主题把所有文章进行梳理归类,无法归类的个别篇目建议作者舍弃。这样,既为浩繁的文字整理出阅读线索,也为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提供了方便,同时提高了图书的价值。

图书编辑要“重视民众阅读关怀,要关注民众的需求、关注民众的心理,还要考虑民众的理解力”[4]。简单来说,图书编辑在整理书稿过程中,要先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再把自己放到读者的位置上,想象一下读者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什么,想從这本书里读到什么,最后好好考虑,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怎样在作者、读者之间建立起一座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桥梁?思考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图书编辑对图书稿件内容就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做出相应的编辑整理。

三、雕琢细节,把握稿件表述形式的规范向度

细节决定成败。我国对图书质量的管理有严格规定,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编校质量属不合格。质量不合格的图书,除要全部回收处理外,相关的编校人员、领导和出版社还会受到严厉处罚。因此,把握好图书稿件的政治方向、内容结构后,编辑还要进一步雕琢稿件细节,从规范向度把握好稿件的细节表述。

1.把握好图书稿件的版面格式规范

版面格式是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一本层次清晰、格式规范统一的图书,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还能给读者一种规范、专业的良好感受。由于社科类图书内容相对比较专业,所表达的思想层次比较丰富,特别需要清晰的版面格式。

图书的版面格式主要包括封面格式、书名页格式、目录格式、书眉格式、标题格式、注释格式、表格格式、参考文献格式等,每一项格式都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如《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12451—200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121—2015)等,这些都是国家规范标准,图书编辑必须熟悉,并在书稿处理中注意遵循这些规范。

2.避免图书稿件出现事实性、知识性、政治性错误

对一本书稿来说,把握好内容的政治方向是否正确、内容框架是否合理后,就可以进入对内容细节的甄别阅读,重点要把控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错误:事实性错误,常见的有事实有误、人名有误、年代有误、数据有误等;知识性错误,除了要甄别、处理一般知识性错误,还要甄别、处理伪科学和反科学等相关内容;政治性错误,要注意甄别、处理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错误以及导向性、政策性错误[5]。如2005年4月18日,根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国家测绘局行业管理司正式下发《关于地图上锡金表示方法变更的通知》(测管函[2005]21号),从此中国出版的地图上不再把锡金标示为主权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陆上邻国数目也由15个变为14个。如果遇到图书稿件中将锡金作为独立国家提及,或继续沿用旧提法说我国的邻国有15个,那就同时犯了事实性、知识性、政治性错误,需要图书编辑对书稿的表述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3.细化图书稿件的语言逻辑、语句、文字、数字、标点等表达规范

图书编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图书把规范的文字、表达方式传递给读者,因此,图书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直接关系到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规范传播。

人们常说,文字功底是一名图书编辑的基本功。确实,不管是社科类图书编辑,还是其他图书编辑,都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语言文字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等相关规定,把好图书的出版质量关。

在各项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对社科类图书编辑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国家方针政策的明确性、图书内容的敏感性、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永远是一名社科类图书编辑在处理图书稿件时要牢牢把握的三性。把握好这三性,掌握好审稿的三个向度,对做好社科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保障编辑出版的社科类图书真正起到传播人类文明和智慧的作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谭炜麟. 社科类图书政治性问题的审读习惯和能力培养思考[J]. 传播与版权,2015(10).

[2]游俊,雷丹. 出版新时代编辑的价值导向与文化选择[J]. 编辑之友,2014(7).

[3]张必隐. 阅读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荣方超. 论书刊编辑中的民众阅读关怀——以美术编辑与阅读文化为例[C]//中国编辑学会. 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9.

[5]黎洪波,利来友. 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四版)[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社科类书稿选题
一束光
一束光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一束光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