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实效性取得存在问题和策略建议

2019-08-13 14:09杨益昌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杨益昌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发展,高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更加强调学生健康积极成长。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工作现状,为高校心理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问题和策略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发生了很多悲剧,这些悲剧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轨迹,还对学生家庭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应该如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构建心理咨询平台,才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呢?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问题

(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根据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敏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而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该不断加强。但是,部分高校过度注重学生学科专业成绩培训,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的价值,忽视了心理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不到关注,所以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从当前高校课程安排来看,专业文化课仍然占据主要比例,部分高校即便开设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对课程教学要求不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此轻彼的现象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才逐渐被高校重视,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导致部分高校还没有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原则,从而造成了重此轻彼的现象。例如,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时,过度重视学生思想意识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状况;部分教师侧重课堂教育而忽视了课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等等,都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无法解决学生心理需求和问题。

(三)教师资源和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处于初期阶段,在教育管理、咨询工作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如:心理咨询机构名称不规范、心理健康评测缺乏统一标准、缺少心理问题预警应对机制等等。[1]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系,影响了心理咨询和教育的效果,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部分在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大多都是依靠经验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对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只是略知一二。同时,由于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低,大部分高校心理教育教师少,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

为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学生心理引导、心理咨询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例如,作为高校而言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重点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能切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需求一定的基礎条件,学校还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支持,完善心理健康检测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在高校课程安排中,学校应该做好专业课程和心理课程的协调工作,在保障专业课程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为学生讲解心理知识,不仅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学的真正目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

(三)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师资队伍

师资团队实力是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途径。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如:提升心理教育专业教师的应聘标准、注重教学经验等等,这样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师资保障。同时,加强新入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上岗培训,应注意在理论与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的内容,强化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行为规范,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实力,还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可以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四)健全心理咨询制度

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心理知识理论教学,还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改善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可以健全心理咨询制度,确定心理咨询开放时间、地点以及担当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反映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采取针对性引导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2]此外,为了保障心理咨询工作质量,还应该规范教师的心理引导行为,尽量采取心理启发、引导的形式,避免出现强硬说教或强加于人的行为。同时,在咨询的工作中,还应该做好学生隐私保护工作,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能过度强调教师个人情绪和价值理念,这样才能正确改善学生心理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规范心理咨询工作行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平台,对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做好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制定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强化师资团队以及健全心理咨询制度等策略,为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璐.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C].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2016.

[2]琚长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伦理风险与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12):103-10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