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13 08:53熊小菊廖春贵熊开宏胡宝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

熊小菊 廖春贵 熊开宏 胡宝清

摘   要 STEAM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主张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STEAM教育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地理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STEAM  中學地理  教学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各国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STEAM教育成为各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策略。我国教育部明确表示,要在“十三五”期间积极探索STEAM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各学段单科知识的教育能力很强,但各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STEAM教育的核心是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解决实际问题。

一、STEAM概述

STEAM教育是STEM教育在实践中的发展。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整合教育,注重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STEM教育最早由美国提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进行集合发展,成为STEM教育的里程牌。美国政府十分重视STEM教育,提供大量资金促进STEM教育的发展。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也将其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STEM教育在实践发展中加入了“A”,“A”代表的不仅仅是韩国最先提出来的艺术,而是包含了文化、语言、经济等十几门人文社会科学,这也说明了STEAM教育培养的人才集理工能力与人文情怀于一体[1]。

二、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凸显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STEAM教育倡导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用综合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地理新课程标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是一种科学的思想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的内涵。STEAM教育主张协调调动学生储存的各学科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与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是一致的。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活动、实践活动获得的,STEAM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探究等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STEAM教育凸显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综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造就地理拔尖创新人才[2]。

2.连通各学段,形成人才培养链条

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学段共同努力,STEAM教育在中学推行将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多,知识面逐渐扩大,而且中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把想法付诸实践,STEAM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热情。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这就给STEAM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教学基地,中学生从简单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分析、验证较容易取得成功,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生在中学阶段能较好的具备STEAM素养,为高等教育地理人才输送与培养奠定了基础[3]。

3.整合各科知识,培养地理拔尖创新人才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STEAM教育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运用综合思维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地理采用STEAM教学,将充分调动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生物等各科知识来分析地理现象及问题,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用STEAM素养来分析问题,依靠老师指导,自己或小组设计实验验证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地理思维得到扩展,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将大力促进地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构建

STEAM教育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根据我国中学生特点及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结合STEAM教育理念,构建中学地理STEAM教学新模式,见图1。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堂

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在采用STEAM教学时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从无所谓的学习状态转化为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地理现象、规律的学习冲动。中学生好奇心强,想法五花八门,但是具有好玩的天性,从课外转入课堂集中注意力学习需要一个缓冲段,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必能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4]。

2.基于课程标准,提出探讨问题

问题是贯穿STEAM教学的主线,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教师要在课程标准基础上,选择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探讨的地理问题。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地理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易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3.引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STEAM教学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明确探究的问题后,小组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是验证型的实验,要确保结果的可观察性及可量化性,如果是制造型的实验则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取性,如果是创造型的实验则要考虑其创新性。

4.帮助学生构建STEAM知识框架,评估实验方案

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协调知识的能力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STEAM综合性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知道可以利用已有的哪些知识设计对策。同时,中学生思维灵活,想法大胆,会存在奇思怪想,想法太超前或不切实际会直接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如实验方案可行性不强则指导学生重新设计,确保各小组的实验方案科学合理。

5.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

学生在实验方案通过后,依据实验方案设计步骤进行实验,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要及时记录,以便讨论原因并进行深入研究。如实验结果并不是预想的或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则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

6.小组分享实验结果

实验顺利结束后,各小组可通过汇报、海报、演讲等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形式可根据研究主题性质自由选择。在交流分享过程中,各小组不仅可以看到彼此实验设计的优势,而且可以互提意见,不断完善实验过程,实验中存在的疑点大家互相探讨、共同解决。小组分享的过程不仅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学生的表达、沟通等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学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中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将其与STEAM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创中学,在地理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興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本文结合中学地理STEAM教学模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河流侵蚀地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1.用长江各段地貌图片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展示长江上、中、下游三张地貌图,让学生观察三张图片中地貌外形表现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条河流在上中下游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并让学生回想是否我们身边的河流也存在这种现象,那么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紧扣情境提出问题

本节课以“河流地貌”知识点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师讲解“河流地貌中的侵蚀地貌及堆积地貌”后,学生对河流侵蚀及堆积有了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模拟河流侵蚀作用,以验证流水对不同河段地貌形成的影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教师给予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河流侵蚀的原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验准备

学生在明确问题后,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准备实验材料。河流侵蚀模拟实验需要准备的器材如下:20cm×50cm的长方形塑料盒、粗细不一的砂土、水、小彩旗、勺子、支架、塑料网格。河流侵蚀模拟实验,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准备水、砂土、塑料盒,但对小彩旗和勺子考虑不到。小彩旗起到标识作用,直观演示河流侵蚀的方向,勺子则用来压实砂土。在器材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构建起技术和工程素养。

4.帮助学生构建STEAM知识,评估实验方案

河流侵蚀模拟实验中,在理论知识上,要对河流侵蚀有科学的认知,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已构建起对河流侵蚀基本的科学认知,比如河流侵蚀会受流水速度、侵蚀物的硬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技术上,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要注意细节、实验步骤是否科学合理、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等,这些都能锻炼学生的技术素养。在工程知识上,让学生大胆设想引入工程,防护因河流侵蚀而造成的塌陷,如护岸工程。在数学上,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控制变量,记录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总结交流,把实验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将实验中存在的疑点、遇到的问题,一起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5.河流侵蚀模拟实验

将塑料盒铺满粗细不一的砂土,厚度均匀,砂土蓬松,将塑料盒按30°角倾斜放置在支架上,将小彩旗插入塑料盒顶端的位置,在距离小彩旗8cm的地方,匀速浇注水流,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的变化。观察完后,让塑料盒里的砂土和小彩旗回归原状,加快浇注水流速度,接着观察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的变化。最后,控制水流速度和倾斜角度,用勺子把砂土压实,把塑料网格覆盖在砂土上,观察河流侵蚀变化情况。

6.交流学习,培养人文情怀

学生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把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同学,把失败的原因总结好,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解决遇到的难点、疑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交流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学生会有进一步探究的激情。

在河流侵蚀模拟实验中,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教师将河流侵蚀原理、河流侵蚀表现形态等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准备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让学生控制变量反复实验,引入塑料网格让学生体会工程护岸的效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工程素养[5]。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经验、总结不足、寻找改进办法、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启迪学生更深入的探究,展现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点与主要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06).

[2] 袁利平,张欣鑫.论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5).

[3] 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

[4] 任伟,李远蓉,马坤鹤等.基于STEM教育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5(07).

[5] 纪秋月,高欢,韩娇娇等.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4).

[作者:熊小菊(1992-),女,广西灌阳人,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廖春贵(1991-),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熊开宏(1990-),男,广西百色人,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胡宝清(1966-),男,江西临川人,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