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策略

2019-08-18 03:02李舒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目标幼儿材料

李舒

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是与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材料是重要的学习工具,能支持幼儿的学习。在运用数学操作材料时,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序投放,让幼儿把外面的操作材料内化为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时期进行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数学是一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学科,数学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强、逻辑性强,这两个特点决定数学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从幼儿园起就要加强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幼儿的思维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较弱,这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不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中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材料改变这一思维形式。教具、学具可以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以具体、生动形式展示在幼儿面前,从而从材料上理解数学概念,使数学学习变得不那么死板了,而是融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使数学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幼儿的学习更加顺利,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在了解幼儿兴趣需要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数学玩教具,在恰当的时机,适量地投放材料,帮助幼儿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数学材料应功能多、稳固性强

幼儿园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从实用性、经济性能上考虑,应该是结实耐用,制作精良,在功能上应该是多功能的,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既可以联合运用,也可以独立运用。比如,积木、棋类、几何图形板、实物仿制品等,这些材料特点就是质量好,长时间使用不易损坏,可以循环运用。操作材料的多功能性是指同一个材料有多种操作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启发幼儿的数学能力。比如,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用品就可以用作数学教具,如衣服、餐具、烹饪材料等等。我们在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折叠衣服,对幼儿进行几何数学知识教学,把餐具进行整理与分类、摆放,可以启发幼儿的空间想象力,还可以分类进行比较,学习数学集合问题。可以把鸡蛋涂色,幼儿在涂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颜色等等。实用性、功能性强的材料实际有很多,只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结合幼儿教育,开发与利用这些材料并有效运用在多个教育活动中,扩大材料的教育范围。

二、数学材料应突出教育目标,投放要突出层次性和递进性

幼儿的教育目标引领着其他方面,比如教学内容、方法、材料等等,所以数学教学的材料投放就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要严格将教育与教学教材融合起来,在材料之中挖掘材教育功能。不同的阶段,教学目标是不相同的,比如,小班的幼儿在学习数学时,他们没有数学关系的概念,练习加法的运算就显得为时过早。数学教学目标就是认识8以内的数量,能从1数到8,知道各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进行这类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数字变形金刚、小马过河、火柴棒等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含义,从而让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积累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数量关系。

数学教学要根据全体幼儿的知识、认知发展水平,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适当的材料,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幼儿投放的材料应该是递进性、层次性强的,易于操作的材料,这是提升幼儿学习的基本方法。比如,小班的幼儿学习数学时以认识8以内的数量为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我们给他们投放了算盘之类的材料就过于难了,学生根本不理解或者不会操作。当然,同一材料在不同的阶段的教学时也应该强调它不同的功能。比如,几何图形车这一常见的材料,我们一般认为是小班用的,但是,如果再增添不同类型图形镶嵌就可以放在中班运用了,如果再将积木镶嵌成图形,难度提升,注入竞赛的方式,在大班就可以运用了。

三、教学材料准备与运用要有序

数学材料在幼儿教学运用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运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保证功能全,数量足,保证幼儿在运用时不等待。幼儿老师要先把材料按顺序放在指定的位置上,比如收纳盒、材料架上,每个区域有相应的标志,甚至要贴上标签,放在幼儿易取易放的位置上。老师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培养了幼儿有序的好习惯。幼儿操作时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可随意摆放,取得老师的允许后才能动手操作。

四、数学材料的量与操作次数适度操作协调

我们在实际运用材料时发现,幼儿的经验少,其自理能力差,在老师眼里本来很简单的操作,但是在幼儿手里就变得不那么简单。比如,有的幼儿操作很长时间没有效果,使教学气氛下降。所以,老师在安排幼儿操作时要简单,控制数量,不要让幼儿因操作环节过多而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也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走过场地表示一下操作材料教学环节,而起不到相应的效果。所以,老师在让幼儿操作材料之前就应该做好精心设计,提前给幼儿说明材料的用途与操作方法,保证幼儿在操作时有方向、有目标,了解基本操作方法。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操作上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操作快,有的操作慢,老师要把握操作的度,当幼儿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中止为适度,避免幼儿在操作中的无效作为。操作时,要求幼儿细心用心,引导他们多种感官参与,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边操作,手、眼、脑、口等协调并用,进一步提升操作质量。

五、数学材料应丰富、流动性强

在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要做到丰富多样,尽可能生活化,具有很强的滚动性。比如学具是智能的为好,纽扣可以制作成多种颜色的,还可以加入多样的插塑、沙水玩具等,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鲜艳、有趣、易于操作,与幼儿的生活很贴近,甚至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的,而到了课堂上,他们则会更加感兴趣,并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材料的丰富性是指,在教学中尽可能提供种类多的材料。比如,在同一目标的教学中可以提供不同操作材料,幼儿可以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达到统一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善于动脑的习惯,延长幼儿学习的兴趣。材料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既有新材料的补充,又要有舊材料的再次利用,新旧材料可以交叉变换的方式滚动更替,即在一次教学中,新材料可以放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分开轮流使用,保证材料投放的相对稳定性和灵活运用程度。

六、数学材料体现现代化,帮幼儿树立学习信心

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学习质量,树立学习信心,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设计数学课件,让幼儿进行电脑操作,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6以内数的守恒时,我巧妙地把幼儿最喜欢的《小鲤鱼历险记》制作成课件,在课件里通过小动物的数量、大小、形状、种类、颜色等等的变化,让幼儿对数量的守恒有充分的理解,这比起老师单纯的说教更有效率,幼儿更容易接受与理解,从而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数学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工具,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达到了学习目的。操作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幼儿在操作材料时会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目标幼儿材料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