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时用工人员管理的思考

2019-08-13 15:09王庆宾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用工农民工岗位

王庆宾

近年来,机械化作业在环卫作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河西区机械化作业已经覆盖全区80%以上,但是不同的路况,不同的环境,在某些特殊地段即使高效的机械作业也无法满足作业要求,还必须需要非机械化的人力来满足作业要求。

随着我委正式清扫一线作业人员的逐年递减,严重影响了作业质量。大量招录农民工及本市临时工充斥到一线队伍,是暂时缓解人员短缺的重要途径,但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人员流动频繁,特殊时段会出现“用工荒”问题。一些在环卫行业工作了多年的临时清扫工纷纷以待遇太低、工作太累等理由离开环卫一线岗位,给环卫部门的正常管理和作业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环卫行业“用工荒”的成因主要有:

(1)环卫工人收入明显低于社会同类型劳动用工,是导致大批环卫临时工跳槽流失的重要原因。收入差距相差悬殊,造成环卫部门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2)对环卫临时工的思想教育和沟通工作淡化。目前,环卫作业很大程度上側重于以工作质量监督考核、绩效考评、工效与奖惩挂钩的管理方法,强调工作要求、工作质量和经济利益的较多,而以思想教育活动为主的管理工作却相对弱化,导致管理层对环卫临时用工人员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地了解掌握,一旦遇上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便引发临时工大量流失。

2、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从事环卫清扫作业的人员大多是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缺乏就业技术技能,难以在其它行业就业。在作业过程中,部分人员工作态度存在问题,与本单位领导发生冲突,不服管教。

3、经费短缺及历史原因。

虽然已与临时用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以及缴纳社会保险,但有一些福利待遇未能达到法律规定数额,一旦发生纠纷,单位面临人、财损失。

鉴于以上3点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解决环卫“用工荒”问题:

(1)坚持以事业留人。环卫工作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窗口,特别是党中央号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环卫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应审时度势,多措并举,从狭隘保守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真正把临时用工人员纳入全局人力资源整体工作中,进行统筹考虑,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心系环卫、热爱环卫。

(2)坚持以感情留人。环卫工人长期在露天环境下分散作业,常年经受“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恶劣工作环境,特别需要感情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慰藉。因此,环卫部门要经常开展“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活动,帮助解决农民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通过召开农民工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农民工的意见或建议,排摸农民工思想上的问题,针对反映突出问题实地调研拿出整改措施。逢年过节重大节日,单位领导积极参加为农民工准备的年夜饭、联谊会等活动,拉近同农民工之间的距离,让农名工有家的享受,充分体会到单位的幸福感和优越感,提高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单位的认同度。

(3)坚持以适当的待遇留人。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要在物质待遇上尽可能的满足环卫工人的需要。要有计划地逐年提高环卫临时工的工资收入,使其感到自身价值的不断升值,有可以预期的收入目标,并保持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职工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待遇等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遵守的要遵守,该到位的要到位,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合理地确定和兑现用工待遇。

(4)坚持以改善职工生活留人。1、坚持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对农籍工食堂管理,涉及临时用工人员的工资、考勤、奖惩、伙食费使用等坚持每月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2、改善分队环境,确保一线职工福利。按照计划,对分队房屋进行修缮,改善保洁员休息环境,在冬季到来之前,提前谋划,为一线职工备齐防寒用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逐步改善一线职工工作、生活环境。3、改善一线职工食堂伙食。合理调配饮食结构,做好保洁员早点工作,每天做到荤素搭配;解除保洁员后顾之忧,尽最大努力服务职工,从而激发工作热情。

2、建立长效统一用工制度。随着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环卫一线作业将以临时用工人员为主,建立长效、统一的用人机制将十分重要。招录人员将从源头入手,与各劳务输出单位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机制,为每个务工者建立专人专档,严格筛选,让所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吃下定心丸,由衷地产生归属感、安全感。

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岗位技能、安全、质量等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农民工队伍,是用工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单位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对临时用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用工单位责无旁贷。

(1)搭建搭建培训平台,培养适合各岗位发展的新型农民工。随着作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和各岗位退休人员的增加,农名工从以前的单一工种岗位逐步向其它生产岗位工种转变,从单一的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个人收入也因岗位转变、技能提高而转化。让广大农民工深切感受到,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必须要提高自身技能等素质,激发农名工的学习热情。

(2)确保内部全员培训、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农民工在进入单位上岗之前,必须接受本单位、专业技术部门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教育培训,使农民工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在确保安全、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相对淡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现场管理监控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针对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用工单位必须在现场管理中不能松懈,抓住这些薄弱环节及时整改。适时召集相关岗位的农名工进行现场说教,现场培训,开展容易被广大农民工接受的教育形式。

(3)一视同仁,平等参与,切磋技艺,共同提高。适时举办各工种的技术比武,在册职工和各岗位农名工都积极参加,同台竞技,单位在各岗位中评选技术能手,对成绩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的同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应该既有刚性的制度又有柔性的管理,既要讲原则又要灵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有宽松的环境。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研究和把握的。

猜你喜欢
用工农民工岗位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