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态教育建设研究

2019-08-13 06:29蒋寅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参与者教育者浙江

蒋寅

摘 要:本文从对自然学校的界定入手,以绿色浙江自然学校为例,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绿色浙江自然学校的意义,对浙江省生态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然教育;生态文化

一、自然学校及其特点

1.何谓自然学校

自然学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源于北欧国家的一种教育形态,因其新颖的教育理念在多国得到较快发展。自然学校开设的课程以综合实践类课程为主,力图融合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参与者的未来发展。除了实践课程以外,自然学校还通过不同的项目活动,提高参与者包括合作学习、沟通表达在内的各种能力,有针对性地向参与者传递人与自然整体性的观念。

2.自然学校的特点

(1)自然学校具有多样性

不同于一般的户外活动,自然学校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不同与普通的学校教学,自然学校并不强制固定参与时间,因此开展的项目活动和课程会随着地点,季节,天气和参与时间的变化而调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除内容外,自然学校的参与者也具有广泛性,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这种多样性本身也是自然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促进参与者理解所生活环境的丰富和复杂,但也对教育者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出了较大考验。

(2)自然学校重视持续性

自然学校要求参与者对自然学校所在区域进行长期、规律性的观察,以此增进其对所在地环境的熟悉程度和发生变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验性、有目的性的学习,形成对当地环境的整体、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参与者对自然学校和整个区域的关心和爱护情感。

(3)自然学校强调平等

自然学校重视参与者之间的平等,通过相互称呼“自然名”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参与者之间的身份差异从而促进相互交流。由于在自然学校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因此参与者和教育者实质上都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即参与者可以通过传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有效影响教育者,而部分教育者也在诱导参与者理解自身和环境整体性的同时发现自己所欠缺的自然知识并加以补足。

二、绿色浙江自然学校项目的特点

1.项目简介

绿色浙江自然学校由浙江省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创办,以黄湖自然体验园为主要活动营地。自然学校参与者主要是杭州市区的中小学生,教育者包括高校志愿者和国内外专职环境解说员。自然学校的教育方式包括讲解自然教育课程和组织各种户外学习活动。

2.项目特点

以下拟从自然学校的三种特色学习模式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项目的特点分别进行评价。

(1)参与和探索型学习

参与度是自然学校教育的重点与核心。而以满足好奇心为目的的探索性学习是提高儿童参与度的重要方式。由于绿色浙江自然学校参与者主要来自城市,因此对自然学校的生活环境普遍有较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也对探索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以下将通过“虫虫笔记”一例分析观察和科学实验对于提高参与度的意义。在活动中教育者为参与者讲解昆虫基本习性,安排在夜间观察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拉布甲在内的各种昆虫,小组按照对昆虫的记忆和理解合作绘制自然笔记,并与同伴和志愿者进行合作交流。近距离观察园区昆虫的方式则帮助参与者克服对昆虫的恐惧,从而获得对自然的更为理性的认识。

(2)游戏中学习

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由活动形式,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社会交往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鉴于游戏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意义,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参加适合儿童发展的游戏归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在“水未来”课程中穿插了一个名为“滴水不漏”的游戏。该游戏要求多位参与者分成小组,背靠背用穿在桶上的多根绳子将装满的水共同运到安全地带,速度最快的一组可获得奖励。教育者在游戏过程中并不轻易提供帮助,而是通过鼓励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使游戏更具有挑战性。

(3)地方化学习

所谓“地方化学习”,指的是通过接触建立参与者与自然学校所在地区联系的学习活动。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上。在人与自然层面上,绿色浙江自然学校项目充分利用附近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通过组织探访周边古村落,手绘赐璧村“绿地图”认识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绿色浙江自然学校对接城市与乡村社区,以组织儿童担任一日店员的形式,在了解当地浓厚的竹文化的同时提供社会服务。这种方式促进儿童与社会群体的接触,有助于其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意义分析

作为省内较成熟的自然教育项目之一,绿色浙江自然学校因其自身的创新性和一定的代表性获得了省内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以下将结合我省实际,对应各主体分别介绍该项目的借鉴意义。

(1)对政府部门的意义

青少年的生态环境意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据了解,我省目前尚无专门的自然教育相关条例,为此省、市各级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行业规范,鼓励自然学校发展;教育相关部门应参考国外经验出台规定,切实保障儿童参加自然教育的合法权益,确保自然学校教学活动的合理有序开展。同时,地方政府应改变以“农家乐”为主的粗放型旅游发展方式,借鉴黄湖模式将生态旅游与自然学校结合,通过生态体验学习的方式将自然学校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共同促进生态文化的传播、推动生态理念的践行。

(2)对学校的意义

吸引学生参与是发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中小学可以在现有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的基础上学习国外经验,开设与生态相关的综合实践课程,加强学科渗透。高校也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自然学校合作,通过利用网络参与或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完善学生的生态理念。

(3)对环保组织的意义

考虑到自然学校项目高投入的特点,其发展的资金应由多个主体、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环保组织可与地方企业、社区等合作建设功能形态齐全的自然学校,从而有效扩大自身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同时环保组织应坚持自身公益性质,自然学校收入应用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形成内部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库柏.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2]殷京生.绿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83.

[3]姚冬琳,唐美霞.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给活动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

[4]UNICEF.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The forty-fourth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1989,New York: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Article 31.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發展“十三五”规划.2015.

猜你喜欢
参与者教育者浙江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Mother
Task 2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