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路径研究

2019-08-13 08:47金丽芬
科技资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丽芬

摘  要: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必然趋势。通过聚焦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群体,采用文献分析法发现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水平普遍较低,而采用经验分析法发现苏州地区4所高职院校在建设研究型辅导员队伍方面有各自的特色。最后,从“增加精力”“注入内外动力”和“补充能量”三方面提出构建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研究型辅导员  文献分析法  经验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a)-0131-03

教育部43号令中提到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这是2017年10月公布的教育部43号令明确提出对于高校辅导员科研方面的具体要求,也体现了国家越来越重视建设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关于研究型辅导员这一概念,2002年杨世传首次提出,认为研究型辅导员是“具有主人翁的态度,在平等民主的关系上确立自己引导者的角色”,“使自身的职业劳动不再局限于服务、奉献、培养学生而是同时被确认为是一种研究与探索的活动”[1]。在这里,研究型辅导员实质上是对辅导员业务素质、工作内容和业务能力方面发展的一种学术化方向的强调[1],等同于辅导员的科研素质、科研水平。

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步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目前高校辅导员更多地忙于事务性工作,各高校从学生工作的实际考虑,侧重于高校辅导员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加强,造成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另外,国内外研究多侧重于现状的描述,范围多为大学本科阶段的高校辅导员,对策多是“问题解决式”,且多是理论式的述说,很少涉及实证或经验性的论证等[2]。在此背景下,聚焦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个直接在大学生思想工作一线的群体,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探讨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丰富和深化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为探索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3]拓展新的研究视角。

1  关于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献分析

1.1 研究对象

选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专兼职辅导员31名。其中,男性辅导员9人(占29%),女性辅导员21人(占71%);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辅导员人7(占22.6%),中级职称辅导员22人(占71%),初级职称辅导员2人(占6.4%);硕士学历辅导员10人(占32.26%),本科学历辅导员11人(占67.8%)。

1.2 研究过程

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在近5年内(2012—2017年)所发表的学术文章进行编码和系统分析,主要对学术文章内容(如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学术文章数量、刊物级别、文章作者结构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考察该校辅导员科研成果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其在建设研究型辅导员队伍中的整体水平。

1.3 结果与讨论

结果显示:首先,在2012—2017年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41篇,占全校发表学术论文总量的10.66%,人均每年发表论文数不到1篇,所占比例非常低,说明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发表论文数来看,确实该校辅导员每年发表论文数不多,在全校所占比重也不高。从发表的学术文章内容来看,在已经发表的141篇论文中,直接与高校学生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有114篇,占辅导员发表学术论文总量的80.85%,从文章质量来看,无1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文章发表。所以,高职院校辅导员不管从学术文章的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处于劣势,需要在科研方面进一步进行强化。另外,由辅导员独著的学术文章81篇,占总数的57.4%;而合著的学术文章60篇,占总数的42.6%,并且合著的学术文章大多是校内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在这里,合著的比例很大,说明高职院校辅导员由于精力和科研能力的限制而多采用合著的形式发表学术文章。

其次,对于学术论文所在期刊的统计发现,總体发表的期刊分布广泛,共发表在76种期刊上,其中在《中国校外教育》上发表最多,为8篇,在《考试周刊》上发表7篇,在《科教文汇》和《职业》上各发表6篇,在《卫生职业教育》和《西部素质教育》上各发表5篇,在《赤子》《人才资源开发》《科技视界》各发表4篇。以上几种期刊都为省级期刊,之所以发表论文比较多可能是由期刊的发表难度决定的。

2  关于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2.1 研究对象

选用苏州4所高职院校(苏州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和学工处科技处领导3~4名。

2.2 苏州4所高职院校在构建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分析

为了解高职院校培养研究型辅导员的经验机制,进一步展现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建设研究型辅导员过程中独特的面貌,研究选取苏州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进行各为期2d的访谈,就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发现4所高职院校在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各有成效。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研究型辅导员队伍方面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设立学院教科研和党建思政工作研究项目,专设辅导员专项,鼓励辅导员开展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积极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三是全额经费支持辅导员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考核,促进其专业素养;四是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提升其能力和知识储备。

苏州职业大学近年来在江苏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进一步展现了该校辅导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能力。该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辅导员专题学习与培训、辅导员课堂、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等系列途径,打造学习型和研究型辅导员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该校鼓励辅导员进行省、市、院级课题申报,建设科研激励机制。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新途径,表现在:一是建立辅导员培训体系,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通过加强辅导员校本培训,为新辅导员聘任“专业导师”“业务导师”及职业能力专项培训,促进其职业化、专业化。二是通过搭建“辅导员之家”线上线下平台,加强辅导员间的交流与分享,提升辅导员的科研与工作能力。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百年院校,重视辅导员机制建设,表现在:定期召开辅导员培训与座谈会,为辅导员明确职业定位、职称晋升及培养方向提供平台;每年举办校内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并择优者参加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重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鼓励辅导员参加省、市、院等各类课题的申报及学术文章发表,并将其作为职称晋升的一种有效条件。

虽然在辅导员队伍规模上以上4所高职院校与相应本科院校相比要少得多,但是它们在建设研究型辅导员队伍方面都有各自的经验和特色,总结起来,确有共通之处。第一,通过辅导员各类培训及辅导员技能大赛等形式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为其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通过设立各级各类党建思想政治项目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进行申报,增强其科研能力;第三,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对辅导员设立相应的科研要求,并与其职务职称相挂钩,提高其科研的积极性。另外,给予辅导员项目相应经费,以物质精神奖励的形式增强其科研热情。

3  构建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路径

虽然通过经验分析法发现苏州4所高职院校在建设研究型辅导员队伍中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根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的科研方面的文献分析,还是发现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在此还是需要探讨进一步构建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

3.1 通过“增加精力”,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当前,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辅导员数量配备方面还是存在很大不足,造成他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日常学生事务工作中,当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高职院校辅导员中普遍存在“敬业”但不“专业”的现象[4]。在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根据1∶200的比例合理配足辅导员人数,减轻每位辅导员的事务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工作经验,为其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通过“注入内外动力”,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

要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科学研究的主动性,需要从辅导员自身及外部条件两方面入手。首先,从辅导员自身来说需要加强自身的科研意识。在此,科研意识表现为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环境的主动适应、积极影响和积极改造,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析、探索学生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研信念与热情、科研知识与经验、科研眼光与智慧[5]。提高科研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都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修炼内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两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其次,从学校层面创设多种条件为辅导员搭建科研平台,提供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一方面,根据《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高职院校制定出相应的辅导员科学研究方面的制度并贯彻执行。如与高职院校教师一样,该制度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辅导员每年的科研数量和质量;将辅导员工作创新项目、理论研究项目、实践研究项目等科研实践形式固定化[6],不再简单地鼓励辅导员申报省、市、院级课题,而是从学校层面积极设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真正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课题研究,提高其学生管理科学化水平。另外,又给辅导员配备相应的学术导师,给予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术方面的指导,帮助其增强科研自信,提高其主动性。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将职称和职务晋升与科研成果挂钩,建立标准化的职务职称评定体系,而且要把科研成果作为辅导员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并且,要鼓励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提高其学术文章的质量,如对于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上的发表的学术论文给予重点奖励,进一步激励他们的科研热情和斗志。

3.3 通过“补充能量”,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培训作为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水平的一种重要“补充能量”,对于夯实辅导员的理论功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高职院校经常性地举办各类学生工作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7]、辅导员项目立项或结题答辩会及辅导员工作专题培训,使辅导员形成良好的科研讨论氛围,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模式,掌握扎实的科研方法和思路。竞争也是“补充能量”的一种方式 ,通过辅导员技能大赛等形式在增强其竞争意识的同时也是一种储备工作知识、提高科研思维的方式。另外,沟通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能量”的方式。通过建立辅导员工作论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校内外辅导员进行科研方面的沟通与经验分享,增强科研协作意识,也可获得科研能力强的导师的指点,对于自身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姚倩.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5-107.

[2] 杨要杰.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研究综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1):58-60.

[3] 陈九如,乐程,陈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17-20.

[4] 叶绍灿,张效英.学术研究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43-48.

[5] 韩秀引.影响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四类因素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2(3):23-26.

[6] 张艳萍,杨雪.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5(11):108-111.

[7] 马炳涛.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5(Z1):35-37.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