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虚空对抗世界的繁杂

2019-08-13 19:14nothing纳森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艾张艺谋光影

nothing纳森

《影》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有刺杀,就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须与真身互为一体,令旁人真假难辨如同孪生。若无真身,影子何在?关于影子的来龙去脉,真身从来讳莫如深,不愿提及,而令真相扑朔迷离。是愿做真身,还是愿做影子?是明处做人,还是暗处做鬼?换作是你,如何选择?

人们在讨论张艺谋的时候,总会在电影本身之外赋予更多的色彩,从电影《英雄》开始,张艺谋便进入一种多元化的创作状态之中,不论是文艺商业电影,还是大型活动演出,他都在以一种永不停步的心态,探究着一种快乐表达的可能性。他每一次姿态的调整都伴随着无限的解读,或是批判,或是赞扬,最终都变成了单方论证的不解之谜。面对外界各种热闹与戏谑的评论,处于漩涡中的他会以更平静或者沉默的姿态面对,乐呵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在好莱坞式的《长城》引发种种争议之后,很多人将《影》评价为是张艺谋的回归之作,重塑业界口碑,保住了所谓的荣誉。如果人们仔细地探究了张艺谋的创作心态,就不会有什么回归与否的结论了。忽上忽下、忽高忽低的创作态度对他来讲,更像是一种日常的探寻:“今天感兴趣,你今天就干,可能明天你就变心了,就再说。所以,我的作品呈现出了各种可能性,有人觉得不值,有人觉得草率,我自己很愉快。”所以下一部张艺谋的电影会是怎样,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影》讲述的是张艺谋一直以来就很想表达的有关“替身”的故事。张艺谋认为,真正的“替身”是不会被历史记录的,他一直生活在对自己身份认知的焦虑中,在生死的边缘找寻生的可能。正因如此,众多具有戏剧张力的故事能够随之展开。经过前后多次的思量与权衡,当张艺谋看到朱苏进创作的《三国·荆州》剧本时,原先的那些构想就一一浮现了出来;但要想在三国那些个帝王将相的故事中,把重点聚焦在一个老百姓的身上,总会有些不太合乎情理。于是乎張艺谋便开始了一场自己电影美学的减法之旅——架空历史时间,去掉多余的色彩,在平面的山水写意与四维的舞台之中,呈现出一个关乎个体意识觉醒的故事。

有人说张艺谋这是自废武功的孤独求败,也有人讲这是绝对的国师水准制作。相对于大多数段子式的短评,他对自己认真的解读或许更适合解释,张艺谋在之前的采访中曾提到:“其实我们这一代在过去的环境中长大,已经很有规矩了,压力和限制也很多了,我自己在创作上常常希望不安分,希望能尽全力去扭动一下自己的身体。我不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所以我的作品体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我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思维,精心地打造自己的姿态,让自己的作品呈现一种总体的流向,保持它的样子,让自己感觉很完整,但我不太愿意这样。”

正是因为“我不太愿意”这五个字,才有了《影》这样一部风雨连篇、水墨相依的具有中式美学风格的电影作品。电影始终保持低饱和度的色彩运用,在服装与造型方面更是在黑白之间,运用不同的泼墨变化形式,配合剧情的延展,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人物性格的层次转变展露无遗。在影片的场景设置中,与以往古装题材华丽的空间设置不同,这次采用了大量简单的场景化设置:比如孙俪所饰演的角色小艾,最常出现的起居室,除了极其简单的榻之外,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然后在偌大的一个空间中导演运用一百多个屏风穿插其中,在虚实的光影与空间之中,讲述子虞的故事,角色行走其间有种如画的光景,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便将一种迷离的悬疑感,展现在这虚虚实实的真实世界中。

纱幔屏风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再生活化不过的东西,不论是家中的玄关还是餐厅中的隔断,它们都是必备之物。但在张艺谋的眼中,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你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其发扬出来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时候,它的那个传统艺术的造型魅力的东西就呈现出来了”。这让人想到,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聊起再设计时所说的“我并不是想试着回到过去,也不是想说过去是精彩的,但是就像挖矿一样,我只是试着从过去寻找可以激励我们前进的资源”。将历史的精髓当做一种空的容器,用现实的意义将其填充,这便是张艺谋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的现代中式美学。

除了用屏障与纱幔构建出的虚实空间,电影中关于阴阳的对立统一随处可见。先不说那些最显眼的八卦图,黑白造型的运用。最大一场武打场面之中,不论是天气风雨的设置,还是器具伞与刀的运用,加上电影中的琴瑟和鸣,张艺谋运用自身对光影的敏感,最终将阴阳形成了一个概念并贯穿影片始终,而这一概念的运用也仿佛是导演与观众通过影像的对话,点破不说破,在无形中透露着深意,而个中含义最终还是要交由观众自行解读。

个体生活的变化,命运有时也会呈现出一种点破却不说破的状态。在这样一部明显的大男主的电影里,邓超一人分饰两角,一面是关于权力人生的阴谋阳谋明争暗斗,一面是对人性的拷问以及自己价值的追溯。他们都有过光鲜照人的时刻,也在内心有着对黑暗无比的抗拒。电影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人复杂的内心和性格也由此展开。饰演子虞的邓超奉献出他近年最佳的一次演技,但不能否认的是,没有“影子”境州的对照,又何来这般难得的精彩!而孙俪饰演的小艾的明与暗,则在于她与两个邓超——真假丈夫之间的情感比重,她更像是一杆秤,在不动声色中推波助澜,牵引着两个主角将故事演完。小艾两次通过缝隙被微光照耀的场景,像是电影前后轮回,呈现出的一种有意识的互文。当感情失衡被发觉的那道光斜斜洒向身在洞穴之中的孙俪时,下一道光的降临后的结果则成为众人猜测的话题。

这也是导演张艺谋在结尾处留下的一个悬念,既然全片都以虚实论,结尾为何要圆满?“天使和魔鬼有时只隔着一层纱,如果从魔鬼的这个结尾来讲,境州完成的是一个身份的转换。但是我认为结尾是开放的,境州完成刺杀后是一个定型的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这个时候他又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时就会有多样的选择。当然他可以成为另外的一个子虞,成为一个有野心的阴谋家,成为一个另外意义上的王。那他同样也可以把这一切交给小艾他们,之后拂袖而去,回归到自己的一个布衣身份。因此结尾我觉得是一个开放式的,在他第一次把命运握在手里时,就如同每个人看到光亮后的反应不同一样,之后会发生什么一切皆有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六十多岁的张艺谋来说,也是这样,在一次光影的成功探险之后,接下来还会玩儿些什么,只要自己愉快就够了。

猜你喜欢
小艾张艺谋光影
小艾奇遇记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光影
光影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光影之下
光影
张艺谋的抠门
张艺谋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