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学科发展及演变

2019-08-15 02:33潘虹
读天下 2019年25期
关键词:显性演变跨学科

摘要:跨学科也就是一种多学科、交叉学科、超学科的表现形式,并且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在对跨学科发展演变分析基础上,还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社会服务、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实现多学科的整合。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跨学科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跨学科;发展;演变;隐性;显性

一、 引言

跨学科就是超越原有学科边界的学科,并形成一个综合性体系。跨学科在百年前就已经被提出。相比国际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跨学科研究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并且在之后的发展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顺应了国家政策,颁布了很多涉及“人才”“创新”等相关文件,其中跨学科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跨学科领域我国学者、专家已经展开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践当中依然存在着些许不足。这就需要对跨学科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深度分析,这对推动跨学科發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 什么是跨学科?

跨学科有两层含义:

1. 跨学科是与交叉科学是同等上的意义,所以很多人也将跨学科直接称之为交叉科学,具体来说,是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每一门科学都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性以及跨学科发展。

2. 跨学科是指超越原科学的便捷,从事其他学科的学习,包括跨学科考研、跨学科就业。

三、 跨学科的发展

(一) 思想意识发展阶段

在人类文明起源的最早期,由于当时生产力、人类认知有限,当时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是哲学,并且呈现出高度综合性的特点。但由于当时的科学并未实现分化,因此这种综合性更多是表现在对现实世界的不清晰认知。15世纪下半叶,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分工也显露雏形,此时人们开始从多元化角度研究世界。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也让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科学出现。科学也在此出现了分化、学科更加独立,但是内容分析方法、逻辑体系十分一致,让科学研究更加精细、微观、专业。在人们通过独立知识进行探究世界时,没有完全受到学科边界的制约。

在科学研究当中,由于很多科学家因为科研兴趣或生活需求,不断进行各类科学的尝试,并产生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世纪解析几何学建立和19世纪70年代物理化学建立。前者是几何学与代数学的结合与交叉;后者是进修化学和冶金学的结合,通过物理方法解决化学上的问题。

当然,科学知识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教育领域,也是大学、中学专业制度建立的基础,高等教育追求知识的统一性、整体性,知识专门性打破了高等教育的传统知识观点,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渐对学科进行细致划分,并再进行整合。“通识教育”概念的引入,强调了综合学科的重要性,通过通知教育方法让人们可以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对其他相关学科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

上述整个发展流程都是因为兴趣、爱好、需求等方面因素得到了启发、发展,所以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兴起的,也就是跨学科的思想阶段。

(二) 实践需求阶段

在20世纪中期已经逐渐开始展开学科学研究,不断的打破了学科界限,一方面是因为学科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和问题、解决问题有着直接关系。在20世纪初期,由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各种新技术不断呈现,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的认知已经有了更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带动了不同领域的融合,让多学科合作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联邦政府鼓励高校进行自主研究,如麻省理工研究雷达、芝加哥大学研究核裂变控制、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秘密行动等等,国家下达的任务让高校不得不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二战之后美国也认识到了跨学科的重要性,加大了对跨学科的研究力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商业、军事、科学之间的合作,成立了大批量的跨学科工业实验室以及跨学科研究机构。很多大学也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了跨学科研究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原有的雷达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电子实验室,这也让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全球著名的大学。随后跨学科教育进一步推广,促使了美国科学的发展。

大体上来说,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人们的真实需求和意识领悟,让跨学科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也让跨学科发展到了实践需求阶段,此阶段跨学科成为了专门的研究课题。首先是跨学科科研,倡导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与研究,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次,构建、完善跨学科理论体系,围绕跨学科的概念、层次、分类、机制、地位等;最后,开展跨学科教育,针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体系,社会对人的需求也逐渐朝向复合型、全面型方向倾斜。

四、 理念发展

(一) 多学科到跨学科

多学科形成是在上述的理论思想阶段,该阶段是因为人们的爱好或个人需求逐渐生成多个学科,但当时多学科之间并没有过多的联系,都是独立的科学体系。但是在面对多问题时,多学科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这也让跨学科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多维度解决实际问题,于是跨学科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中。二者相比,多学科更多是强调单各学科的各项活动;跨学科是多学科的进一步整合,克服了单独学科解决问题时的局限性,强调了学科融合。所以二者有着不同层次的内涵。

(二) 跨学科到交叉学科

由于跨学科实现了不同学科的整合,并且可以解决很多的复杂性问题,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约束获得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并且跨学科的出现还实现了新理论、新定义的产出,让多个学科之间产生了一定共性,这也形成了交叉学科。

在交叉学科当中,根据横向断析机制产生的交叉学科也被称之为横断学科。也就是在一个层面上,将一门学科公理加入到其他学科当中,围绕这一个特性公理,的发生固定极化。从宏观层面分析,横断学科就是一种通过新视角看待学科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新层面将不同学科中的交叉点进行抽取、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也就是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针对某个领域的特殊门类。如“二维码”交叉学科,该交叉学科中包含了物理、数学、几何等学科,但是二维码交叉学科只能应用到二维码及其相关领域,如果到应用不相关领域必须要重新组合交叉学科。

(三) 跨学科到超学科

超学科是跨学科的一次飞跃,由于跨学科在几百年发展当中已经发展到了顶点,这也推动了超学科的出现。大体上来说,超学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开放与公共性问题

如果某个学科旨在解决某个领域的学术问题,而多学科可以从多方面对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究,这也是跨学科的作用。超学科是在一个重大的公共性问题当中,包括伦理问题、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需要突破学科限制,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以及科学与非科学观点,从而解决问题。

2. 多元性主体

在过去解决问题还需要追溯到问题的根源,超学科是获取各方意见,通过政府、企业、大学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避免所提出的观点过于片面,综合考虑各方观念、利益基础上,采用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样即可解决公共利益冲突、加强合作,实现整体上的最大利益。

3. 广泛的知识流动

超学科包含着学科知识以及非学科知识,也就是科学与经验的结合。超学科解决问题和知识解决问题存在着差异。知识流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整合视角。超学科在知识整合和使用当中超越了跨学科,所以超学科是跨学科发展的更高层次。

五、 跨学科与不同主体之间的融合及其作用

(一) 跨学科与高校

高校对于作为知识的研究、传播基地,由于高校在平台建设、科研水平、学术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优势,这也让高校成为了跨学科评价建设的重要载体。而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就是正确构建跨学科平台。这是因为高校学科建设和高校发展定位、发展空间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在学科建设当中要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革、创新,尝试新型的交叉学科,创新学科来提升高校实力。另一方面,高校同时肩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所以高校改革必须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从中取得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研究成果。大学全面推动跨学科组织发展,创新跨学科组织提升科研生产力,这样才能够提供社会所需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创新社会服务。

此外,高校在跨学平台建设与改革当中,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系现状,开展交叉学科专业,让学生不在“毕业后成才”“出国留学成才”,而是在要实现“在校阶段成才”。例如“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二维码技术涉及数学、几何、物理、生物等学科,但是很少有高校开展二维码交叉学科教育,致使二维码相关领域人才非常短缺,相比国外过大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这就是跨学科和高校融合不够深化的表现,人才需要“术业有专攻”,复合型人才是在“专攻”之上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成才,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人才类型,所以高校依然要加强跨学科的研究,通过跨学科推动高校改革。

(二) 跨学科与社会服务

通过对跨学科的产生以及发展整个流程可知,社会发展推动了跨学科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是社会发展让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使得相关科学知识数量更多,研究者意识不断提升,在所言研究的领域中融入了更多的知识,不断推动学科朝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社会长期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阻碍和瓶颈,很多复杂性问题促使矛盾升级,这就加深了对学科整合的需求。跨学科初期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矛盾问题愈加烦琐,所以要通过跨学科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之后认识到情景下人的复杂性,推动了学科逐渐朝向学科内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叉发展,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例如当今我国都在倡导绿色环保,这就需将社会学科、自然科学、管理学相融合。

随着社会问题逐渐升级,个体之间的矛盾更加频繁、复杂,怎样才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知识、经验知识,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旨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推动了超学科的出现和发展。现如今,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冲突问题依然在持续增长、升级,包括绿色工程、伦理道德等等,让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矛盾不断升级。可见吗,当今跨学科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跨学科除了要为社会服务,还需要为自然服务,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求有更多的学科整合升级、协同创新,根据现有问题提出更加有利于社会长足发展的战略。

以厦门老院子景区跨学科社会服务共同制作景区二维码导游为例: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数字传媒专业跨学科与企业老院子景区合作,三方探索适合旅游管理专业与数字传媒专业学科交叉跨学科模式的教学实践,鼓励教师针对性地开设学科跨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社会服务实践来提高教育质量互助互补,实现三赢。

项目主要通过两个专业学科学生进行校内课程教学及校外实践教学进行专跨学科业社会服务,历时九个月,进行景区实地考察,确定五大闽南文化景区,各景区由一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根据实景及景区资料独立完成导游词创作、景区讲解,数字传媒系专业学生负责拍摄、后期剪辑、视频制作、生成二维码等,最后由负责导师指导,最终完成项目成果:二维码导游;不仅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及社会服务体验,也真造就一批具有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维码导游社会服务,游客到景区可以通过制作好的景区二维码扫描后,用手机接收景区视频讲解信息,可以享受景区全面讲解,讲解员不足、讲解质量、游客“游盲”的问题,能够完善的了解景区服务内容,减少噪声污染倡导绿色、节省导游成本,提高游客对景区的体验。

(三) 跨学科与思维

跨学科由于具备互动互通、解释移植、联动服务、横向断析等作用,让多个学科实现了整合,这个整合机制突出了跨学科的思维方法,通过思维中心展开实践指导。跨学科思维可以有效推导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论证,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借鉴、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对推动跨学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二维码理念生成当中,纸币的出现就是为了便捷交易,但正是有学者认为纸币支付的方法还不够简洁,因此思想上逐渐思考如何实现更便捷的交易,并逐渐衍生出二维码的理念,最终让研究成为变成了生产力。

在现代化思维当中,创新思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掌握了跨学科技术,但是缺乏思维、理念,无法产生一个创新意识,从而限制了跨学科的能效。跨学科与意识实则就是基于多项学科技术的实践性创新,而思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根源,跨学科是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组合思维。当然,如果掌握了跨学科思维,即可创造出各种先进事物,但这往往也是最难实现的,所以如何在跨学科思维引导下进行创新,并且如何应用这一思维能力,依然需要进步深度思考。

六、 结束语

綜上所述,跨学科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衍生品,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保障人们生活质量、创造先进事物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发挥跨学科的效益与价值,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自然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小丽,雷庆.跨学科发展及演变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4):333-335.

[2]赵章靖.联邦政府资助下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与演变——以二战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放射实验室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8,v.31;No.441(9):42-49.

[3]姚艳玲,开滨.近五十年国际上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演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19):22-23.

[4]曲建升,卜玉敏,刘红煦.科学研究组织范式的演进发展与趋向[J].图书与情报,2017(3):333-334.

[5]隋岩.受众观的历史演变与跨学科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8):63-64.

[6]黄超,杨英杰.大学跨学科合作的学科整合机制及其模式选择[J].高教探索,2016(12):5-12.

[7]蔡镇钰.城市设计理论研究的跨学科新探索——评《城市·记忆·形态:心理学与社会学视维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J].创意与设计,2014(2):555-556.

作者简介:

潘虹,福建省厦门市,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系。

猜你喜欢
显性演变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