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成就及启示

2019-08-17 02:04邱蕊
理论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

邱蕊

摘 要: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其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功地将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合作化的顺利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和加强。对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所取得成就的考察及总结,对当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6-0023-06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使昔日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是,农民在获得土地之后,由于生产条件、经营能力等不同,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重新失去自己的土地,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此,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了保障农业合作化的顺利进行,党紧紧围绕组织农业生产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中的领导地位和群众基础,为农业合作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重大问题上认识模糊

首先,对党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土地改革以后,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曾经一度产生了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有的错误地认为穷就是光荣的;有的认为,既然实行了土地改革,再“革命”就必然是“共产”了,并且错误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释为“吃大锅饭”[1]103。这种错误思想认识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党员干部对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了解不够,认为搞经济是工业领域和城市的事,与农业农村基本无关,认为农村土改后的主要任务就是交公粮;也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农村就是单纯为城市服务,农村永远是吃亏的,不了解农业和工业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其次,对互助合作的认识存在错误心态。一种是消极抵触心态。新中国建立、土改完成以后,在农村党员和干部中出现了一种盲目乐观、松懈麻痹、想要歇一歇的思想。他们认为,打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走了蒋介石,实行了土地改革,已经是革命成功、万事大吉了。他们沉醉于“饽饽一萝,酸菜一锅,炕头一坐,虽然辛苦,倒也快活”的懒撒生活状态。更为甚者,不但不继续做革命工作,而且还向党“讨债”,要地位,要享受,如果达不到目的,就说是“卸磨杀驴,“进了城忘了农民”[1]104。1953年12月,华东局在总结总路线宣传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贯彻执行的状况时指出:浙江省反映,有些县的乡干部中有50%至8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休思想;安徽宿县地委反映,灵璧县一个区36个乡干部中就有18个准备在普选中落选以便回家发财 [2]。有些党员干部对组织起来的意义认识不足,以为组织起来只是为了解决生产上的困难,既然人力畜力不缺,就没有必要组织起来了。还有不少干部把组织起来当作单纯的政治任务,对组织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认识不够。有些干部强调组织互助的客观困难,放松了对生产互助的领导工作。他们对新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感到困难多,经验不足,以致望洋兴叹,畏难苟安,缺乏整顿的勇气和决心。二是急躁冒进的心态。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追求高级形式,忽视低级形式消灭单干的情绪。他们急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看不起互助组,歧视单干。他们对建社的态度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有的干部更提出“片片有大社,两步并成一步走”的错误口号。有的党员干部说:“只有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集体农庄才是新道路,其他都是旧道路”,有的党员干部提出:“组织起来消灭单干”“谁要单干政府来见”等口号 [3]76。他们不虚心倾听群众呼声,醉心开大会,不搞调研,只喜欢报喜不报忧,认为别的地方能搞大社自己也就可以搞,而且必须要搞大搞多。因此,对很多超现实和不顾群众觉悟程度而成立的社报以默认的态度,大大助长了区村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和行政命令的作风,也导致后来农业合作化出现了“冒进”问题。

最后,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领导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农民出身的党员干部认为:“天下是农民打下的,农民要坐天下。”他们认为,“既然过去党长期处在农村中,军队又是穿起军服拿起武器的农民,黨的大多数干部又是农民出身的,而工人阶级则是长期处在城市里头,只是解放以后才站出来,为什么说是工人阶级领导农民呢?他们只承认共产党的领导,不承认工人阶级的领导 [1]103。导致这一错误思想认识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党员干部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了解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了解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

(二)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强硬

由于有些党员干部存在单纯任务的观点,盲目追求高级形式,导致出现脱离群众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村干部为了让农民参加互助组不让农民买马买车栓单梨,怕他们单干;有的强迫农民参加互助组,不参加就要罚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有些党员干部对广大群众所从事的生产劳动简单地按成分定工资等。如河北省大名县五区文集村干部在群众大会上讲:“谁要是不参加社就是想走地主、富农、资产阶级、美国的道路。”为了建大社,把该村所有的磨粉工具和大车全部控制起来,以谁不入社就不许谁使用这些劳动工具的简单强硬的工作方法强迫社员入社[4]。强迫群众入社造成群众的极大不满,进而导致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因此,有群众反映说:“搞得快垮得也快”。

(三)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1954年11月8日至12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全国还有5万个乡没有党组织,在新解放区没有建立起党组织的乡仍有30%左右,老解放区也有若干乡没有建立起党组织,很多农业生产合作社中还没有党员。在一些已经建立起党组织的乡,因为党员相对较少,很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5] 。1955年邓子恢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言说:“将来全国要办二百万左右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至少要有三、五个骨干,就需要六百万至一千万人,那么现有的骨干都是好人也是不够的。”他还指出,一个区只有三、五个人可以办合作社,每人管三四十个是不够的 [3]306。可以看出,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由于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对农业合作化的领导。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首先,高度重视发展新党员,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195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第六条对建党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乡村须在土改完毕时能够吸收经过教育合于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对于愿意接受党的教育的积极分子,进行关于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经过这种教育然后将其中确实合于党员条件者吸收入党。”[6]1461953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及发展新党员工作的执行情况做的总结报告中要求在农村中的每个乡要有几个人到十几个人的支部,并成为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发展的新党员应以承认党章、成分纯洁、斗争坚决、工作积极、又有信仰的积极分子为对象,然后要经过教育、审查,再吸收入党 [7] 。在1954年4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为加强领导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必须健全农村党的领导队伍。选择党员的标准要根据阶级成分、过去斗争的表现、今天对社会主义互助合作的态度及其与群众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加以挑选,经过训练教育后,自愿接受党员标准八条者,再个别接收入党。没有支部的乡及党员过少的乡,均应积极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第一步发展到每乡10个党员左右,已满10人者应适当地再加发展,但总数以不超过该乡人口1%为宜。老区农村支部亦应结合互助合作运动进行整顿工作,并吸收一批新的年轻的积极分子入党。” [8]196在这一重要精神的指导下,1955年,全国已有70%的乡建立了党支部,在老解放区农村中,除个别的乡村外都已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在新解放区农村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乡平均占总乡数的60%以上 [9]。据中央组织部的统计,到1956年6月底,农民党员有741万,占党员总数的69.1% [10] 。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除了注重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以外,还特别重视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中央农村工作部在关于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的报告中强调:“只有使每个乡均有一定数量的积极分子层支持党的各种工作,保持基层组织的日益巩固壮大,合作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更顺利更迅速。”[8]204

其次,整顿党员干部队伍。195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第六条对整党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整党应以三年时间实现之。其步骤,应是以一年时间(一九五一年)普遍进行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并训练组织工作人员。然后根据经验进行整党。” [6]145整党时把党员分为四部分:一是具备党员条件的;二是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或者有较严重的毛病,必须加以改造提高的;三是不够党员条件的消极落后分子;四是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叛变分子、投机分子、退化变质分子等。决议明确规定要把“第四部分人”清洗出去,然后对“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人加以区别,对经过教育而仍确实不符和党员条件者劝其退党。截止1953年6月底,在已经完成整顿的基层党组织中,约90%的党员符合或基本符合党员标准。通过整党,共有32.8万人退出了党的各级组织。其中,23.8万混入党内的各种叛变分子、投机分子、蜕化变质分子被清除出党,9万多不够党员条件的自愿或被劝退党 [11]171。

(二)基层党组织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首先,高度重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党紧紧围绕发展农业生产这一中心工作,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在书记负责、亲自动手的精神指导下,动员农村中的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并要求所有做农村工作的干部必须懂得互助合作,熟悉改造小农经济的政策、理论、方法。

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全国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的报告指出:“各省委按中央和主席指示,指定一个书记或副书记负责专管互助合作,并亲自调查研究,做到通达此项业务,以便实现具体领导,而不致长期停留于一般号召。地委、县委书记除掌握整个运动的领导外,还应亲自深入下层找一、二个乡村学习办社,取得直接经验。区委和支部的领导人员要限期学会领导互助合作工作,学好的应予以表扬,学不会的应受责备。乡支部书记和委员应亲自领导办社,并应把领导互助合作问题放到支部会议的日程上,合作化工作的好坏应当是鉴定整个支部工作的主要标准。”[8]206习仲勋在中共西北局召开的农业互助合作工作会议报告中强调:“乡村干部在互助组内不应当要求任何特殊权利。农村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应当积极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并成为积极劳动、遵守纪律、办事公道的模范”“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中间,了解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坐在机关里指手画脚是不成的。”[8]65

其次,积极倡导并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基层党支部经常通过开会、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党员在互助合作运动中的思想和表现,检查工作中的不足,研究解决互助合作中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证互助合作组织的不断提高和巩固。如中共讷河县兴隆村支部,特别注重发扬民主,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建社那年,由于缺乏领导经验,经营方针不明确,经费开支较大,社里虽然多打了粮食,但社员的收入却没有增加,群眾意见较大。对此,党支部立即召开社员大会,进行民主检查。对社里财务开支没计划,各项管理制度不严密,尤其是在秋收时抽出人马搞副业,影响了秋收等错误,社员们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有关党员干部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通过这次民主检查,改进了社的领导,树立了社员的主人翁地位[12] 。

最后,加强民主监督。为了从制度上保障社员的合法权益,使合作社的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中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社员大会的重要作用,加大社员大会的权利。重大问题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人支持才能获得通过;如果不能召开社员大会,而由社员代表大会代行社员大会职权的时候,章程草案第五十六条又规定了代表人数不能太少,代表由生产单位选举等 [3]587。同时,为了加强对合作社领导的监督,合作社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并要求定期进行选举。各省委为了加强民主管理,都要求重大事务要经过社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村社党员干部要由民主选举产生。如中共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部要求在制定社章、规则、制度、纪律、奖励办法和生产计划时,都要经过社员大会进行民主讨论。并规定社内的收支、预决算须由社员大会通过批准,并按期公布账目;村社长须定期向社员大会报告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村社干部每年改选一次等 [8]212。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巩固和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三)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首先,结合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农业合作化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促进农业生产。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农业合作化的顺利进行,各地各级党委都非常重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使基层党支部成为党在农村中的坚强堡垒。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主要通过上党课、开会讨论、座谈等形式学习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管理教育、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等。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党的阶级路线等。农村党员和干部在集训学习过程中,批判了在部分党员干部中滋长的“单干、雇长工、放高利贷”等思想和土改后“农业生产要不要领导都不重要”的错误看法,使他们明白了急躁冒进和消极等待都是不符合党的方针和政策的错误思想认识,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清楚农业合作化是土改后革命工作的继续,进而更加重视对组织互助合作工作的领导。

其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农业合作化时期,从全党来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但是,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纪律松弛和思想不纯的现象。例如,不服从党组织的决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对党的决议、政策不认真执行,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对党的上级组织隐瞒真相,作假报告,夸大成绩,掩盖错误;发展个人主义与、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夸大个人的作用,宣扬个人崇拜等。为此, 1954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强调增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巩固和提高党中央的威信,要求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指导自己言论和行动的标准,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不做。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反对把自己领导的地区和部门当做独立王国,反对把个人放在组织之上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等。七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各级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决议精神,并结合会议精神检查思想和工作。北京市崇文区委在全区党员中传达了四中全会决议并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时,各地党委还根据各地党员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党员作出具体要求,作为教育党员和进行整党中处理党员违反党纪的参考。如山东省委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对农村党员提出以下几项要求:第一,党员必须带头参加农业生产合作,不准雇工、放债、出租土地或经营投机商业等剥削行为;第二,党员必须坚决执行依靠贫农、巩固团结中农、限制消灭富农经济的阶级路线;第三,党员必须积极劳动,领导生产,成为发展农业生产、遵守劳动纪律的模范;第四,党员必须成为宣传与贯彻执行党的自愿互利、统购统销等政策并遵守国家法令的模范,不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违法乱纪;第五,党员必须拥护党的集体领导和增强党内团结,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执行党的决议,反对自由主义、闹宗派、闹不团结等破坏党的集体领导和党内团结的行为;第六,党员必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关心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进行自我批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采取说服动员的方法进行工作,不得欺压群众,不得打击报复批评者,不得强迫命令 [13]。

通过加强党的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懂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毫无例外地受党的纪律制度的约束。使他们懂得:如果党的纪律制度得不到遵守,就不能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也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搞清楚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进一步明白了党的纪律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不当言行的约束和限制,同时也是对党员干部好的德行的支持和鼓励。

三、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组织、思想、作风、纪律等各方面的整顿,克服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倾向,清除了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在农村中的基层组织得到了纯洁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使农业生产合作社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使党掌控了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使我党的执政基础在农村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標,党中央十分重视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多次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优化组织结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把握和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这一重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确保农村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落实者,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和高素质党员干部的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质量。当前面对农村复杂多变的情况,只有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解决基层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农业合作化时期,基层党组织通过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加强民主监督等方式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农业合作化的顺利完成。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推动农村基层政权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当前,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的任务和挑战还十分艰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挑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较为严重。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政治建设,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有效地化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之,农业合作化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农业合作化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基层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管农村工作得到了有效贯彻落实。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九大已经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没有中国乡村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使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编.薄一波文选(一九三七——一九九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54.1-3)[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4] 贾章旺.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十七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5]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6]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53.7-9)[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 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9] 随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党组织有很大发展[N].北京日报,1955-01-08(01).

[10] 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N].北京日报,1956-09-14(01).

[1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2] 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收获[N].人民日报,1954-07-18(03).

[1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56.1-3)[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创新维度
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