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对2 型糖尿病及2 型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疗效观察

2019-08-16 06:18李慧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餐后降糖药甲亢

李慧春

甲亢即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与糖尿病均属内分泌系统疾病, 该病的发生通常与环境、情绪、家庭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1]。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甲亢症状,其糖尿病症状会愈发明显, 难以控制患者自身的代谢紊乱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 寻求一种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故本次实验尝试采用降糖药治疗2 型糖尿病及2 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旨在探究降糖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3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期收治的3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已排除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中男14 例, 女16 例;年龄35~61 岁, 平均年龄(42.56±6.25)岁。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34~62 岁, 平均年龄(43.01±6.3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 2 诊断标准

甲亢患者均伴有相关临床症状, 且经临床检查患者三碘甲状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显著升高, 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相关诊断标准, 且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C 肽值超出正常范围的最大值。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甘精胰岛素(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批准文号S20060062, 规格:3 ml∶300 单位/笔芯)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 调整用量, 持续治疗1 周。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 治疗效果。

1. 5 疗效判定标准[3]

①显效:经治疗患者空腹血糖水平<6.4 mmol/L, 且餐后2 h 血糖水平<7.8 mmol/L;②有效:经治疗患者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 且餐后2 h 血糖水平<11.2 mmol/L;③无效:经治疗患者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且餐后2 h 血糖水平>11.2 mmol/L。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分别为(10.20±1.78)、(13.56±3.11)mmol/L, 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分别为(9.11±1.12)、(11.41±1.79)mmol/L;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分别为(10.30±1.81)、(13.48±2.78)mmol/L, 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分别为(6.39±1.21)、(8.87±1.82)mmol/L。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显示[3]:糖尿病合并甲亢或者甲亢合并糖尿病时, 患者胰岛素或者C 肽多呈现低反应, 针对降糖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 采用胰岛素或者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其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有部分学者认为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 应通过使用胰岛素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增加25%~100%胰岛素用量, 一旦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 可改为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水平[4]。

糖尿病和甲亢相互影响, 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状况。甲亢极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加重糖尿病;一旦糖尿病未能进行有效控制, 极易引发甲亢。故而在临床治疗时, 应注意两病兼治, 其原因就在于:①甲亢并发糖尿病: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多与家庭遗传有关, 往往在同一对染色体会发现该两种疾病的基因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后代的健康;②甲亢引发糖尿病:通常情况下, 甲状腺激素对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 患者一旦发生甲亢, 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可明显增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对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导致肝糖原分解过多, 继而使糖原异生速度加快, 造成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率逐渐下降, 患者血糖由此升高, 最终诱发糖尿病, 临床将此种糖尿病称之为继生性糖尿病[5]。由于此种糖尿病多因甲亢引发, 故而在临床治疗中注意控制甲亢病情, 患者血糖也会缓慢恢复正常。

现阶段, 2 型糖尿病合并甲亢发生于同一患者中的几率极高, 此病多为原发性疾病, 即使控制甲亢病情, 糖尿病症状仍旧存在, 若不通过降糖药物治疗, 患者血糖不会下降。然而由于甲亢症状可进一步加重糖尿病, 增加血糖水平, 因此临床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 应注意控制甲亢症状。在本次实验中,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说明针对单纯2 型糖尿病患者, 采用降糖药治疗效果显著,若患者伴有甲亢疾病, 应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控制甲亢病情,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降糖药对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极佳,而针对2 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 应注意两病兼治, 以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餐后降糖药甲亢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