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最后一次”

2019-08-13 07:45田雪鹰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外宾人民大会堂招待会

田雪鹰

时间进入1974年,周恩来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3月上旬起,他每日便血量达100多毫升。医疗小组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经过多方会诊,最终确定为癌症复发。

据当时守候在周恩来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描述:总理的病情比外界猜测的要严重得多。值班时,总是能看到总理因癌症的剧痛而头冒虚汗、紧皱眉头的情形。总理的保健医生张佐良也曾回忆:“总理用的止痛药,开头打一针可管上四五个小时,后来管两三个小时……

最后一次与外国首脑举行会谈

1974年5月28日至6月2日,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应邀访华。在身体极度虚弱、医护人员已经做好随时抢救的情况下,周恩来坚持按原计划同拉扎克就中马两国建交问题举行会谈。

5月29日,周恩来陪同拉扎克去见毛泽东,这也是毛泽东与周恩来,这对风雨同舟、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战友最后一次共同会见外宾。

5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周恩来同拉扎克共同签署《中马建交公报》,活动结束以后,宾主先后离开人民大会堂,这时已是5月31日午夜(即6月1日凌晨)。周恩来才在邓颖超以及保健医生、护士等的陪同下,前往三〇五医院。从那时起,周恩来就再没有离开过三〇五医院,直到生命的尽头。

据统计,从1974年6月1日在解放军三〇五医院住院至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外,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批,在接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

最后一次参加国庆招待会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来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招待会。

军乐团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周恩来致祝酒词。他那帶着江苏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是如此的熟悉、洪亮、清晰。讲话快要结束时,他环视全场,嗓音有些发颤地说:“我们向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给予我们的支持。……请大家举起杯,为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为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干杯!”

招待会进行当中,周恩来在医生的再三催促下,满带歉意地向邻近的宾客握手告别,提前离开了人民大会堂。

最后一次参加悼念活动

长期以来,贺龙饱受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这件事自始至终压在周恩来的心头,几经努力,特别是在毛泽东做出指示后,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等人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终于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贺龙问题平反的通知稿。很快,毛泽东批准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1975年5月,贺龙夫人薛明给叶剑英写信,要求将贺龙的骨灰迁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中央军委决定在贺龙逝世六周年这一天(即6月9日),举行贺龙骨灰安放仪式。

仪式开始前,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缓步走到贺龙家人中间,眼含热泪,嘴角颤抖,半天才说出几句话:“我来晚了,我来晚了”,“薛明啊,我没有把他(贺龙)保护好啊……”四周哭声一片。贺龙的女儿握住周恩来的手说:“周伯伯,您要保重身体,要保重身体啊!”周恩来颤抖地回答:“我的时间也不多了。”

最后一次去人民大会堂

1975年7月23日下午,周恩来最后一次去人民大会堂,在南门接见厅《迎客松》画前,伫立良久,陷入沉思。《迎客松》,由芜湖著名的铁画大师储炎庆在1959—1960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制作完成。

周恩来走到跟前,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直到大门口他还在回头看。周恩来嘱托大家,你们是代表中国外交的一个窗口,要把大会堂好的思想、好的作风传下去,以后再来新同志你们要把他们带好。临走,周恩来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要在这儿把这个家给我看好。

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1975年9月7日,不顾病情的恶化和医护人员的再三劝阻,周恩来会见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为首的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在回答客人的提问并介绍自己病情时,他坦然说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

在会见中,周恩来充满信心地向罗方介绍邓小平,说邓小平将接替他主持国务院工作。会谈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周恩来的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右手握拳紧紧支撑沙发边沿,形象好似一尊石刻的雕塑。

始终记挂对台工作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来突然提出要见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青长,罗青长感到十分意外。在周恩来的病榻前,罗青长简要汇报对台工作,周恩来不时插话,询问台湾的近况和在台湾的老朋友的情况,罗青长一一做了回答。

交谈15分钟,周恩来再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醒来,对罗青长说:“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周恩来说完这句话,再次陷入了昏迷。罗青长在病室外一直等候,但他知道周恩来的病情已是相当严重,不能再让他因为谈话太累发生昏迷,便没有向周恩来告辞就离开医院。后来,罗青长一提起这件事就伤心不已,因为他最终没能听到周恩来的最后指示。

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进入弥留之际,他双眼微睁,辨认出病床前的吴阶平大夫等人,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时,他说话已经不是十分清楚,但这句话周围的人还是听懂了。

1976年1月8日上午9:57,周恩来病逝于解放军三〇五医院,终年78岁。

1976年1月15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群众50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大会。1976年1月15日夜至16日凌晨,遵照周恩来的遗愿,其骨灰撒在北京、天津以及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等处,这是周恩来最后一次“乘坐飞机”巡视他眷恋的祖国大地。

摘自《百年潮》

猜你喜欢
外宾人民大会堂招待会
政协会议闭幕
谁为“人民大会堂”起名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雪天,我送外宾下井冈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幕后故事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智慧柔软
请客
经理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