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制动缸安装座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2019-08-13 16:12付立艳王国辉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加工工艺

付立艳 王国辉

【摘 要】数控车典型配合件是数控机床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设计的零件和配合件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数控车无法启动,致使机床内部零件不转动,难以发挥作用,表明设计的典型配合件不符合加工工艺的要求,需重新设计。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工序进度。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典型配合件加工工艺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和设计要点,保证设计的零件、配合件符合要求,确保高铁动车制动缸安装座数控加工工作,提高运转的效率。

【关键词】制动缸底座;夹具设计;加工工艺;刀具路径

引言

以高铁列车制动缸底座为例,从工件的结构、材料和精度要求3个方面进行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根据工件形状结构特点进行夹具设计,主要有平口钳装夹和工装板装夹两种方式。根据工件待加工面特征划分加工工序依次为加工外侧面、加工上部成型面、加工内侧面、加工底部成型面和加工R61mm圆弧面及4个小竖直平面,利用UGNX的CAM模块进行刀具路径设计,在刀具路径设计完成后进行实体切削仿真,查看切削效果。利用UGNX的后处理模块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该设计方案经过一年多来3000多个工件的实际生产检验证明,不仅能够保证工件的质量要求,而且生产效率高。

1工件结构及尺寸分析

工件需加工的面多,加工面的类型复杂,有水平面、竖直面、斜面、凸圆弧面、凹圆弧面、陡峭曲面、非陡峭曲面等,针对不同类型加工面需选择合适的刀具路径。毛坯采用模锻件,单侧余量3mm左右,最大切削深度118.5mm,也就是内侧面的高度,最小凹圆弧半径10mm。表面粗糙度要求一律为Ra3.2μm,所以各待加工面只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即可。

2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2.1数控加工的合理性分析

对于零件的加工,不能不结合零件的具体加工要求,盲目的追求数控加工。在零件加工之前应对零件加工过程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合的零件加工方法。一些普遍适用的零件,即使在普通机床上进行生产也完全能够进行,因为许多需求量大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零件加工,普通机械加工技术在大量的生产工作实际过程当中,不断的进行工艺的改进,改进后本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完全能够满足这些零件加工的需求;还要一些零件不需要全部进行数控技术生产,只需要将核心技术用于数控加工进行生产即可,如果一味的追求数控加工生产,会给数控加工技术带来更多的繁琐的步骤,耗费较多的设计工序,就不如将数控加工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结合起来,让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优化产品生产结构,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以总结出数控加工合理性的两个因素分别是:第一个因素,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对于加工起来复杂程度高的,要求精确度高的,品种种类较多的,但是生产规模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的,采用数控加工技术进行加工,会花费较少的人工成本,也会减少产品的不合格率,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个因素,根据加工零件的性质和工艺要求进行分类加工。将不同类别的加工零件采用不同的数控加工技术,以获得生产配置的最优化,减少数控机床的损坏率和利用率。尽量不要将原材料直接在数控加工机床上进行直接加工,尽量将原理通过普通机床进行粗大加工,将其加工成零件的毛坯,再将毛坯料加入到数控加工机床上进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2.2数控加工的工艺性分析

对于数据加工工艺性分析,主要应从数控加工的可行性和方便性这两大方面进行考虑。所以考虑可行性和方便性这两大方面,就要从数控加工设计的图纸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零件设计图纸中所标注的尺寸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符合数控加工编程设计的方便性。要考虑设计图纸上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正确构成数控加工技术,还要考虑设计图纸上所建立的几何形状能否在数控编程中体现出来,数控编程分为手动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类型,在设计数控加工时一般会采用手动编程进行模拟,以验证其操作的可行性。但在这样的验证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手动编程中零件轮廓的基本坐标是由手动计算构成的,但是在自动编程中零件的几何形状是由系统根据数据自动生产的,如果设计图纸上某一坐标标注错误或模糊,则在自动编程中无法继续进行自动编程。其次,要分析的是各个零件加工的工艺性与数控加工技术符合的程度。在前面我们应该介绍过了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内容过程严密设计内容復杂和高度的复合属性。对于加工的零件要求的工艺性是否需要进行数控加工,对于只需要进行简单加工的零件,不必动用设计复杂难度大的数控加工设计;还要分析对于加工的零件是否需要较多的生产工艺和步骤,对于只需要一两步进行简单加工的零件,不必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对于加工技术要求精密性不高的加工步骤,也不必用数控加工技术。

3工序划分及刀具路径设计

3.1加工外侧面

铣削外侧面刀具路径,加工方式采用平面铣,走刀方式为轮廓,注意要采用圆弧进退刀。

3.2加工上部成型面

工序导航器中的第1步粗铣5个平面,第2步精铣5个平面,第3、4步粗铣两个竖直面,第5、6步精铣两个竖直面,第7步粗铣5个曲面,第8步精铣5个曲面。平面加工采用面铣,竖直面加工采用平面铣,曲面加工采用固定轴曲面铣的区域铣削方式。

3.3加工内侧面

加工内侧面时,为了保证尺寸100+0.50mm,在精加工时应将加工余量设置为-0.25mm,所以2D实体切削仿真时颜色显示为红色是正常的,并没有过切。第1步采用T1铣刀粗加工,第2步采用T2铣刀精加工,加工方式采用型腔铣中的等高加工。

3.4加工底部成型面

底部成型面的平面采用面铣,竖直面采用平面铣,曲面采用固定轴轮廓铣中的区域铣削方式。

结语

本设计方案是在对多套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后最终确定的,总结制动缸底座在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毛坯为模锻件,没有加工精基准,正确选择精基准可以给后续加工带来很大方便。(2)工件形状决定了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装夹,而且是批量生产,所以夹具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在装夹中不仅要保证装夹可靠、稳定、快速,还要防止工件由于夹紧时引起的受力变形和振动,如设计方案中垫块和活动顶镐的使用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3)由于工件待加工面多,所以工序及工步的安排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工件质量,也影响到加工效率,应尽可能将待加工面放置为水平面或竖直面进行加工。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表面质量,同时加工效率高。(4)工件每次重新装夹后,加工坐标系G54的位置都是变化的,要根据上道工序结束后的工件实际形状和装夹位置来设置G54,这样才能保证工件质量,提高加工效率。(5)针对工件上的不同类型的加工面,要充分利用UGNX软件的CAM模块提供的多种加工方法和走刀方式合理设计刀具切削路径,水平面和竖直面可采用平面铣或面铣,斜面可采用等高铣,各类粗加工尽可能采用型腔铣,单一形状的曲面采用“曲面”走刀方式,复合曲面采用“区域铣削”方式,这样才能既保证加工质量又节省加工时间。

参考文献:

[1]许清海.基于数控加工工艺的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3):105-107.

[2]聂小春,韩利红,孙晓辉,等.异形支架数控加工工艺设计[J].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2):26-28

[3]谭威,郑耀辉,梁方军,等.数控铣削加工中刀具的选择[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21(4):29-31

(作者单位: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加工工艺
齿轮制造过程中加工工艺要求及应用研究
试论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浅议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方法
细长空心涡轮轴加工工艺研究
基于描述逻辑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知识库检索
南瓜包子加工工艺及品质的研究
谈谈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控制和提高方法
奥氏体不锈钢薄壁件加工工艺的研究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零配件机械加工工艺浅析
浅议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