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词及相关教学策略

2019-08-13 13:11张烨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张烨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材是导入语言和文化因素的主要媒介,对其进行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本文选取《环球汉语》《长城汉语:生存交际》这两本对外汉语教材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二者对于文化词的选取及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词;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热”在世界各地兴起,相应地,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应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换句话说,要想更好地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融入文化因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现有的教材而言,它是实现文化教学的重要凭借,尤其是近年出版的教材越来越注意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要素,主要体现为数量众多的文化词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项目,每本教材采用的文化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便以《环球汉语》与《长城汉语:生存交际》这两部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的文化词及教学策略。

一、文化词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文化词”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狭义论”,如王德春(1998)认为,文化词就是“国俗词语”,如“凤凰、胡同、四合院、汉服”等,它们均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意义,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林宝卿(2000)等。其二是“广义论”,如陈建民(1995)提出,文化词语指的是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文化意义则指的是社会交际中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因而,广义文化词的范围更宽泛,如果词义的外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亦属于文化词的范畴。例如,“梅花”在中国往往带有一种凌霜傲雪的气节,但在西方却没有此文化附加义;再如“猴子”在中国是机灵聪明的象征,在某些国家却带有丑陋狡猾的贬义色彩。针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我们发现除非在某些特定内容中会大范围出现狭义文化词,否则基本以广义文化词为主。因而,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词”即为广义文化词。

二、《环球汉语》《长城汉语:生存交际》中的文化词统计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以两套教材中的中级阶段为研究对象,并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角度对文化词的数量及特点进行分析。

1.文化词的数量统计

从总数来看,《環球汉语》中共出现文化词118例,占生词总数的21.1%。结合其在教材中的文化呈现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小类:1)社会生活(饮食、服饰、身份职业等):宫保鸡丁、十三香、西服、汉服、中医、师傅;2)文化习俗(风俗习惯、艺术、语言等):巫婆、大顺、票友、脸谱、茶道、幺、扛使;3)时空概念:胡同、王府井、四川、阳朔;4)其他:独生子女、度、段。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12个成语以及3个固定短语,它们都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典型成语如“风生水起、一石二鸟、阳刚之气、走火入魔”,此外还有“一分钱一分货、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固定搭配。这些词语从语法角度来说不能拆分,其语义也并非是语素义的简单加和,从讲释角度来说,必须结合其后的文化背景。像“走火入魔”并非汉语本土词,它来源于佛经,本身指的是在佛教中为修行而偏离正道而落入邪魔外道或被魔鬼附体,但在现代汉语中则使用的是其引申义,此时就必须结合该词的语源以及文化附加义向学习者进行讲释。

我们再来统计《长城汉语》,中级阶段的生词共计503个,其中文化词有68个,占总数的13.5%。结合其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社会生活:酸甜、油腻、中国菜、米线、老伴儿、买单、中药;2)文化习俗:毛笔、毛笔字、茶、茶馆、茶室、宝贝儿、脸谱;3)时空专有名词:王府井、胡同、四合院、长城、香山。此外,该教材亦有一定数量的成语及俗语等,如“马马虎虎、长命百岁、曲径通幽、以茶代酒”等,这些词语在讲解的同时也需进行文化渗透,例如“长命百岁”所体现的“福禄寿”心态,“以茶代酒”折射出中国人的礼俗文化等。

总的来说,从数量来看,两套教材中《环球汉语》中文化词的比例高于《长城汉语》,几乎达到了后者的二倍,这可能与《环球》教材的独特体例有关,这在下文还会进一步说明。不过,从类型来看,二者基本涵盖了传统文化中的每一方面,尤其在反映社会生活的“饮食“服饰”“风俗”等领域更为多见,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目的。

2.文化项目的展示方式及特点

从文化项目的展示方式来看,两套教材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来看《环球》,该套教材以连续剧的方式进行语言教授,学习者可以在每集连续剧的观看中习得与相关的文化项目。举例来说,某个单元的主题为“孝,德之本也”(Filial p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virtues),显然这是在弘扬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孝悌文化,其连续剧内容为中国父母养育和对待子女的方式,由于连续剧多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呈现,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再配以背景音乐、丰富的身势语和体态语,往往可以加深印象,学生在观赏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这种文化的内涵,其教学效果要胜于单纯地讲授某种文化理念。除此之外,该套教材还配有相应的练习题以及“文化小贴士”,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纸质教材相对缺乏的特点。

我们再来考察《长城汉语》,该套教材采取了比较传统的编排方式,即将文化词语和文化项目编入课本内容中,在讲授正课的同时带出相关的文化因素。举例来说,课本中有一个主题为《我想马上过春节》,涉及三个对话,全部与过节以及相关的礼俗文化相关。课文的主线是先介绍与春节相关的交际项,然后再列举春节的习俗,如“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穿年服”等,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出中国其他传统节目,如中秋节(吃月饼、团圆等),端午节(吃粽子)等,最后介绍西方的圣诞节,并与之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种文化项目的呈现方式,都需注意“交际性”“趣味性”等原则。在笔者之前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介绍某类文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却忽略了學生的接受程度,在趣味性上也略显枯燥,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事实上,理想的文化渗透往往是锦上添花,如果让学生产生负担或者畏难的情绪,这显然是失败的。

三、文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教材在文化教学方面各有特色,结合以上分析结论,我们提出几点文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第一,多样展示法。相对来说,《环球》的展示方式更为丰富多彩,因为它独特的dvd教授方式,可以极大化、全方位展示各种具象的文化词。众所周知,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官接触到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笔者所在单位附近曾盛行“蹦蹦车”这种交通工具,对于留学生而言,它是陌生的事物。此时与其费力讲解它的造型、功用及特点,莫不如直接打印出它的图片,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明晰它的样貌,更直接的方式是让学生去校门口,他们便会发现遍地都是这种“蹦蹦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文化对比法。同一个词语其概念义往往是相同的,但其文化义却受到不同民族、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影响而产生差异,而如果缺乏对这种差异的了解,往往会造成交际的失败。像“红色”,它在中国便有喜庆吉祥的含义,因而人们在节庆时往往会穿上红色的新装,但在某些西方国家,“红色”则代表血腥、暴力,往往含有贬义色彩。再如“黄色”,中国自古便有“炎黄子孙”一词,皇帝亦以黄色为尊贵的象征,如龙袍,但在西方世界“黄色”则往往与色情暴力结合在一起。反过来说,英语中有一些与“lemon”相关的俗语,往往带有贬义,因为该词本身可指“残次品”“蠢呼呼”等含义,如“柠檬车”便为有瑕疵问题的车,而这些在汉语中则完全没有对应的表达。这些体现语言文化差异的内容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

第三,实践法。教材中的内容并非是自然语言,学生往往要置身于社会大语境中才能真实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色,当他们全身心沉浸于其中时,很多文化知识便会自然而然地习得。

例如,在讲到饮食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与饮食相关的词汇与句式,例如点菜、买单、评价菜品等,然后直接让学生去中国的饭馆中,一边身临其境地品尝美食,一边将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直接应用其中,在交际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饮食的魅力,这种实践的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越龙.《长城汉语》多媒体教材中的文化词语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2]赵明.对外汉语中级教材中文化词语收词的定量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0,(1).

[3]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J].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7).

[4]杨建国.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文化词语的界定、分类及选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4).

[5]张欢.对外汉语文化词语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7]陈建民.汉语词语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王德春.一门新的语言学分科—国俗语义学略论[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