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依赖”,你中招了吗

2019-08-18 15:26宋荣升庞宇
幸福·婚姻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依赖症捷径人脑

宋荣升 庞宇

如今,路上看手机、上班用电脑、回家再开电脑或看电视,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只要清醒着,就很难适应没有“屏幕”的生活,因此有人将这种表现称为“屏幕依赖症”。

“屏幕依赖”是一种行为成瘾

“屏幕依赖症”的确包含着一些行为问题,甚至行为障碍。因此,“屏幕依赖症”其实就是一种行为成瘾。行为成瘾又称为非物质相关成瘾,即有别于酒、药、毒品等化学物质成瘾的另一种成瘾形式。概括来讲,它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尽管成瘾者深知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仍执意坚持。

成瘾是如何形成的

人脑内有一部分结构是成瘾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专业上称为奖赏系统。

电子产品的某些功能,会提供这种让人迅速获得快感的捷径。以网络游戏为例,人如果要获得现实的快乐,可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体力等很多实际成本。而在虚拟的网络中,这些都可以简化、象征化,稍做努力就可以获得快乐,即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奖赏。这些奖赏显然会强化人对网络游戏的喜爱,相应地也会获得更多的奖赏,如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促成了人对网游的成瘾。

对于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来说也是如此。人们通过它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显然,这种便捷是一种奖赏。既然有捷径,就会重复使用,时间稍长便形成依赖。

长期依赖心身均受伤

对屏幕成瘾,不仅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依赖,还会在身体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运行时,会发射一种严蓝光,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褪黑激素降低,就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此外,人在工作、睡眠以外的个人时间里,原本可以健身、购物、聚会、娱乐,如果都被屏幕占据,那么一个人的创造性、视野、人际互动等都会打折扣。长此以往,生活方式被悄然改变,一些慢性疾病如腱鞘炎、颈椎病等也会不期而至。

如何降低电子产品的危害

首先,要有足够的健康意识,对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成瘾有所防范,对那些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要心存戒备。对亲密无间的手机、电脑等有屏幕的产品保持距离,限制使用。

其次,要主动地、有意识地管理电子产品的使用。人在无聊、焦虑时容易下意识地反复查看手机,如非必要,可以在手机上设置闹铃,提醒自己十分钟或一刻钟后主动看一次手机,避免自己总挂念着。这样延迟的、有节制的满足,也会降低人对电子屏幕的依赖。

第三,要寻找一些能够替代,甚至超越电子屏幕的活动。这样一来,无聊、空虚的时间就会变少,对手机的依赖也会减少。

儿童、青少年自控能力差,辨识能力低,是屏幕依赖的严重受害者。有科学家称,长久依赖电子产品,会让人脑内的神经连接发生改变,继而改变人的注意力、思考能力、情绪乃至性格,小孩子尤甚。因此,家长一定注意减少儿童、青少年与屏幕亲近的机会。

摘自《北京日報》

猜你喜欢
依赖症捷径人脑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摆脱依赖症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抛弃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