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策略探讨

2019-08-13 08:48陈明才
科技资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新课标初中数学

陈明才

摘  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数学教学有了新要求、新目标。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成果,所以如何实现新课导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科学、有效地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该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如何实施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c)-0146-02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之初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之上积极、踊跃地展现自己,从而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成果,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对新课导入方式、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端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1  结合实际导入新课,激发数学兴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在接触新知识前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内心是不愿学习新知识的,尤其是一些没有价值的知识[1]。从数学知识方面分析,其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初中生在生活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经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巧妙结合,借助于学科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眼球,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以“等腰三角形”教学为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导入新课。比如,房屋建筑施工之中往往会看见工人用等腰三角板确定房梁是否处在水平状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那么可以问学生,工人为何要用等要三角板进行判断呢?得出的结论准确吗?此时就会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学生对这样的生活情境比较熟悉,只是不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原理。当教师引入现实生活之中的案例、常识,使得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的兴趣,更积极、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当学生对新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充满好奇心之后,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有效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分析、探究数学知识蕴含的奧秘。而学生在了解真正的缘由之后,就更愿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诱导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有效学习、理解与把握等腰三角形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导入新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其对新知识学习产生欲望、好奇心,从而积极、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教学成果。

2  构建悬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构建悬疑是初中数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构建悬疑的方式导入新课,具有良好的教学成效。问题式导入新课,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悬疑的诱导不断的进行深入探究[2]。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构建悬疑,巧妙地导入新课,将问题、悬念作为渗透数学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以“平方差公式”教学为例,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应该构建悬疑。

教师:周末,小李的妈妈想要检查一下小李的学习情况,设计了一道数学题:8.7×9.3=?而小李张口就来回答道“80.91”。如此繁琐的数学计算题,为何小李可以计算得这么快,而且还准确,是不是小李有什么超能力?

由此学生就产生了好奇心,有的学生认为小李就是天才,也有的学生认为小李偷偷使用了计算机,对于学生的这些想法,教师并没有认可。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求知欲望,想要知道具体有什么奥秘。此时数学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小李能计算得这么快吗?想要了解其中的悬疑吗?想不想成为与小李一样的“天才”?当你们学习平方差公式之后,就能实现了。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就会更积极、主动,顺着悬疑线路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课堂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尤其是在理解与把握平方差公式之后,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从而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3]。

构建悬疑导入新课,借助于数学问题与悬疑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探究欲望,可以促使其积极、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  利用教具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观察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已经从形象过渡为抽象,特别是数学概念、思想以及规律等,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象化,然后循序渐进地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使其了解与把握数学规律。其中教学用具就成为了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有力武器,其能够把抽象知识具象化,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把握。而在新课导入时,教师也要利用教学用具进行新课导入,把数学知识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高效理解。

以“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用具导入新课。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呈现两两相同的卡片,比如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卡片等。然后依次把两两相同的卡片进行慢慢重合,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就会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此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进行提问,如这些两两相同的图形可以重合于一起,那么它们都是全等形吗?而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就会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认为能够重合的图形都是全等形。然后,教师又引领学生观察、思考两两相同的三角形,提问道:如果按照同样的说法,那么重合的三角形又该怎样进行命名呢?此种情况下,学生借鉴前面的经验就会说道“全等三角形”。于此数学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巧妙地导入“全等三角形”新课。

课堂上,数学教师利用教学用具为学生呈现有关的演示操作,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脑海之中产生全等三角形的相应形象,理解、把握“全等”的数学意义。此外,通过教学用具的使用,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具象化,使课堂学习变得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4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促进学生思考

初中数学知识呈现出连贯性与系统性特点,新知识与新概念是基于学生已学知识、技能下而进行建构的,针对新知识、新概念的建构直接受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影响,加之学生对新知识本身就不感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侧重于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借助于温故知新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过渡时机,使其在内心深处愿意接触、学习新知识。以“整式的乘法”教学为例,在讲解“同底数幂乘法”数学知识时,先引导学生对乘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过渡期,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导入新课。

借助于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需要数学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当的铺垫,从而才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有效理解与把握新知识。此种新课导入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学习与思考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5  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催生了许多新课导入方式、方法。而初中数学新课的有效导入,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数学知识内容与学情,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将学生兴趣挖掘、参与度作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初就主动参与,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强玉娇.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6):20-21.

[2] 赵云石.成功归于精彩的开端——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51.

[3] 吕翔宇,房常宝.初中数学新课导入“十法”举隅[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133.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新课标初中数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