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研学问题,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9-08-18 03:02李锦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学课文思维

李锦轩

“研学后教”课堂有三大关键要素:有研学案,有学科和课型特征,有小组合作学习。研学案的核心则是研学问题的设计。研学问题设计得好,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高。如何巧设研学问题,让课堂教学更有高效?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从四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研学后教”课堂有三大关键要素:有研学案,有学科和课型特征,有小組合作学习。研学案的核心则是研学问题的设计,研学问题是研学案必不可少的要素。

研学问题是什么呢?它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也不是书上可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它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规律而设计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研学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学得怎样”的一个关键。可以说,研学问题是贯穿研学课堂教学的线索。

如何巧设研学问题,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呢?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选取了几个课例,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紧扣文章的重点词句,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一篇课文的研学问题,不在于其问题的数量,而在于其质量。有些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明显,细节描写突出,设计研学问题时,我们就可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读、想、议、说去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四年级的《观潮》一课中,课文开头的第一个自然段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中心句统领全文,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关键句设计研学问题:“什么是奇观?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作者所看到的画面去思考、去分析、去回答,“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容易便能突破了。

又如五年级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同样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去设计研学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从哪里体现出来?”设计的问题扣紧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内容去体会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伟大的父爱,感受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个重难点自然也就突破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四年级的课文《长城》《鸟的天堂》,五年的课文《梅花魂》,六年级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等,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去设计研学问题,学生探索欲望强,课文内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深,课堂教学效果就显然易见了。

二、结合文本的中心思想,设置有一定的梯度与层次

研学问题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定学而趣浓,思维的发展必得实现。所以设计研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文本的中心思想,设置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思维的训练。下面以六年级《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例做说明。

感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与眷恋,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是文章的中心。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研学问题

【研学问题1】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体会。

【研学问题2】当西雅图带着族人们即将远离这片热爱的土地,他对白人们最殷切的希望是什么呢?西雅图最强烈的心声是什么?

【研学问题3】我们为什么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写上批注。

三个问题的逐次呈现,通过读、思、议的学习,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说的用意及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交流,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同时,学生更明白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空气对人类的影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从而懂得要像对兄弟那样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通过拓展的探究,明确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性以及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便是三个研学问题的价值所在。

此外,在研学中,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实践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我们最为期盼的。

三、拓宽学生思路,设计形式灵活丰富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有利于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地展示思维,所以研学问题的设计,除了设计方法上的预设生成、课堂生成外,内容形式上我们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其创造潜能。

如六年级《凡卡》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研学问题: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爷爷能获知吗?为什么?

接下来,孩子们在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大家都表达着自己心中丰富的所感所想。对凡卡挨打、挨饿、挨冷、吃不饱、睡不好、连狗都不如的学徒生活回答得有理有据,对爷爷为何不能获知凡卡痛苦的学徒生活也是各抒己见。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像这样能考虑到学生因素的研学问题,学生参与度高,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的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调动起每个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绝对是高效的。

四、与文本充分对话  体现学科性和探究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课堂上,通过研学问题的设疑、学生自主的释疑,必将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设计研学问题,我们要注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要体现学科性和探究性。

例如五年级的《新型玻璃》这篇说明文,根据文本的内容,我设置了这样的研学问题: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作者在介绍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又如六年级的《北京的春节》,内容丰富,从腊月初旬一直介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把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有详有略地做介绍,我设计了这样的研学问题: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过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作者详细介绍了哪些内容?

这样的研学问题,学生要有所体会,必须细读课文、品读文中相关的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实际才能有所体会。它既有语文的学科性,又有一定的探究性,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

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在研学问题的设计中,我们还要注意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既有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又有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设计研学问题的总目标。此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语文基础、阅读、习作、专项评价都有具体详细的要求和标准,是我们设计研学问题一个很好的参考。再者,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读都清晰地提出了训练的重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所以围绕单元教学训练要求,紧扣课文教学目标也是设计研学问题的一个关键。

综上所述,研学后教,重在思维过程。巧设研学问题,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猜你喜欢
研学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