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响乐团户外专场音乐会扩声工作记录

2019-08-15 05:58莫稀闻
演艺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混音传声器调音台

莫稀闻

(康乐琴行演艺工程,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年一度的“二沙岛户外音乐季”是由广东省文化厅与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惠民户外演出。该音乐季节目形式多样,每年10场演出,涵盖了交响乐、民族乐、管弦乐、室内乐、合唱、流行乐、歌剧、爵士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每场音乐会设有1 000个免费场内座位,均为休闲的户外草坪坐席;舞美设计简洁,无灯光与LED屏幕,以此营造一种单纯的环境,能让热爱音乐的听众专注于演奏者精彩演出。

1 器材硬件

演出所用的扩声扬声器均使用国产QANON AUDIO品牌:主扩声扬声器使用双10英寸两分频线阵列V10和单18英寸超低音扬声器V18,由于场地限制,直接在舞台两侧搭建和舞台同高的平台上堆叠摆放;前区补声使用12英寸同轴扬声器TC12;舞台监听扬声器使用15英寸同轴扬声器TC15;主扩声调音台监听使用12英寸同轴扬声器TC12。后级功率放大器使用CROWN带DSP处理器的XTi系列。

传声器使用NEUMANN、SHURE、AKG、SENNHEISER、RODE、Earthworks等品牌产品。舞台上的信号线统一使用Whirlwind Accusonic+2,避免不同品牌型号的信号线混用带来的音色差异。

调音台使用Allen&Heath dLiveC3500控制面板,CDM64混音引擎64in/32out放置于舞台左侧,DX32扩展接口箱24in/8out放置于舞台右侧。

64通道的录音和回放系统由安装在C3500控制面板的DANTE扩展卡和一台Macbook Air组成,录音的DAW软件是Waves Audio的Tracks Live,通过一条Cat5e标准的网线连接。

为保障调音台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在控制面板、混音引擎和扩展接口箱3个位置均配置了APC的UPS电源。混音引擎处还配有增强型的无线路由器,并在控制面板处配置无线路由中继器,组成支持演出场地内任一位置均能稳定连接的无线网络,由一台iPad作为备份控制面板(dLive系统支持无物理控制面板的工作模式);即使演出使用过程中C3500控制面板出现连接或电源等突发问题,也可即时无缝更换使用作为备份的iPad控制面板,保证调音工作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混音输出信号到功率放大器的路径是左混音引擎和右扩展接口箱分别输出,好处是功率放大器接收信号的信号线长度一致,消除了信号经过超长信号线的损耗导致的左右信号量大小差异和可能出现的相位问题。

2 前期准备工作

2.1 通道单/拾音传声器安排/舞台接线盒安排

按照收到的广州交响乐团常规编制信息,结合扩声需求、64通道录音架构、调音台控制面板特点、已有传声器资源、调音台输入接口位置、舞台上的接线盒位置等信息,经过详细计划安排得出以下信号通道单,见图1。

2.2 调音台使用设计

以信号通道单为基础,开始规划调音台的工作方案。得益于dLive系统非固定架构的工作模式,可以自定义调音台从输入到输出的信号流向路径、混音母线、效果器机架等。

按照使用习惯,规划安排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各个部分要求均能独立混合所需信号源、独立使用输出端口的均衡和压缩等全处理参数,并在调节参数时完全不影响其他输出部分。

混音编组母线用于乐团信号、演唱的人声与效果返回;背景音乐、主持人传声器和导演传声器直接发送至所需的输出母线。两个立体声AUX母线用于辅助观察乐团和人声的比例,并发送至主扩声混音位置的Matrix母线,见图2。

2.2.1 现场扩声(左右主扬声器、超低音扬声器、前置补声扬声器)

左右主扬声器信号和前置补声扬声器信号包含混音编组母线,背景音乐、主持人传声器、导演传声器。

图1 信号通道单图

立体声MAIN的推杆工作模式选择分立而非合并,dLive的资源安排是每条母线都具备独立的全处理功能,这样在调节左右主扩声扬声器时可用不同参数的4段PEQ和31段GEQ,对于现场建筑不对称的声场调节优势立现。然后,把立体声MAIN信号发送至最终输出的后级立体声Matrix,这时,在此立体声Matrix信号就是用4段PEQ、31段GEQ和压缩等处理器调节的左右主扬声器合并后的信号。

超低音扬声器信号取自单声道Matrix,而此Matrix信号取自单声道的AUX。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有信号需要发送至超低音扬声器时,使用的汇集推杆和按键是单声道的AUX推杆而不是最终输出的Matrix推杆,可减少对已经调整好输出比例的Matrix推杆的误操作。

前置补声扬声器的信号取自单声道Matrix,此Matrix信号取自单声道的MAIN信号。该设计的好处与上述超低音使用Matrix的设计同理。

2.2.2 舞台监听

舞台监听分为左、左中、右中、右4组信号,均可独立调节输出的EQ等参数,所需的信号源也可单独发送控制。在此次演出中,指挥、乐手和歌手都是专业级,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最终的信号组合是乐团整体(取自立体声Group)、歌手传声器和歌手传声器效果(仅使用混响效果),在信号比例上侧重于人声即可。

图2 调音台混音编组母线与各主输出

2.2.3 网络直播立体声信号

网络直播的信号取自Group编组,考虑到保留交响乐较大的动态、最终输出母线就没有做EQ和压缩处理,直接从直播专用的立体声Matrix输出。

2.2.4 64通道录音

现场多轨录音信号包含除了导演传声器信号和背景音乐信号外的所有信号源,仅经过传声器前置放大器放大后直接输出到Tracks Live进行录制。

2.2.5 调音台位置的监听

主扩声混音位置监听扬声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常用的“PAFL监听功能”;二是因为主扩声混音位置不理想(面对舞台左侧主扬声器,并向左偏离扬声器轴心),对乐团各声部平衡把控不能够十分精准,特别准备一组与主扩声信号一致的信号发送给监听扬声器,起“主扩声混音参考功能”。信号取自PAFL母线返回通道和两个立体声AUX母线返回通道,当使用PAFL监听功能时,将两个立体声AUX母线静音,当使用主扩声混音参考功能时,将PAFL母线静音。

3 系统调试

3.1 主扩声系统调试

主扩声扬声器和超低音扬声器的安装使用镭射笔辅助,见图3。按所需覆盖范围安装好后,分别在距离左右主扬声器15 m且正对扬声器轴心位置校准主扬声器和超低音扬声器的时间,使其同步,取得未经调整的频响曲线。因为不对称的建筑物环境,未经调整的左右两侧主扬声器在频率响应上有较大差异,见图4。

这时,使用MAIN的母线PEQ分别调整左右扬声器频率响应至一个适中的位置。由于舞台后方与两侧的建筑物外墙主要由玻璃构成,半包围舞台与接近三分之一的观众区域,若以255 Hz为中心频点作过多补偿调整,会出现“隧道效应(Tunnel effect)”。因此,最后得到255 Hz频点的可用临界点分别是左主扩声扬声器-3 dB、右主扩声扬声器-6 dB,见图5。

在距离舞台15 m且正对舞台中央处测量左右扬声器叠加后的频率响应资料,并使用主扩声Matrix和超低音Matrix的母线PEQ和GEQ同时对左右两侧主扬声器与超低音扬声器作轻微修整。修整后,在实时观察左右两侧扬声器频响曲线的情况下,缓慢推起前置补声扬声器Front Fill的音量,使用控制Front Fill的输出Matrix校准时间同步、用母线PEQ调整前置补声扬声器和主扬声器的叠加,见图6。

图3 行前模拟计算的演出场地资料与现场实景图

图4 左右主扩声扬声器未调整前的频响曲线图

图5 左右主扩声扬声器使用各自的MAIN母线PEQ调整后的频响曲线图

此时,语言清晰度STI指数高达0.898,完全不需要费心。空间混响RT数据显示混响效果可以放心使用,尤其在高频部分需要更多的润色,见图7。

接下来,在距离主扬声器左右两侧30 m的位置量测观察频响曲线,发现在建筑物地形环境的影响下,右侧区域在4 kHz至10 kHz的衰减较大,但并非严重到不可用的地步,故不作其他操作,见图8。

3.2 监听扩声系统调试

舞台监听扬声器分别用监听输出的AUX母线调整左、左中、右中、右4个位置,至一个适中的频率响应,再同时打开所有外场扬声器,观察舞台上监听扬声器的量测资料,确认无过多影响。

至此,所有扩声扬声器的基本调整结束。

3.3 调音台位置监听系统调试

图6 主扬声器、超低音扬声器和前区补声扬声器调整完成并叠加后的频响曲线与相位图

图8 距离主扬声器左右两侧30 m的频响曲线图

调音台位置的监听扬声器设置见图9。其调整是在FOH监听专用Matrix母线上校准,与主扩声扬声器的时间同步,调整确定在主扬声器正常演出声压下FOH监听扬声器作用在“主扩声混音参考功能”时的音量大小。然后,在两个立体声AUX母线的返回通道上的PEQ(两组立体声返回信号使用Ganging功能联动,调整其中一组母线的PEQ即可),使其和主扩声扬声器的频响接近(以观众区中央位置的主扩声扬声器频响曲线为参考)。调整PEQ的方式是以补充偏主扬声器轴心的频率缺失为主。然后静音立体声AUX母线的返回通道和主扩声扬声器,打开PAFL母线返回通道,用PAFL母线返回通道上的PEQ调整在“PAFL监听功能”下的EQ参数至一个中庸点的频响。至此,就得到了两组随着不同监听功能切换而自动跟随切换的EQ参数。

在主扩声扬声器和监听扬声器播放几首熟悉的歌曲,在观众区域行走听判声音质量。与此同时,把主扬声器、超低音扬声器和前置补声扬声器的音量比例确定下来。听判过程中,使用了主扩声Matrix的母线PEQ轻微调整200 Hz~700 Hz的范围,使低音频段更干净有弹性;超低音Matrix的母线PEQ轻微调整40 Hz~50 Hz的范围使超低音的量感更饱满。在舞台监听扬声器的听判上没有发现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音量不可过大,否则会有由于舞台后方建筑物产生的反射声、影响监听清晰度。

图7 距离舞台15 m处观众区主系统的语言清晰度STI数据和空间混响RT数据图

图9 调音台位置的监听扬声器设置图

4 乐团、歌手和独奏乐器试音

4.1 试音前的准备

在乐团试音之前,先按信号通道单在舞台接线盒上写好通道标签,并按乐团舞台摆位图放置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传声器也安装在同样写有通道标签的传声器支架上,放在舞台边上备用,见图10。

试音之前,乐团器材助理团队在舞台上放置打击乐器,音响团队的舞台助理也需要跟随舞台上椅子摆放的进度进行传声器的摆放和布线。因为拥有前3年音乐季的工作经验,4位舞台助理用时1个小时即完成一共60个通道的有线传声器摆放与布线,并完成与扩声调音台核对所有通道连通状态。在调音台上核对通道的同时,可给每一通道的传声器做基本的前置放大调整。调整原则是每一通道前置放大量调整后通道表头的信号量大致一样。调整的过程是每调整完成一个通道的信号,此通道一直是保持打开状态,接着调整下一通道信号,这时Tracks Live全局输入表头界面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当60个通道的前置放大参数全部完成调整后,可大致知道整个乐团传声器通道的增益架构上限位置了,见图11。

4.2 正式试音

乐手就位后,指挥上台开始演奏试音。音响师在调音台上先大致调整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同时确认所有乐器通道的音色是否正常,期间在“外场扩声”、“PAFL监听”和“主扩声混音参考”三个模式中切换工作。在试音的同时,舞台上的助理一直在乐手间穿梭、优化传声器拾音位置。

大约两首曲目过后,乐团各声部的平衡初具雏形,男中音冯国栋先生上台与乐团一起试唱。刚开始是使用传声器支架演唱,因为歌手离传声器较远,扩声后的声音显得不够厚实。在观众区试听的乐团领导与冯国栋先生沟通表示能否稍靠近传声器演唱。冯国栋先生与女高音崔峥嵘女士商量后决定不使用传声器支架,直接手持传声器演唱。再试唱时,人声顿时结实明亮了起来,而且有近讲效应的加持,音色饱满干净、增色不少,由此得到更多的反馈前增益裕量。适当添加混响效果后,使人声和乐团的融合度更好,外场扩声的部分暂定如此。

同时,助理在舞台上帮助听判各监听扬声器的信号平衡,快速地定下发送到舞台监听扬声器的乐团信号、人声信号、歌手在舞台专用的混响比例。冯国栋先生试了大半首歌后即表示没有问题。女高音歌唱家崔峥嵘上台试音过程和冯国栋先生基本一致。两人合唱的部分,人声和乐团之间的平衡比例和融合度上表现甚好。

接下来是小号演奏家胡剑和乐团的试音,调整好小号和乐团的音量比例,同时给小号和乐团添加各自专用的混响效果。给乐团添加的混响效果是直接从Group母线发送,除去低音部分的Double Bass和Cello没有发送,其他乐器都有不同比例的处理。效果返回的信号量并没有很大,主要弥补交响乐团在空旷户外扩声情况下缺失的室内厅堂自然混响感,使观众在听感上不会有干涩声感即可。

图10 舞台接线盒、混音引擎与乐团舞台位置示意图

图11 Tracks Live录音软件的输入信号概览图

乐团、歌手和小号的试音时长约为50分钟;期间,发送给网络直播用的立体声信号由星海直播的工作人员确认无误。

5 试音结束后,演出前——音控的安全动态裕量确定

正式演出前,舞台清场,观众开始进场。

图12 调音台的DCA控制编组设置图

图13 调音台的效果组设置

图14 演出接近尾声时的声压级数据图

图15 正式演出

此时,在播放观众进场背景音乐的基础上打开舞台上乐团所有的传声器,此时,乐团总控DCA在试音时确定的正常演出音量定位处(0 dB),再继续缓慢推起乐团总控DCA,观察是否有反馈产生,当有轻微反馈发生即降低总控DCA,找出引起反馈的传声器,并确定是否可以在不过多影响乐器在乐团中的平衡和音色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前置放大和EQ调整。经过数次调整测试发现,Cello群组和打击乐的BassDrum在250 Hz和其倍频500 Hz的地方容易引起反馈,在各自的通道上用PEQ小Q值的轻微衰减了1 dB, Double Bass群组前置放大也降低了0.5 dB。

此时,乐团总控DCA在舞台空场时已经能推到+7 dB的位置而不引起反馈,即在正常演出音量状态下还有至少+6 dB的动态裕量可用。这个获取安全动态裕量的调整过程中,因为DCA控制编组分类细化准确、推杆动作谨慎快速,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见图12。

6 正式演出的调整

正式演出过程中,没有频繁调整乐团的各声部平衡,动态完全由乐队指挥来控制,仅在某些曲目中轻微提升主旋律乐器,以突出其在乐团中的存在感。

乐团的混响效果也由于满场的观众消耗,在第二首乐曲开始又再增加比例。而在人声的处理上,更多的是随着歌曲的变化临时添减适量混响或延时使其与乐团的融合度更匹配,见图13。

因为室外的环境本底噪声较高,本次户外交响乐团演出声压设定比室内演奏厅高约10 dB。优点是观众能聆听到完整的器乐演奏;缺点是某些乐曲在抒情段落有轻微的细节过度放大。为了平衡较高声压带来的影响,兼顾交响乐大动态临场感的呈现,声压范围设定为85 dBC~120 dBC。SysTune软件显示整场音乐会平均声压在94 dB(A计权),见图14;在压轴乐曲《赛龙夺锦》时,为突显交响乐团磅礴的气势与动态,控制地适当提升了整体声压,主扬声器与超低音扬声器叠加后的瞬时峰值声压最高曾达到122 dB(C计权)。

该场音乐会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见图15。虽然从乐团开始试音至正式演出之间的时间安排极为紧凑,但有详尽细致的前期器材准备、周全精确的系统调试作保障,再加上执行同事们的努力,大家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扩声工作,并得到了听众与各制作方的高度肯定。

猜你喜欢
混音传声器调音台
正确选择传声器的响应类型
表面传声器校准技术研究
一种多路音频混音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模拟调音台与数字调音台的比较
基于DSP的多方会议系统的混音方案
激光唱片中的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