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课堂下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

2019-08-17 02:04张艳平
新课程·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张艳平

摘 要:历史知识体系建构,是指以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原则,根据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纷杂烦琐,孤立无序的历史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的历史知识网络框架。在历史教学中,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理清历史脉络,对于学生了解历史史实,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过程

一、研究主题与内容

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条件。国内史学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认为,“历史教育既是综合的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人类文化的‘解释者。历史教育能够帮助人民有智慧、合乎理智地解释人类文化的影响与真谛,培养人们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态度。”历史所传递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当今世界经济风起云涌、风险挑战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因此,历史学科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正確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冷战》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述冷战时期的基本史实: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而且,对学习接下来的知识起着铺垫作用。

二、课例研究过程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完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接受系统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世界历史,他们更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饶有趣味。为帮助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看问题,在本课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

1.观看微课预习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安排学生利用平板观看微课预习。当前的初中生都喜欢看电子产品,5~10分钟的微课画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并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讨论和处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选取了最新的时政新闻。2019年2月27-28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和美国总统的第二次“金特会”在越南河内举办,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朝鲜,和作为当前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双方的领导人在会晤中微笑握手。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握手微笑的场景在二十多年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原因何在呢?通过这样问题设置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2)教学过程

按照教材的脉络,我把整课内容划分为四大板块:何为冷战、为何冷战、冷战的表现、冷战的影响。

第一、分析何为冷战,即冷战的含义。从冷战的时间、对象、方式等方面来认识冷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第二、分析为何冷战,即冷战的原因。展示史料,分别认识战后的美国和苏联。引用史料,能使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战后的美国:

材料一:如下表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战后的苏联:

材料一: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难概括出冷战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妄想称霸世界,也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第三、分析冷战的表现,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

材料一:(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三: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个缔约国应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请学生结合史料及教材内容,思考如下问题:①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内涵是什么?②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是否是真正慷慨的善举呢?③在军事上成立了什么组织来对抗苏联,它的成立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美國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用表格形式归纳出冷战的三大表现,如下表:

第四、分析冷战带来的影响。展示数据史料: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在战略核武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的军备竞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冷战》后,甲同学说:“两强对峙,谁也不敢打,维护了世界和平。”乙同学说:“两强对峙,把世界推到战争边缘,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你觉得他们的话对吗?试结合史实加以评析。通过讨论分析,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深刻认识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树立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课堂改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第一次课堂实践

在第一次教学实践结束后,同科组的老师对课堂作了中肯、详细、全面的评价。这节课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思路清晰,史料运用充分。教学环节设置恰当;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学生易于理解消化解决问题。方法规律总结指导有度,学生能及时总结,内化知识。但同时有个别地方需要改进:

1.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建议删减不重要的一些内容和图片,如“德国的分裂”内容中关于柏林墙的图片过多,可作删减。

2.“学习探究”栏目设计的问题,不应该每一个都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应该积极为学生搭建“上坡”平台,帮助学生即时生成。

3.遗漏了“冷战开始的标志”“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知识点的强调,影响了后面的探究,浪费了时间。

4.笔记时间过多,建议精简笔记。

(二)第二次教学实践

针对第二次教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在第三次上课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教学过程明显流畅,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建议将“德国的分裂”内容往后调,分析完冷战的三大表现后,再讲“德国的分裂”;

2.课堂时间分配欠科学,建议在分析“冷战的影响”课堂互动环节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

3.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讲课的深度可延伸。

4.教学语言不精炼,尤其是第一个环节不应超时,“点拨”的艺术修养还要加强历练。

四、研究成果及反思

(一)研究成果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比较紧张,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微课,安排时间给学生做好预习,利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出质疑,带着问题进课堂。

初中生接触的历史内容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繁多复杂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也是培养中学生历史科学能力和历史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整合教材,注重对现有教材知识的删减补充,突出重点,构建经纬分明、横纵结合的历史知识框架。

(二)反思

初中生喜爱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构建知识体系整合学习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中要坚持“论从史出”,合理运用史料教学,科学设置问题,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结合历史学科的实际,潜心研究教材,科学规划教学程序,深入浅出,系统条理,把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历史,学好历史。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