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现实

2019-08-13 19:14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赛博朋克科幻

【导读】

百年科幻史留下无数的经典,这本从中精选六篇。选定这六篇的理由,不是它们出自名家,也不是它们获了奖,而是它们对后来的科幻乃至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科幻史,没有人能够回避它们的存在。当然,还有另一个理由: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最大程度地呈现了科幻小说独有的魅力,让人读过便永难忘怀。

【选读】

第一章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魔法时代,任何一位谨慎的巫师都把自己的真名实姓看作是最值得珍视的秘密,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威胁。因为——故事里都这么说——一旦巫师的对头掌握了他的真名实姓,随便用哪种人人皆知的普通魔法都能杀死他,或是使他成为自己的奴隶,无论这位巫师的魔力多么高强,而他的对头又是多么虚弱、笨拙。

世易时移,我们人类成长了,进入理智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魔法时代的陈腐观念被抛弃了。

可是现在,时代的轮子好像转了一整圈,我们的观念又转回魔法时代(这个时代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姑且不论)——我们重新担心起自己的真名实姓来。

滑溜先生觉察到一丝迹象,他本人的真名实姓被人发现了,而且,发现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死对头。

这个迹象的首次表现形式是两辆黑色林肯轿车,它们嗡嗡低鸣,开上那条长长的、夹在从29号公路一直蔓延过来的湿淋淋的松林间的泥土车道。当时罗杰·波拉克正在他的花园里除草。他整个早上差不多都待在那里,在阴雨天的几乎看不出来的毛毛细雨中自得其乐,自始至终都想给自己找点动力,进屋里去做些能真正挣钱的工作。他一抬头,正望见那两辆闯进来的汽车一个转弯,车轮尖叫着开上他自家的车道。三十秒钟后,汽车钻出人工种植的三代林,停在一旁,紧靠波拉克的那辆本田车后。四个大块头男人、一个长相冷冰冰的女人,一个接一个,故意踏过波拉克精心照料的卷心菜地,满不在乎地将柔嫩的菜苗踩得稀烂。

罗杰明白了,这些人不是来做社交拜访的。

波拉克仓皇四顾,想一头逃进松林。可别人已经散开堵截,他被一把揪住,反剪双臂带进自己的家。(幸好门开着。罗杰有个感觉,这些人不会管他要钥匙,宁愿砸开大门闯进去。)他被粗暴地搡进一把椅子里,来者中块头最大、长相最凶恶的两人在他身旁一边一个守着。波拉克这时才发出声音,表示抗议。

毫无反应。那个女人和岁数较大的男人在他的摆设中间来回打量。

“嘿,艾尔,瞧见了吗?这是《1965》的手稿。”那女人一边说,一边翻弄装饰内墙的全息风景照。

岁数较大的男人点点头,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吗,这个人写的热门游戏可不少,比世上其余任何三个人加起来还多,说不定比有些公司还多。罗杰·波拉克算得上是个天才了。”

那是小说,混账东西,不是游戏!波拉克最讨厌别人管他的作品叫游戏,一听此言,这股情绪不请自来,又冒了出来。可说出口的话却是:“是呀。可我的绝大多数读者没你们几个逼得这么紧。”

“你的绝大多数读者不知道你是个罪犯,波拉克先生。”

“罪犯?我不是罪犯——我知道自己的权利。你们FBI想抓人,必须先证明自己的身份,还要让我打个电话,还要……”

那个女人第一次露出笑容。笑得不善。她大约35岁,瘦脸,头发扎成一根独辫拖在脑后,军人型的都喜欢这种发式。就算她长着这副尊容,本来也可以笑得更和善些。波拉克感到脊梁上升起一股寒意。

“如果我们是FBI,如果你不是这么一个坏蛋,也许你说得对。波拉克,这是社会安全署抓人,你涉嫌,这是说得客气点,涉嫌破坏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设施。”

波拉克偶尔也接政府的合同,见识过蠢头蠢脑的官话套话。这个女人的话就是那一类,只是现在听上去一点也不可笑。波拉克两个肩胛之间的寒意扩散到全身。

屋外的毛毛细雨已经变成一片烟雨蒙蒙,笼罩着加利福尼亚北部林区。平常他总觉得这种雾雨蒙蒙很舒服,可是现在,阴冷的天气使屋里的气氛更加阴冷沉重。即使这样,只要能够脱身,他还是想尽力试一试。

“好啊,这么说几位的手里攥着骚扰清白百姓的执照。不过你们迟早会发现,我是清白无辜的。到那时你们就会知道媒体的报道有多狠了。”(感谢上帝,我昨晚备份了文件。走运的话,他们只找得到些过时的股市资料。)

“你不是清白无辜的,波拉克。清白公民会满足于这里这种普普通通的数据资料机。”她手指起居室對面那台40×50厘米的数据机。它是老式CRT显示器的曾孙,高彩、高解析度、超清晰,政府部门和比较落后的公司都是这种配置。波拉克这台机器上落了厚厚一层灰。

那个女警几步跨过起居室,拨弄彩图视窗下的几个抽屉,栗色套装显出的身体线条瘦骨嶙峋。

“清白公民满足于标准的处理器,加上几千G的内存。”凭着超人的直觉,她一把拉开中间那个抽屉,露出里面至少五百立方厘米的光子储存器,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用线缆与另一个抽屉中功率与之相匹配的超强处理器相联。这些配置虽然高级,却与他埋藏在屋子下面的设备有天壤之别。

她缓步踱进厨房,一会儿工夫便转身回来。

这套房子是典型的厂房里完工、直接拉到居住点安装的走廊平房。房子不大,搜查起来很容易。波拉克的钱大多花在地皮和他的……嗜好上。

“最后,”带着胜利的语气,“清白公民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她终于发现了“通向另一世界之门”,搜到的脑关电极握在手里,在波拉克脸前挥舞。

“听着,不管你们怎么说,这些仍旧是合法的。说实话,那些小配件,功能比普通游戏界面强不了多少。”他毕竟是个小说家,这个解释编得不错。

岁数较大的男人用几乎有点抱歉的语气说:“恐怕弗吉尼亚有点喜欢玩猫抓老鼠的把戏。波拉克先生,我们知道,在‘另一世界里,你是滑溜先生。”

“哦。”

长时间的静默,连“弗吉尼亚”也闭上了嘴。

自然,这件事始终是罗杰·波拉克最大的恐惧:他们发现了滑溜先生的“真名实姓”,即罗杰·波拉克,TIN/ SSAN0959-34-2861。他被抓在他们手里了,再也逃不掉,无论他有多少遁术,能编多么巧妙的程序,有多少资源。“你们怎么发现的?”

第三个警察是个技术型人才,他开口道:“相当不容易。我们一直想抓个真正的厉害角色,不是搞点小破坏的小玩闹,那种你们巫师会里称为小巫的小喽啰。”

小伙子看来懂点切口行话,不过这些容易学,看看每天的报纸就行。“最近三个月里,安全署一直在努力,想发现那些厉害角色的真正身份,就是你、罗宾汉、埃莉斯琳娜,或者黏糊英国佬那种级别的人物。可惜没那个运气。后来我们绕开难题,开始留意画家和小说家。我们推想,他们中间至少有一小部分会对网络破坏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这些人有才华,干这个肯定在行。你写的读者参与小说是全世界最棒的。”他的语气中流露出真正的钦佩之情。(总是在最稀奇古怪的地方发现崇拜者。)“所以,我们第一批监视的人中就有你。一旦开始怀疑,拿到证据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就是他一直提心吊胆的事:成功的大巫不应该在现实世界里同样取得成功,风险太大了。他总是贪心不足,两个世界都爱,爱得太过。

技术员的话几乎有点诚惶诚恐,老警察接过话头,说:“不管怎么说,只要联邦政府集中所有资源追踪特定的某一个破坏分子,我们最后总能抓到。波拉克先生,这你也清楚。破坏分子的能量在于他们的数量,单独一个是没什么作为的。”

波拉克强忍住一个微笑。政府人员普遍持这种观点,或者说具有这种信念。他曾经切入大量FBI机密文档,从文件中认识到,联邦特工们当真相信这一点。问题是这种信念离事实差得太远了。他远不如埃莉斯琳娜那样的人聪明,每周又只能在巫师圈子里花十五到二十个小时。其他巫师中肯定有些人靠救济金过日子,他们的生活完全投入“另一世界”,一天到晚都在圈子里。警察之所以能逮住他,原因很简单,相比之下他更容易被抓住。

“这么说,除了监狱,你们对我还有什么别的安排?”

“波拉克先生,你是否听说过‘邮件人这个名字?”

“在‘另一世界?”

“当然。迄今为止,他在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名气。”

从这一刻起,再也没有必要撒谎了。警察们肯定也知道,圈子,或者说巫师会里,没有谁会把自己的真名实姓泄露给另一个成员。他无法出卖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他希望如此。

“听说过,他是变形金刚里头最怪的一个。”

“变形金刚?”

“圈子里人人都运用图像技术,以另外的面目出现。可有些人觉得单换张脸不合口味,想找点新花样。变形金刚是人,但能把自己转化成机器,这个调调儿很合他们的胃口。我觉得那种玩法太没人情味。比如说这个‘邮件人,他从来不用实时交流手段。你要想问他点什么,通常总得等个一两天才有回复,像老式的邮件递送一样。”

“就是这个人。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啊,我们知道他已经有些年了。他慢得要死,很长时间里我们一直当他是个只有一台低级数据机的乡巴佬。但最近,他搞了些非常,绝对……”波拉克蓦地想起跟他唠家常的是些什么人,当即闭嘴。

“绝对‘炫的绝活儿,是不是,波拉克?”女警“弗吉尼亚”重新加入对话。她拖过一把带脚轮的椅子,紧靠波拉克坐下,近得快抵上他的膝盖。她伸出一根指头戳在他胸口,“‘炫到什么程度你可能还不太清楚。你们这伙破坏分子给社会保险记录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去年,罗宾汉把国内税务署的税收砍掉了百分之三。你和你的朋友们比任何敌对国家都危险。不过跟这个‘邮件人相比,你们还算不了什么。”

波拉克大吃一惊,‘邮件人的恶作剧他肯定只见识过一小部分。“你们怕这个人。”他轻描淡写地说。

【书评】

超越“赛博朋克”的《真名实姓》

□protogalaxy

初读《真名实姓》,它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紧凑、细腻、富于意趣的文字(当然有译者出色的文字功底的原因),此起彼伏的悬念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但给人震撼最为强烈的还是文奇笔下那个光怪陆离、让人眼花缭乱的“近未来”网络世界:灌木上面微颤颤的水珠,雾气弥漫的沼泽,汹涌扑腾的火红岩浆——栩栩如生,充满细节和质感的魔幻世界在你面前徐徐展开。自己像是个无意间闯入一家琳琅满目的玩具店的懵懂孩子,痴痴地望着四周新奇眩目的玩具。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知识的广博(第一感觉作者一定是位深谙视频网络游戏的“大巫”),他对于整个通讯网絡物理技术层面有着如此全面的了解——盘根错节的互联网、电力网络、通信卫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数码的传输与破译,甚至是金融流通、人机互联的脑关——文奇对这一切的熟悉程度好比自家的后花园。过去只是隐约听说文奇厉害,一个退休的数学及计算机教授,最近几年连续拿了几个雨果星云奖,如今才真正见识到他的厉害到了什么地步,一时不由暗暗为自己能遇到这样的“赛博朋克”的佳作而高兴。

文奇与过去我读到的其他科幻作家都不太一样,他“慷慨”得让人感到奢侈:《真名实姓》薄薄几万字的中篇中那些非凡的创意足够让其他吝啬的作者们去完成好几个长篇。他对一些看似随意的细节的描写甚至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从阴雨天气对探测卫星分辨率的影响,到暮年女性对颜色感知的迟钝,文奇无异于一位无所不知的“天人”。最近看到有些网友对文章的结尾诟病不已,在我看来文奇对结局的安排让人叫绝。回到了现实层面,两个无足轻重的“小神祇”的见面让故事峰回路转。文奇通过对“邮件人”真实面目的揭露回答了“人工智能能否进化得超出人脑的高度的自我意识,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这个科幻小说常面对的问题。文奇的答案可能是最为合理的,只要想一想,即使人工智能能突破图灵测试,但如其他一些科幻作品中那样出现无所不能的计算机智慧是不大可能的。反而是那些冰冷低智,带着人类初始使命的程序,带着笨拙蛮横的力量,如同历史上野蛮人入侵对人类文明带来的致命威胁。

读完后我觉得意犹未尽,兴冲冲地想在互联网上找些关于文奇的信息。面对眼前展开的英文页面,我一下子懵了——《真名实姓》出版于1981年!是的,我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1981年!我还没来得及出生的年代。1981年是个什么概念?就在那一年IBM公司才推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PC(8086的处理器,1MB的内存),而在此之前电脑还只是少数狂热电脑爱好者手中拨弄的怪物。美国军方为应付“核战争”而构建的网络,还如同白垩纪遗留下的恐龙庞大的骨架——即使已有民用机构加入,网络也只是静悄悄地躺在大学或研究所中,更不用提什么网络游戏了。(这又让我猛然想起文奇在文中描述的网络世界竟然是构建于无线电波之上,而非光纤——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光纤才横空出世)我知道,在1984年,号称“赛博朋克”浪潮开山之作的《神经浪游者》才出版,于是我想当然地把《真名实姓》诞生的时间放到它之后甚至是最近几年。这一切,让我感到无所适从,或许任何的溢美之词都不过分,这部天才之作远远地超越了它所诞生的时代。可以想象,《真名实姓》在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因为毕竟文奇所描绘的世界,对于那个时代的所有科幻迷来说,是那样的抽象、遥远、不可名状。《真名实姓》的伟大之处正是随时间的磨砺才慢慢显现出来的。

回到宿舍,我费力地从铁板床下面翻出那本没怎么读懂的《神经浪游者》,再联想到过去读到的一些“赛博朋克”作品,包括斯宾塞的《卸除的午夜》以及斯特灵的《自行车修理员》等作品。这类作品有着相似的风格和主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吉布森掀起的“赛博朋克”浪潮像是一艘巨船,那些被弄得焦头烂额的新浪潮作家以及一些默默无闻的梦想者,像逃离孤岛般一起涌了上去。按照《神经浪游者》的模式,“赛博朋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沉湎于迷幻药物,悲观厌世的流浪者或情绪化的年轻白领,他们所飘荡的空间大多是被严重污染的工业化大都市,驳乱芜杂的网络社区——在吉布森、斯特林的笔下,整个网络世界阴森黑暗,如同一家光线昏暗、墙纸剥落的巨大低档旅店,弥散着腐烂的气味。他们如“局外人”般生活着,虚无如同鬼魅般尾随着他们,孤獨无依的个体与外部世界进行着殊死的抗争。而文奇的《真名实姓》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主人公波拉克在现实中是个小有名气的互动小说作家,即使在网络中他也显得幽默睿智、温文尔雅,是一位有着非凡能力,带着有些陈腐的美德的理想主义者,一点也不“朋克”。尽管《真名实姓》也充满了令世界轰然颠覆的阴谋与危机,但通篇跳跃着明亮厚实的色彩,向读者传递着一种充满秩序的力量感。更为重要的是,其结尾拥有一个异常光明的未来。在叙事手法上,《真名实姓》与“赛博朋克”作品多线条展开,跳跃的情节不一样,前者完全是传统的线性叙事,一点也不“后现代”。或许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网络世界科技层面的描述,“赛博朋克”作品更多是把赛博空间作为一个背景舞台,而不是如文奇那样充满野心地,一砖一瓦地去构筑整个细致入微的世界。于是我开始释然了,这应该是文奇无法成为“赛博朋克”的旗手的原因——他的文本是无法被后来的作家们模仿跟随的。在这种意义上,“赛博朋克”给吉布森抢了先是理所当然的,《真名实姓》从没有属于,并早已超越了这个流派所创造的广袤疆域。

此外,文奇如此清晰深刻地预见了网络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如阳光般渗透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的故事大多还停留在网络风花雪月的情感故事的层面上,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奇对于几十年后蜗居在网络中的人们形形色色的生存状态的预言是何其准确。我无法想象文奇是怎样不可思议地洞悉到这一切的。“一条鱼儿怎么可能想象坐在飞机里的人所体验的东西?”文奇的《真名实姓》为我这样的科幻初习者打开了一扇窗口,窗外是高耸入云的积雪山巅。在感受到强烈的井底之蛙的挫败感的同时,又满心鼓舞——对于科幻,一切的忧虑、彷徨的情绪都是毫无必要的;对于科幻本身,形式与技巧是相对次要的,厚重的内容与思想才是科幻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真名实姓》让我看到通过不断地提升,科幻可以达到的一种高度、一种可能性。科幻作品当然不是留给科学家去完成的;但是,如果是一位稔熟最为前沿科技发展的科学家,同时又具备着强烈的人文关怀、非凡的文学修为,带着强大的理性力量,这样的境界是多么让人神往啊!

【图书档案】

书名:真名实姓

作者:[美]弗诺·文奇

译者:罗布顿珠等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2月

定价:20.00元

【作者简介】

弗诺·文奇,1944年10月2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沃克莎市,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作为“塞博朋克”流派中活跃至今的作家,弗诺·文奇拥有极高的声誉,在硬科幻小说写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提出的重要思想是“超人剧变”(或“天人剧变”)。

猜你喜欢
赛博朋克科幻
朋克态度
Burst Your Bubble
OnePlus 8T赛博朋克2077限定版
《我的赛博朋克》
未来科幻城
赛博朋克
PUNK SCIENCE
美国陆军发布《战场手册3—38:赛博电磁作战》
朋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