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品践行担当

2019-08-16 02:16王兴昀
曲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邻里文明创作

王兴昀

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曲艺工作者更是应该责无旁贷地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创作精品力作。天津谦祥益文苑排演的相声剧《似曾相识的人》截取观众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加以艺术化演绎,在寓教于乐中让观众有所得,有所益。

一、致敬经典的创作理念

相声擅长运用讽刺的手段针砭不良风气和不端行为,起到敦风化俗、涵育文明的作用。多年以来,相声工作者创作出了众多旨在唤起观众修身树德意识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均来源于生活,而且作品中塑造出的人物都贴近观众所见所闻,让观众有似曾相识之感。马三立相声作品中最爱逞能的张二伯(《练气功》),视开会如命的“开会迷”(《开会迷》)以及马马虎虎、好心办坏事的“马大哈”(《买猴儿》)。高英培相声作品中爱钓鱼的二儿他爸爸(《钓鱼》),惹不起的“坐地炮”(《教训》)和最爱拉关系、走后门的“万能胶”(《不正之风》)。马志明相声作品中喜欢看热闹的谢大爷(《自食其果》),因为一场纠纷结为盟兄弟的丁文元、王德成(《纠纷》),这些人物都深深镌刻在观众的脑海中。

相声剧《似曾相识的人》正是从观众耳熟能详的相声作品中提取素材,将以上这些经典人物聚拢在“相声小区”的一个楼栋里。剧中人物都是相声名作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言行长久以来被观众津津乐道。这既为相声剧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观众基础,也对剧作者的再度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中人物其性格特征要符合原作中的设定,他们在剧中的行为表现不能脱离观众的认知,不能让观众产生违和感,不能让观众觉得剧中人物仅仅是和原作中的经典人物同名同姓的陌生人。

相声剧《似曾相识的人》立足于致敬经典,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契合观众的观赏要求和习惯,以此编排设计剧中人物。演出开始时几句天津快板和剧中人物的“现身说法”,在三言两语之间将剧中人物和原作中的经典人物联系起来。楼长“是个‘开会迷,退休以后没事干,但总揽全局。没事乱转悠,看有嘛问题。”其实他召集邻居开会,也是为了把小区搞好。张二伯“不能把面儿栽,看谁比他能耐大,他心里就腻歪。”“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你和他说一,他跟你说八。你让他往西,他往东溜达。如果让他办点事,到时准抓瞎。”“坐地炮”“是响亮的名号”,虽然最近儿子出狱,心情大好,但是“不知什么时候犯脾气,还得炸毛。”谢大爷“处处爱挑事,不怕事大了。不爱看耍嘴皮子,就爱看动手。发生点小事,他得窜前头。挑动群众斗群众,他是行家里手。”“几位以后注意点,别被他忽悠。”“万能胶”“玩意实在高,没人知道他干嘛地,反正他有招儿。”可最近大伙明白了,他是“借着这个,用那个,他是嘛也办不了。”二儿他爸爸“他的面子矮,还爱说大话。”“每回钓鱼都是四斤高高的。”丁文元好矫情,被警察叔叔教育后“他倒拜了个盟兄弟,混了个好人缘。”王德成“有点好逞能”,但是“遇见坏分子,准要给他拿拿龙。”

由此一来,每个人物甫一登场便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心中玩味許久的那个人。这样便极大地拉近了新作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观众为剧中的情节吸引,在不知不觉间将剧中所要表达的理念入脑入心。

二、观照现实的剧情安排

有论者指出,相声剧需要有“明确的背景和完整的故事。”① 所以《似曾相识的人》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复刻经典相声作品,而是借鉴了“三一律”的方式,将全剧的故事凝聚在相声小区一天内发生的邻里纠葛中,而且赋予了经典人物新的故事内核。

《似曾相识的人》创作者的目光注视于当下,以敏锐的眼光剪辑生活,提炼生活,挖掘出可供创作的素材。在经典人员原有的性格基础上,了无痕迹地将日常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巧妙融合到剧中人物身上。

相声小区中汇聚多位“高邻”,他们的行为难免乖张,邻居之间难免龉龃。例如为了自己出入方便,破坏小区围栏,造成小区安全的隐患;为了争抢小区车位,互不相让,乃至争吵、撕扯;不文明养犬,遛狗不拴绳,犬只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赤膊上阵,显露纹身;出言不逊,缺乏礼貌等行为,看似平常,但却与社会文明息息相关。而热衷于看热闹的谢大爷,往往在矛盾双方之间推波助澜,“本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他一搅乎,这事态可就恶化了。”

楼长“开会迷”积极地想要纠正不文明的行为,化解邻里之间的纠纷。可他依旧是单纯地通过“开会”“谈话”来解决问题,虽然热心认真的态度赢得了居民们的信任和敬重,但因为方式方法的单调弄得“大伙都怵他,大伙没脾气。”往往他刚刚开讲,矛盾的双方便自动和好、认错,落荒而去。

源于现实生活的讽刺型的相声剧《似曾相识的人》,也并非完全照搬生活。不是单纯摆出“投匕”的姿态,冰冷地戳破现实中的假丑恶,而是通过智慧化的幽默表达,艺术化地呈现富有温度的现实。在邻里紧张关系的不断化解和不文明行为的端正中,将文明自律和明礼守礼的种子播撒到观众心田。

楼长“开会迷”渐渐感觉到邻里之间虽然难免磕磕绊绊,但如果没人从中作梗,小矛盾也不会变成大矛盾。居民大会中“开会迷”当众揭穿了谢大爷“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挑拨事端”的面目,邻居们也纷纷斥责谢大爷以往的劣迹。全剧在邻里和睦,共促小区文明建设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让观众在会心的笑声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匡正自身的错误,洗涤一切污泥浊水,净化心灵。”②

结语

相声剧《似曾相识的人》是现实题材相声剧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回应了观众对不文明行为的摒弃和对失德之人的唾弃,唤起了观众审视每日生活中自身行为的意识。“其为劝惩感发者良便,未始非辅翌名教之一端也。”该剧更是印证了文艺作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应有之意。

“凡劝化之最足动人者,莫如演做好戏。”相声剧《似曾相识的人》问世之际,正值《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2019年7月起,该剧承担起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明办主办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相声剧巡演活动,可以说谦祥益文苑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理念。

注释:

①万润龙:《相声不是相声剧的全部》,《文汇报》2008年3月11日。

②高云程:《相声创作谈》,《戏剧文学》2003年第6期。

(作者: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邻里文明创作
Jazz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漫说文明
邻里图书馆
文明过春节
邻里之间
对不文明说“不”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文明歌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