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 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9-08-18 03:02张婷孙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技术课花草

张婷 孙静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没有实践或者是实践的深度不够,都不能将劳动课的价值体现完全。但是如果只依靠劳动与技术课的课程时间去进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进行劳动与技术课实践的机会开展教学。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实现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些年来,小学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得到了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不仅重新修改了教材,落实了课程计划,同时各个院校还配备了专业的劳动与技术教师,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劳动与技术课教研活动,这使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还需要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补充,从而拓展教学。

一、明确课外实践的价值

在劳动与技术课中进行课外实践与传统的课内实践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学生在进行实践和完成实践之后,教师都有可能是不在现场的,因此,学生们在进行实验、地点、人员、方式、设备等的选择时都具有很大的选择权,能够充分将学生的个性展现出来。从这一特点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自己对于一些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或是化学现象的研究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如果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展他们个人的优势,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和化学相关的知识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能够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与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进行课外实验,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耐心和毅力等多种思想品质,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们能够在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并完成一个课外实验,能够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确定课外实践的要求

不论是在什么类型的劳动与技术课外实验中,教师都需要确定好活动的目标,并且为学生的实践做好明确要求。首先,在确定实验目标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能力考虑进来。例如,本节课实验的目标就是创新,对于低年级来说,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对于高年级来说,则是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每一项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目标都必须要具体,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例如一些手工类的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一些种植类的活动则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感受劳动的艰辛以及其中的乐趣。第三,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外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五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操作,包括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制作、参观学习种植、养殖、参观展览、劳动与技术竞赛等等。同样,在选择不同的形式时,也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以此来诱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进行课外实践的策略

(一)劳有所教

当前阶段,小学生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掌上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家庭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有些家长甚至过分溺爱孩子,导致这些学生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受不了一点委屈和压力。虽然,与此同时,这些学生在一些额外的技能学习中有很显著的提升,甚至有些学生小小的年纪就能够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这些学生却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技能,他们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少一定的实践教育。而劳动与技术课程恰恰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师们就需要将学生从连续学习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用宝贵的时间,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积累一定的社會经验。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就有《整理房间》这一课程,这其实是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当掌握的本领。因此,教师可以在一年级就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例如最简单的自己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就是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而到了三年级,可以对学生进行叠被子、叠衣服等方面的能力锻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被子和不同类型的衣服应该如何叠放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回家之后按照教师的操作对自己的衣物和床铺进行整理。

(二)劳有所得

正所谓言传身教,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自身就要积极地参与劳动,为学生们树立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形象,让学生仿照教师的表率作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校外有劳动实践基地,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课外实践的场所。大部分的学生家里都没有土地,他们对于如何种植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甚至有很多学生都分不清楚自己吃的各种蔬菜的类型,也不知道大米从何而来,甚至这都成了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们吃着茄子,却不知道茄子会开出紫花,结出紫色的果实;他们吃着各类蔬菜,却不知道这些蔬菜是长在枝上还是种在土里。这样的实践基地,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劳动技术,将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应用进来,感受劳动的意义。例如教师带领五年级的同学进行了种植园区的实践。以花草生态园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对其中的各种花草进行识别、鉴赏,还可以对各种花草进行分类,有同学看到自己认识的花草的品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为其他的同学介绍这些花草的生长特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自身的劳动与技术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在实践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在植物园中看到的各种花草类型,制作花草卡片,可以在卡片上写下花草的名称、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绘制出来,作为这一次劳动与技术实验的留念和报告。

(三)劳有所思

上文提到,劳动技术课程并不能只依靠上课时间完成,同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依赖这一本教材。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去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这些可用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中来,让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对于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新鲜感。例如在四年级上学期,有一节课《面包房里的劳动》,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学生去面包房进行实践,学习烘焙课程并尝试进行制作。让学生们在与面粉打交道的同时,收获不少的烘焙知识,进行饼干和面包的创作,并且在创作完成后,将自己的成果带回学校,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和教师。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非常浓厚的新鲜感,同时还能够带给学生很好的成就感。当然类似的课外延伸还很多,比如拼装家具、设计房间等等,也是教师可以进行劳动与技术课程拓展的。以设计房间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装饰文化,并且带领学生分析一些观赏性房间的布置图片,然后为学生布置课外的设计作业,让他们设计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房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用废旧的纸壳和报纸制作自己设计出来的房间模型,并且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展示。像这样,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再考虑到学生们动手能力,结合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校本教材,按照衣食住行和环保几个模块进行课外的实践探索。

总之,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努力地寻找合理的拓展方式和渠道,做到以教材为本,找准对外的开拓口,有效地整合劳动与技术学科的课堂教育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收获自信。

猜你喜欢
劳动与技术技术课花草
浅析高中足球技术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勿摘花草
小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花草春夏
浅谈“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发和评价的有效性
信息与技术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