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兹方:路在脚下

2019-08-19 02:54
中外文摘 2019年15期

□ 白 帆

“你要采访陈兹方?那个‘网红’吗?”电话里,地方残联的负责人这么回答,“他在我们这可有名了!”

网红,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中,有着多重含义。至于陈兹方,这个词可以涵盖两种意义:一是通过网络销售土特产,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二是他成了别人眼中羡慕的脱贫明星。

“虽然先天无情,但我脚下有路。我是陈兹方。”网上店铺的页面上方写着几个大字。在图片上,他昂扬挺立着上身,看着远处的风景。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陈兹方,生来没有双手。曾有邻居劝陈母,赶紧把孩子送走,陈母却坚持要把孩子养大。出生半年还没起名,村委会来家里催着上户口,母亲一想,叫陈兹方吧。兹,代表此地,方,说这一方水土,从未有过像他没有双臂的人。由此,陈兹方开始了独一无二、“两袖清风”的人生。

他有实体店铺兼仓库,一个挂着“陈兹方铺子”的临街店面,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下面的野三关镇上。每天来到店铺,陈兹方会熟练地用脚打开两台电脑的开关,再把地上的烧水壶通上电,水开后,用脚灵活地把水倒进桌上的高脚杯里。电脑启动后,淘宝旺旺上线,滴滴嘟嘟的提醒音朝着耳朵砸来。

“陈兹方铺子”是他2016年创立的电商品牌,主打腊肉、苞谷酒、野生猕猴桃、富硒土豆、橙子等当地土特产,从淘宝到今日头条,从微店到西瓜视频,都有他布下的网络销售网。“去年央视《面对面》采访我之后,订单量暴增,对库房面积有了新的要求,于是从老家搬到这里来了。”老家水布垭镇离这有三个小时的车程,陈兹方的母亲还住在那里。

忙完了线上,陈兹方就坐在凳子上,把纸箱用腿压住,一只脚灵活地夹起一卷胶带,举到嘴边,用牙从中咬出一截来,然后稳准狠地沿着箱子的开口贴紧、踏实,最后再贴上快递单。“我一分钟能打包两个箱子,工人的手都没有我快”,陈兹方用脚有力地在其上跺两下,展示最后的成品,“听,这个声音,稳当。”

早些年他也没这个“功力”,店里卖出去的苞谷酒和土鸡蛋打包不慎,经常在运送中撒漏,不仅要赔顾客损失,连被污损的其他快递一起也要赔,搞得快递公司一肚子火,打算不给他送了。痛定思痛,陈兹方决定改良,加大气泡塑料袋的使用,再和厂家重新设计泡沫纸,最终酒不洒、鸡蛋不破地送到顾客手里。

如今,他网店一年的流水达到100多万元,从去年到今年三月,光是橙子就卖出去22万斤。他靠着这些钱养活了母亲和自己,哥哥和嫂子也来帮忙,全家人靠着电商走上了致富之路,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脱贫明星,这一步步稳稳的幸福,却来之不易。

从此有尊严地活着

陈兹方出生9个月时,父亲罹患脑中风突然离世,留下他和12岁的哥哥陈兹阶以及体弱多病的母亲鲁冬月相依为命。因为无法掌握平衡,站不起来的陈兹方慢慢长大,只能在地上蹭来蹭去,他看着妈妈能走而自己不行,就开始想胳膊去哪了,幻想一觉醒来就长出双臂,醒来后的现实让他有了自卑的情绪。直到4岁的一天,他从地上蹭着站起来靠住椅背,“妈!妈!我能站起来了!”站起来的那一刻,意味着他终于可以自己上厕所了。直到现在,他的额头还留有一些伤疤,那是刚站起来不久,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摔倒磕破留下的痕迹。

5岁那年,家里来了两名远客,自称是残联的工作人员,言语恳切地要带陈兹方去省里办残疾人证,承诺“国家出钱养他”,陈母犹豫再三,还是觉得为了孩子的未来,别在山里耽误了,就半信半疑地把孩子交给了人家,没成想这成了陈兹方人生中的一场灾难。

带走陈兹方的是人贩子,和残联没有一丁点关系。他们靠着陈兹方天生的身体缺陷四处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赚黑心钱。“当时被带着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乞讨时不给穿上衣,用双脚夹着一个瓷碗跪在街上,更让陈兹方的屈辱徒增数倍。母亲知道骗局后,苦苦哀求就住在邻村的人贩子还回孩子,人贩子手握敛财“工具”,哪肯轻易放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年。直到这个质朴的农妇做出一件令人贩子害怕的事情:绝食。

“我儿子不回来,我就饿死在这!”陈母在人贩家六天,粒米未进,第七天饿晕过去了。人贩子怕出人命,通知同伙把陈兹方带回村子,母子终于团聚。从回家那一刻起,陈兹方下定决心一定要过有尊严的生活。

“没有双臂,只能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才能像其他人一样生活。”年幼的陈兹方认识到了这一点。拿筷子吃饭,对常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对他来说却像登天一样难。用脚趾学夹筷子,不知摔碎了多少碗,一顿饭吃完,往往是满头大汗。学穿衣服,脚得勾成30度,再用牙配合。用两只脚先将衣服套在头上,再用双脚拽住衣角往下拉,然后用脚趾扣衣扣,几件衣裤穿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扯破了一件又一件……

年复一年地练习,陈兹方的双脚变得像手臂一样灵活,他不仅学会了吃饭、穿衣,还有洗澡、写字、刷牙、做饭、换灯泡、缝衣服……他逐渐习惯了以脚代手来生活,即便是严冬时节,他也从没穿过一双袜子。

到了上学年纪,没有一所小学愿意收他这个残疾儿。母亲带着陈兹方找了八次学校领导,被拒绝了八次。直到陈兹方当面完成穿衣、脱衣、喝水、写字,才勉强入了学。陈兹方的家到学校有近4公里山路,掌握不好平衡的他,经常摔得鼻青脸肿,“不管怎么摔,妈妈这样支持我读书,我一定把书读好。”陈兹方在学习上无比投入,连续多年全校成绩第一。唯一的苦衷就是上厕所,必须同学帮忙,课堂上的“学霸”,成了不能自由如厕的“差生”,这份尴尬陈兹方也不好和母亲多说。

上到初中,学校更远了,往返40公里让他身体吃不消,他又不想住校给别人添麻烦。尽管自己的脚已经和别人的手一样灵活,但陈兹方还是和母亲商量,在初二的时候退学了。往后的路怎么走,陈母心里没数,他自己更没数。唯有一点他很清醒:自己一定可以活下去。

生活在网上

每天早上起床后,陈兹方都会用脚打一盆水,把毛巾丢进去,用脚尖灵活地在里面转几圈,提出后再拧干,擦脸和头发,然后站在镜子前用脚夹着梳子仔细梳头。照顾他的嫂子已经把早饭做好,吃完这一餐,下一顿就要晚上六点了。因为陈兹方要把一整天的时间,用在经营网店的所有细节上。

在做电商之前,陈兹方寻找过很多条出路。2008年,他开始养猪仔,总共养了13头,自己上山割猪草,脚趾差点被割掉。由于市场不景气,最后卖的时候还亏了4000多元钱;2009年,他又开始尝试繁殖山羊,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小羊生下来,“晚上靠在小羊羔身上很暖和,不只是它的体温,而是感觉到希望。”几年繁殖,一只山羊发展至35只,一年能赚一万多元钱,村民见着他都挑大拇指,再也不把他当残疾人看了。

2012年,外出打工的哥哥回到家,送给陈兹方一部智能手机,为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为了打字,他用脚握住手机,大脚趾一下去发现按出了两个字母,他就换成食趾练习,最后他也能上QQ和微信了。

陈兹方第一次听说网上也可以卖东西时,电脑开关键都不知道在哪。2015年底,巴东县在全县开展“扫网盲”、鼓励发展电商的举措,得到消息的陈兹方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巴东是全省最偏的一个县,盛产茶叶、核桃、橙子等山货,但由于交通不便,东西很难运出去。老乡一年就这点指望,怎样让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互联网不就是最好的路径吗?陈兹方发现这里面大有商机。

为了上网卖货,他开始练习用电脑打字,早上五点起床,一个键一个键地按,从一根脚趾开始,到四根脚趾能一起打,练到脚趾酸软,吃饭的筷子都拿不住。“刚开始没有起步资金,还欠了六七万的外债。我哥说,你怎么还啊?”陈兹方相信自己这条路没选错,咬着牙坚持了一下,除了自己家的农产品,他劝老乡把地里的东西也放到自己的店铺寄卖,有钱大家赚。

干网店第一年,陈兹方辛辛苦苦忙到头,还是赔了两三万,这是他所有的家当。2017年,在巴东县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陈兹方的实体店面从水布垭镇搬到了交通发达的鄂西门户野三关镇。哥哥不再打工,哥俩合伙买了一台四轮农用车,专门为他采购货源,每天往返店铺和村子之间,陈兹方主要抓客服、运营和售后,嫂子负责日常打包和照顾陈兹方。

分工协作,销路慢慢打开了,债也全部还清了。需求上的变化,让村民从一开始把吃不完的东西送过来,到后来直接根据订单需求主动调整种植内容,卖酒的老乡一年能卖出去二三十万的营业额。为了把控产品质量,陈兹方每过一段时间就下地采橙、采茶、喂猪,甚至还学会了品酒。

陈兹方的事迹经由央视采访发酵后,为他的生意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现金流最多的一天达到了8万元,制表、分类、打印、导出单号、上传……最后才能发货。“晚上快递车来了我还在催工人打包呢。这边物流成本很高,别的地方两三块,这里五块起。”饶是如此,订单还是像雪片一样砸进来,尤其是“双十一”购物节,陈兹方两天两夜都没睡。最夸张的,订单里还出现了美国旧金山的地址。

为了进一步推广,陈兹方把目光投得更远。除了营销,他开始学习生产内容。他在百家号、头条、淘宝、微店、公众号、微博、趣头条,甚至直播中,开始了百变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大潮当中,流量虽然分散,但一经汇总就令人瞠目。“一个微头条,能卖出1000单。去年一个半月时间,就带来了20多万的流水。头条上赚的钱,够我一年生活开销了。淘宝也能做到一天四五千块了。”

很多人好奇他的生活,陈兹方也乐于分享,但绝不卖残和卖惨。他开始拍摄生活视频,下地、采摘、吃饭……他一个人既是导演、演员,又是剪辑师。“我先用三脚架架好机器,拍好一个镜头,再换一个地方,再拍下一组。”这种耗时耗力的做法,拍一顿饭下来要四个小时,等得老母亲都不饿了。后果就是,陈兹方一年就用坏了两部手机。

“效果还是不错的,一个月就积累了8万粉丝,到现在接近20万。”他自学照片编辑和视频剪辑软件,把网上的一亩三分地搞得有声有色,又比很多网络博主勤快,很多人边看视频边下单,陈兹方把“润物无声”的推销手段,运用到了极致。

两百分的努力,过一百分的人生

2016年陈兹方刚开始做网购,店铺的名字是家乡县委书记给起的,每个箱子上都有头像作商标。“就在开业的同时,网上就有人冒充我了,但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发现一些“李鬼”打着“陈兹方的店铺”“陈兹方的小店”等名号蹭热度,“但他们东西不行的,做不长。真的假不了。”从做网店的第一天起,陈兹方就立下誓言:只要是自己卖的,必须是良心产品。

陈兹方最近念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管理”。生意从小做大,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经营与日益增长的订单之间的矛盾逐渐不可调和,陈兹方需要面对主客观带来的多重压力。主观上,陈兹方自觉知识不足,在维持运营上缺乏更科学规划,订单从进入到发走,他要步步掌控,在电脑上操作三个表格才能完成,还要监督工人打包贴单,最后负责售后退换货,他心有余力不足;客观上,小县城劳动力流失严重,4000元一个月的薪资标准都找不到合适的帮手,而陈兹方更想要的熟练工,这对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来说,多少属于奢求。“请来的帮手跟我抱怨,每天对着电脑,连媳妇都讨不到。”拼惯了的陈兹方对此哭笑不得。

当哥哥念及老乡情分,对货源不加选择收购回来,他会生气;当工人打包的盒子不合标准,他还生气;当物流公司搞丢了客人的快递,他又得生气……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陈兹方也没有路可以选。母亲心疼他劳累,每天看他忙到半夜,嘴上总念叨“天天忙,为了啥”。可陈兹方知道“必须得拼,没退路。我这样的去打工是没人会要的”。没人要,路就得自己走。

陈母今年69岁了,去年得了一场大病,人生第一次进医院,陈兹方陪护了整整半个月,“高血压三级,现在一个月要两千多块的医药费。虽然她自理不是很麻利,但很要强。”在陈兹方的照顾下,陈母是医院那一层楼的患者中,恢复最快的。

有网友爱看他的直播,想为他花钱刷礼物,都被陈兹方一一拒绝了,“从小到大,我就没求过别人什么。你同情我一次,不能同情我一辈子。你们有钱刷礼物,为什么不想着把钱用在刀刃上,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些?”

2018年,陈兹方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他成立了陈兹方生态农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贫困村民加入进来。有人问他,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帮你,现在为什么帮别人?他回答:“我比谁都吃过最多的苦,所以不想别人再吃了。”

买卖之外,不少残疾网友也把陈兹方当成偶像——你为何这么坚强?这么了不起?“既然遇到了,就是朋友,也是缘分,只要有时间我就给他们讲自己的经历,希望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他觉得只要肯干,“陈兹方”就可以被复制。

央视主持人董倩在采访之后,曾对陈兹方说,“最适合你的评价就是‘脚踏实地’。别人不脚踏实地,他们还有手,如果你不这样就什么都没有了。”陈兹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要带更多的人去摆脱贫困,让老乡的山货越飞越远。

“网红”这个词陈兹方不敢当,他也不喜欢用它来限制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我就是个普通的创业者,从来都是。”拍照时,他喜欢用脚摆出胜利的“脚势”,乐得比谁都开心。“先天无情,脚下有路”,九分勤劳,还有天生的一分乐观,就是陈兹方走向幸福的人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