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

2019-08-13 13:11邓志星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现对策

邓志星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表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这一问题还在不断加剧,已经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这一问题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解决问题也并非易事,更不是几日便可见效的。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给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对策

引言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让学龄前儿童过早接触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照搬小学的教育模式,为的是让幼儿“快人一步”,更早的打下知识基础。但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承受能力、思维水平、智力发育水平不同,所能接受的知识难度和学习量也是有限的,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超量,幼儿压力过大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竞争力就越强,但是对幼儿而言并非如此。年龄尚小的他们,学习知识的速度很慢,精力有限,能够承受的学习强度也是较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的错误思想却往往使他们背负了过量的学习任务。在幼儿园内,教师搜集大量小学阶段知识,包括算数、汉字、英语单词等,家长也认为要“多多益善”。在课下,为孩子们报班,要求他们学习各项技能。在过大的学习压力下,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也过早的对学习有了深深的抵触。

(二)教育方法单一,游戏化形式匮乏

“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欢乐多又多”这是在以前幼儿园的欢乐时光。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玩滑滑梯,和老师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做游戏,跳舞等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办学理念扭曲,开始施行小学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许多幼儿园把教育知识,学习课本作为学校的宣传引导,而不注重孩子们的成长乐趣,对家长灌输“赢在起跑线上”这一思想。在校园内,通过对加减法的操练,诗词背诵和《三字經》的掌握作为评判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这也令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水平降低,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也是缺乏想象力的教学方式[1]。

(三)评价标准不合理,偏重分数

在小学化教育模式的牵引下,幼儿园的教学评价机制也趋于小学化。“分数”这一概念开始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对于天真烂漫的他们来说,希望得到高分来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认同,而分数只能片面的评价他们的知识学习情况,却无法反映出幼儿素质发展的情况。这样的教学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一)主动转变教育理念,制定新型教育目标

园长要改变自身的管理观念,掌握好幼儿园的教学方向,构建确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育,不可重于功利性,更不可以为了满足家长不正确的需求而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违背。其次要改变教师的理念,引领教师深入领悟以及落实《指南》的精神,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对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保持密切关注,以令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得以满足,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童年生活里得到有利于发展的知识和素质,促进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发展。

(二)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中,一定要按照孩子们的作息和生活去安排课程和玩乐的时间,不能一味的玩耍,也不能一味的学习。在学习中,要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为主,让孩子们的天性在学习中释放,这样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限扩张,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梦幻乐园。作为老师,可以带领着孩子们走出教室,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们学习,用歌舞教会孩子们背诵,用舞蹈表达他们内心的热情。幼儿园还需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完善幼小衔接机制。良好的幼小衔接机制能够使两者互不干扰且密切联系。在幼儿教学中不得出现小学教育内容,小学教学也不能因为幼儿园的教育水平高低而影响孩子们的升学。做好了幼小衔接工作,就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出现。

(三)调整幼儿教育手段,落实游戏教学方法

因为年纪尚小的缘故,学龄前儿童无法适应小学化的学习形式,纯粹的写字算数压制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求知欲望弱化。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他们才是最开心的,只有处于愉快的情绪里,才能够对所学知识记忆得更深。对此,广大幼儿园经过探索游戏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游戏与学习内容巧妙结合起来。例如,为了让幼儿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巩固阅读能力,协助他们熟练应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结合《指南》的精神,还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某幼儿园要求每个班级和对应年龄段的阅读教学内容相联系,创设班级特色区域,并为各班级发放相应的设施及材料。在每个班级的阅读区域里,幼儿可以很方便的取阅图书,通过做拼图、制作书籍、演绎故事内容等各种活动形式,令阅读教学活动多姿多彩[2]。在游戏活动里,幼儿知识得到扩展,表达能力、想象力得以更加深入的发展。

(四)请求家长积极配合,转变家长落后思想

家长的配合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关键,预防以及改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大力支持。如今很多家长有着揠苗助长的观念,育儿方式不正确,总是让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大大促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加重。《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协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要负担起展开幼儿家庭教育咨询以及指引的职责[3]。对此,幼儿园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深入、全面地展开对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转变家长落后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三、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和家长的思想也很难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因此,改善这一问题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教育部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相互配合,重新制定学前教育目标,对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重新规划。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幼儿教育工作才能迈向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南献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46.

[2]罗靓.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新校园(阅读),2018(02):22.

[3]安丽娅.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教育观察,2017,6(20):143-144.

猜你喜欢
表现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