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想将国共合并成一个党

2019-08-13 22:09卢毅
读报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共产党蒋介石

卢毅

蒋介石在抗战初期曾提出过将国共 两党合并成一个大党的设想。围绕这一主 张,国共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终因对 合并后组织形式的理解存在重大差异,未 能谈拢。

蒋介石向中共表达合并两党意图

在1937年6月的庐山谈判中,蒋介石向周恩来提议:一、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蒋指定国民党的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推出同等数目之干部合组之,蒋为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二、两党一切对外行动及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三、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将来视情况许可,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这是蒋介石第一次正式向中共表达合并两党的意图。

对蒋介石这一提议,中共最初曾给予积极回应,同意成立包括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在内的“统一的民族联盟(或党)”,并推举蒋介石为领袖。不过,中共始终注重在合作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早在1937年2月24日,周恩来就曾致电张闻天、毛泽东,提出自己拟定的与国民党谈判的五项原则性方针,其中一、二两条涉及两党的组织合作问题:“一、可以服从三民主义,但放弃共产主义信仰绝无谈判余地。二、承认国民党在全国领导,但取消共产党绝不可能。唯国民党如能改组成民族革命联盟性质的党,则共产党可整个加入这一联盟,但仍保持其独立组织。”

同年6月,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国共《两党关系调整方案》时又提出:国民革命同盟会可负责调整两党关系,决定两党共同行动事项,但不能干涉两党内部事务。两党均须遵守共同纲领,但两党又均保留各自的组织独立性及政治批评和讨论的自由权。显而易见,这些条件与蒋介石的期望相去甚远。于是,国共两党合并一事暂告搁浅。

成立“两党关系委员会”

1937年11月底,王明回国,带回了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在12月9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此前对国民党过于防范的一些做法,争取与国民党尽快取得相互间的真正谅解与合作。在与蒋介石谈判的问题上,会议明确主张在边区名称及长官人选方面作出让步,同时允许派联络参谋,不拒绝国民党派团参观边区。这一政策变化当然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因此他接连发出邀请,请王明前来晤谈。

在会谈中,中共代表分别提出了一些国共合作的具体建议。12月26日,经蒋介石同意,国共两党成立“两党关系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起草一个大家可以共同遵守的政治纲领。但实际上,国民党对这个共同纲领并没有多大兴趣。所以,两党代表很快在“两党关系委员会”中发生争吵,国民党代表甚至当场批评八路军不贯彻中央军令,要求中共将军队交给中央政府,中共重要的领导人应离开军队到中央来服务,八路军应与中央军交换干部,应分散使用八路军,等等。

面对这种局面,连力主与国民党缓和关系的王明也认为不得不作出反应,遂以毛泽东的个人名义发表了答记者问,公开表明了中共的不同立场。蒋介石合并国共两党的设想再度受挫。

1938年2月10日,蒋介石在会见周恩来时再次声称,为了“集中力量来应付当前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战”,国民党“竭诚盼望各党各派能够合而为一,并且为实现这个举国一致的新党起见,虽具有光荣悠久历史的国民党的名义亦可以取消”。

对蒋介石这种不惜取消国民党之名,必欲将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新的大党的强烈愿望,延安方面给予了极大重视。1938年2月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请示共产国际:“最近,国民党不止一次地尽管是非正式地提出中国统一党的问题……目前国内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主张解散除国民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另一些人主张解散所有的政党,即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政党,重新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党。再一些人则主张建立各党派的全国联盟,即各党在共同纲领基础上加入一个共同的组织,但各党仍保留自己原有的组织。”

但直至3月23日,共产国际才对此作出答复:“我们认为,争取由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组织在抗日民主綱领基础上建立与共产国际没有联系的民族解放联盟是合适的。”在接到共产国际的明确指示之前.1938年2月底至3月初,中共中央就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共两党关系的解决办法。与会者一致认为,解决国共两党关系的唯一正确办法,是“建立一种包括各党各派共同参加的某种形式的民族革命联盟”。至于统一战线的组织方式,或采取各党派各团体选派代表组织的方式,或恢复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或拟订其他的办法和方式。

不难看出,中共此时所主张的民族革命联盟,旨在协调党派关系,各党派仍保留其独立地位,这与国民党企图将国共两党“合为一体”的组织形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于是,蒋介石原拟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完成国共两党合并的计划未能如愿。

国共合并为一个新的大党计划完全落空

蒋介石自然心有不甘,仍然倾向于吞并。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国民党一方面宣布组织国民参政会,吸收各方面人士参政议政:另一方面则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试图以此达到争夺青年乃至消融各党之目的。由于对国民党上述意图不了解,以及将三青团视为一个新的民族革命联盟,中共中央对它的成立一度表示欢迎。

为了保证与国民党的长期合作,中共中央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了加强两党组织上合作的必要性。毛泽东明确指出:“为了保证长期合作,还要解决合作的组织形式问题……没有这种统一的共同的组织,不利于团结抗日,更不利于长期合作。因此,各党应该认真研究,找到一种最适合于长期合作的统一的共同的组织形式。”

为此,毛泽东设想了三种合作形式:一是把国民党本身变为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又保持其独立性:二是各党派共同组织民族联盟,拥戴蒋介石做这个联盟的最高领袖,各党以平等形式互派代表组织中央以至地方的各级共同委员会,为执行共同纲领处理共同事务而努力;三是现在的办法,没有成文,不要固定,遇事协商,解决两党有关之问题。在这三种形式中,毛泽东认为第一种办法最好,而第三种方式“太不密切,许多问题不能恰当地及时地得到解决”“对于长期合作是不利的”。

10月1日,周恩来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尚未结束之际急忙返回武汉,向蒋介石转达了中共中央的上述提议。

就在中共态度转向积极、同意党内合作之时,蒋介石却通过阅读中共《党的建设》等图书,充分认识到共产党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优越性,加上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引起许多纠纷仍心有余悸,他逐渐改变了想法,重新回到反对跨党的主张。

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桂林向周恩来表示:跨党大家不赞成。中共既信三民主义,最好与国民党合并成一个组织,力量可加倍发展。如果同意,我拟到西北后约毛泽东面谈。如果共产党全体加入做不到,可否以一部分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

周恩来当即回答,要求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退出共产党,这是不可能而且做不通的,从而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至此,蒋介石企图将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新的大党的计划,完全落空。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共产党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