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蔷薇根的临床运用经验

2019-08-16 01:59宋琴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肌炎高脂血症

宋琴

【关键词】:野蔷薇根  经行口糜 心肌炎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高脂血症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野蔷薇根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根,味苦涩,性凉,无毒,入脾、胃经。功效为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丹溪治法心要》云:口糜烂,野蔷薇根煎汤漱之。《日华子本草》称其可通血经。清下焦湿热。近年来,笔者运用此药为君药治疗多种杂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经行口糜

刘某, 女, 33 岁, 2017 年 11 月 7 日初诊。 该患者近三年来每于经前或经行之际出现口腔溃疡, 服用维生素类及中成药一清胶囊等皆无效。 刻下经行第 1 日, 自三天前开始口舌溃疡、糜烂之处色略暗, 疼痛明显。 经色略暗, 夹有血块, 伴头痛,痛处固定,刺痛为主。小便色赤, 大便秘结难排, 舌质暗苔薄腻,脉细涩略数。 证属心火瘀热, 下移小肠。 治宜化瘀清心、消肿生肌。 方用:野蔷薇根15g, 桃仁 15g, 红花 10g, 当归 10g, 生地 30g, 赤芍 15g, 生蒲黄10g,川牛膝 15g, 桔梗 10g, 柴胡 15g, 黄连 15g, 黄芩 15g, 白及9g,枳壳 10g。7 剂, 每日 1 剂, 水煎服。 服药 7 剂后, 口糜之症基本好转, 但大便尚欠通畅,夜寐欠安。 故守方加酸枣仁15g, 继服 7剂后, 诸症皆除。 随访2月, 口糜未作。

按语:本案例之经行口糜乃心与小肠瘀热所致。 舌为心之苗, 舌之上维属心经;心火上炎, 复值经期冲脉气盛, 气火上逆, 灼伤口舌而致口舌生疮糜烂;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经移热于小肠, 故致小肠 泌别清浊失司, 而致大便秘结。本方以野蔷薇根为君药,野蔷薇根被誉为“口疮神药”,为孙思邈所始用,《备急千金要方》中治口疮七方中都含有它;《别录》称其可除邪逆气,……,生肉复肌;辅以桃仁、红花、生地、赤芍 、生蒲黄、川牛膝化瘀清心;加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加白及消肿生肌。 二诊加酸枣仁宁心安神, 润肠通便, 诸药合用, 共奏清心化瘀、消肿生肌之功。

室性早搏

周某 ,男 , 27岁。 2015年 9月 2日初诊。 患者因感冒后心慌、气短、胸闷反复发作半年余。多次作心电图检查提示: 频发性室早。 用西药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未效。刻下: 形体消瘦 ,面色少华 ,夜寐不佳 ,心悸、胸闷、气短每因咽部疼痛而诱发加重 ,舌淡、苔薄 ,脉细结代。 证属邪毒犯咽 ,心气不足。方拟: 野蔷薇根 30g,党参 15g,麦冬 10g,当归 10g, 白芍 9g,广郁金 9g, 茯神 9g,远志 9g,贯众 9g,桂枝 6g,酸枣仁 9g。 5剂后胸闷、心悸、气短明显缓解。 随证加减续服两周后诸症悉失 ,连续 3次作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按语: 咽喉者 ,肺胃之门户; 肺主治节 ,辅心行血。 邪毒犯咽 ,极易传肺舍心 ,每致心悸反复发作。《普济方》云蔷薇根主治“户咽痛痒 ,语声不出”。常云“辨证求因 ,方可杜复发之忧”[1]。故以蔷薇根为主药 ,疏风利咽 ,距关却邪 ,使邪不得内犯心肺。党参,麦冬,白芍益气养阴,郁金,茯神,远志,酸枣仁行气安神。

功能性子宫出血

康某,女,35岁,2016年6月7日初诊。患者主诉月经淋漓不尽一年余。月经周期30天左右,量中等,色鲜红,夹少许血块,12天左右方尽。外院多次查阴超,妇检以及性激素检查均未见异常。6月6日月经来潮,经期准,量中等,色鲜红,少许血块,现偶感小腹胀痛,无明显腰酸。胃纳可,二便畅,偶有潮热盗汗,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小弦偏涩。证属气阴两虚,血热妄行。治拟养阴清热止血。方拟:野蔷薇根30g,当归10g,生地12g,白茯苓30g ,知母9g,黄柏9g ,地骨皮12g,黄芪15g,白术12g, 防风9g,浮小麦30g, 枸杞12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2天后血量明显减少,至6月13日经血净。随证加减治疗两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均在一周左右。随访半年,功能性子宫出血未再复发。

按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调节性生殖的神经 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现临床上多采用性激素联合用药的方法止血[2],这需要20多天的疗程用药,停药会发生撤药性出血。激素类药物有副反应,而某些血液高凝或有血栓性疾病史者禁忌使用。《浙江民间草药》称野蔷薇根有活血调经作用,作为君药;黄芪、白术、生地、知母、黄柏、地骨皮、枸杞益气养阴;白茯苓、防风、浮小麦补中敛汗。中药治疗功血,无撤药性出血,未见影响月经周期。

高脂血症

刘某,男,68岁,初诊时间:2014年1月12日。患者主诉有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服用他汀类降脂西药后时感肝区不适,肝功能出现异常。1月6日查总胆固醇5.77mmol/L↑,甘油三酯2.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92mmol/L↑。谷丙转氨酶:51U/L↑,谷草转氨酶:44 U/L↑。腹部B超显示:肝内脂肪浸润。 患者形体微胖,因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不适于大量或持久运动,胃纳二便均可,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滑。嘱其每日用野蔷薇根30g,煎汤代饮,清淡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两月后复查总胆固醇降至5.04mmol/L,甘油三酯降至1.9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2mmol/L,肝功能也已降至正常范围。

按语:野蔷薇根主要化学成分是β-谷甾醇、委陵菜酸、野蔷薇葡 萄糖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实验表明野蔷薇根根有降胆固醇、甘油三醋和脂蛋白的作用,其总提液能延迟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栓 塞的形成 , 同時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生成 , 因而使血栓形成受到抑制,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袁成业. 蔷薇根临床运用经验[J].江苏中医,1998,19(4):37.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337.

猜你喜欢
心肌炎高脂血症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的治疗常识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效果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血浆变成“猪油色”,全怪外卖?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重症心肌炎来势很猛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