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2019-08-16 04:11阴良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沟通优化

阴良娟

摘要:“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构成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三要素。其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以教材为素材和平台,我们都知道只有有效地“解读”教材,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依托教材这个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得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 配图 沟通 优化

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解读”该条,称它为:“通过分析来理解。”“理解教材”是停留在知道教材是什么内容,明白教参提供教学指导意见,而 “解读教材”让教师多一份主动参与,多一份理性研究,“解读”体现了教师和文本互动对话的过程性。它基于学生的学,聚焦在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上,即活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使教学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从课内到课外延伸。

元代布袋和尚的“插秧诗”中的“低头便见水中天”, 诗人的视野是广阔的,低头不仅能看到水中秧苗,更能观察到它折射出的广阔天空,我们走进教材,活用教材,丰厚教材,真正让教材为学生服务,这正是“解读教材”所期待的境界。

1配图,解读的内容

谈到“解读”,大家往往直接想到解读文字,教材中的配图也需要解读,因为配图不只是为了使得课本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实它们常常承担着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尤为关注。(1)主题图,教学的基点(举例:二年级下册《统计》)。(2)辅助图,教学的支点(举例: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2沟通,解读的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的周玉仁教授认为“教材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第一,找准生长点,有效突破。(举例: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有赖于已有的知识积累、经验水平、年龄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解读教材时,我们要善于沟通新旧知识,寻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循序渐进、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己去发现和研究新知,充分让学生体验、操作、思考、交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

第二,挖掘连接点,融会贯通。(举例: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

要想学生善于归纳自己所学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要用心解读教材,把所教的各个知识点,从它们内在的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加强沟通,把点连成线,把线连成面,巧妙梳理,点拨到位,使知识点之间建立合理有机的联系,那么学生才能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第三,抓住对比点,梳理建构。(举例: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

3优化,解读的追求

我们常说要把一本书越上越薄,那是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知识体系得以有效建构。我们的教学仅仅满足学生知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研究力、学习力的培养,是需要我们好好地解读教材,对教材应“遵循而有所立”,    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对教材的内容加工处理,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简单的内容上得丰厚,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

第一,互动生成,灵活应用。(举例: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

例题是一个微缩典型的例子,它具有代表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用好例题,同时也要思考怎样通过教学设计,弥补它的局限性,让例题教学有深度、有广度,更具有思维的含量。

第二,举一反三,凸显本质。(举例: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

第三,以退为进,探究方法。(举例: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练习与复习,解读的盲区

4.1整合教材,理清练习层次

我们想到要解读例题,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练习。教材本身的练习安排是有坡度、有层次的,我们要善于根据教学重难点、研究点,把每一道练习的意图解读到位,思考这道练习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我们通过这道题还能给学生哪些训练、拓展和延伸等等,只有使用得当,才能真正使练习起到复习巩固,训练思维的作用。

4.2注重梳理,有效复习建构

现在的复习课,重“练”轻“理”。原因有二:(1)教材的复习课呈现的形式就是练习,老师们只关注教材编排的外在形式,不解读联系背后的复习要点。(2)考试就是考习题,因而必须做练习,讲练习,目的是熟悉各类题型,以达到“全面”复习。

日常生活中当东西多的时候,我们常常整理好,捆一捆,这样便于携带。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复习课,在課上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有序的构建,打通它们之间的联接,学生只有融会贯通才能灵活运用。因而在复习课上,不搞题海战术,更不能盲人摸象,要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要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复习的整合点,把零散的知识有效整合,便于学生抓住本质,梳理知识,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丰富之极,但在繁杂的知识系统中有着它独特的结构,有着它自身的规律,教材的解读从师生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突破教材,围绕数学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的教学,“低头便见水中天”,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猜你喜欢
沟通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