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拍摄要避开的那些“坑”

2019-08-19 02:58侯朝霞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奥斯陆岭南文化对象

□ 侯朝霞

电视媒体赴境外采访拍摄,机会不多,而且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往返,如果没有把握好机会,将会浪费时间、金钱,不能很好地完成拍摄任务,并且遗憾难以弥补。那么,在有限的赴境外拍摄的时间里,要注意避开哪些干扰因素,更高效率地把节目做好呢?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做一些探讨。

一、“时间都去哪了”

十年前,笔者所在的栏目做的是旅游版块,经常有带队到海外拍摄的任务,虽然每次国外拍摄时间都不是那么充裕,但那时候安排拍摄时间相比现在还是机动一些,可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去安排拍摄、创作,因为当时的邀请方一般是旅游机构,通常持因私护照出境。但近些年来,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便多年前已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依然感觉有点措手不及。眼下,我们应该创新梳理工作流程,才能有效地把“坑”避开。

2017年8月,4k 超高清纪录片《通海夷道——丝路上的岭南文化》启动。该纪录片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岭南文化为主要切入点,从广州出发,沿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迪拜、肯尼亚、英国、瑞典、挪威、美国等国寻访,通过一个个与岭南文化密切相关的人物和小故事,展现在“一带一路”的新时期,岭南文化在海上新丝路上的传播与交流。因此,2017年8月至 2019年5月,笔者带队前往越南、英国、法国、挪威、瑞典等国进行拍摄。

与以往不同,这个项目的拍摄是持因公护照出境,境外停留的时间被严格控制在一个国家五天,如果是连续去两个相邻的国家,时间甚至被压缩到两个国家八天,这对于一个拍摄团队来讲,可以说是出境以后遇到的第一重挑战,而应对这重挑战,在出境前就必须做好准备。要做好哪些准备呢?我们要善于“抢”时间。

首先,出访前的沟通。与对接人保持顺畅的沟通,仔细敲定拍摄内容和采访对象,这样才能合理安排好具体的行程,有效控制时间。

其次,提前确定拍摄地,了解当地的交通信息和当地人的出行习惯,正确选择团队的住地,能极大地节省时间。例如我们前往英国伦敦拍摄,了解到拍摄对象主要的活动范围在伦敦以北和伦敦城两个地方,最后我们的住地选择在伦敦的东北方向,这个地方在两个目的地中间,相较于西北方向交通更为便利和顺畅,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塞车。最后事实证明,这给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到每个拍摄地的车程基本控制在了30分钟以内。

第三,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抢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一旦没有得到休息,不但影响健康,也会影响拍摄进度和质量。这里说的良好的睡眠习惯,不是“早睡早起”。摄制团队一旦进入出差阶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养生”好习惯。这里说的是,团队的每一个人要锻炼自己一旦上了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睡眠状态。

在国外的拍摄,不仅上下午的拍摄时间会被安排满,晚上的时间也经常是被安排进去的,晚上回到住地,还不能马上休息,因为海量的素材还等待备份,每天要拷贝的素材是四到五张256G 的存储卡,出于对素材的保护,我们还必须做双备份,因此正常的作息时间无可避免地会被压缩。时差对于拍摄团队来说,是没有的。例如笔者2018年6月底7月初赴英国、法国采访,去往英国的飞行时间是12 小时,飞机一落地直接就到伦敦唐人街开始拍摄。在英国的拍摄结束后,7月1日上午飞赴巴黎,到达巴黎时间已经是下午2 点多,摄制组的中午饭是飞机上派发的一块面包,到酒店放下行李后,马上前往拍摄地点,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因此行车路上、乘机的时间就很宝贵。又例如上午的拍摄完成,下午前往另一个点,车上的半个小时睡眠时间利用好的话,就可以保证每个人有充足的精力应对下午的工作。

二、“要不得的傲慢与偏见”

无论去往哪个地方,无论拍摄对象是谁,我们都应该抛弃傲慢与偏见,以礼相待。平等沟通、亲和力才是我们作为编导、记者的基本素养。

前往国外拍摄,受经费所限,基本不存在提前踩点的可能,所有的拍摄对象在拍摄团队出国前都是通过电话或者邮件进行沟通,等到见面的时候也就是开拍的时候了,因此在见面以后跟拍摄对象面对面沟通非常重要,而你的亲和力在你们接触的第一时间就会发挥作用。我们的心态是与对方成为朋友,而不仅仅是硬邦邦的工作。

大部分拍摄对象是没有上镜经验的,摄像机对着他的时候,每一个普通人或多或少都难免紧张,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消除这种紧张感。开机之前先与对方像朋友一样聊天,主要是让对方知道你要做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让他慢慢忽略摄像机的存在,开机以后,在保证摄像机内存足够的情况下,在观察到拍摄对象已经进入状态以后,就可以适当地增加谈话内容,精彩内容往往就在这看起来像闲聊的时候发生。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曾经遇到过,在开拍以前,做的大量沟通并没有效果,因为拍摄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习惯与我们存在差异。如果只停留在“说”的阶段,他对你是有所保留的,那么就要引导拍摄对象尽快进入拍摄程序,让他看到、感受到你真正要做的是什么,让他对你产生信任感,保证拍摄顺利进行。

面对每一个拍摄对象,具体情况也会不同,当事情并不按你设想的那样去走时,沟通方法就要做适当的调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达到节目的质量要求为中心,客观地去了解拍摄对象,也让拍摄对象了解你。

三、“我行我素”

我行我素只会跟拍摄对象渐行渐远,应该把同理心和尊重放在第一位。在国外,地域、文化、民族不同,大家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就有不同,这时一定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收获尊重。

首先,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生活、文化习惯。在伦敦,我们曾拍摄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男主人是北欧人,女主人是一名中医,他们是一对友好并值得人尊重的夫妻。其中,我们要拍摄的一个场景是他们为前来探望他们的朋友准备晚餐。由于连续两天的拍摄,他们与摄制组的成员也打成了一片,大家成为了朋友,自然而然我们也成为了他们晚餐的邀请对象。但是晚餐开始后,我们的拍摄并没有结束,男主人看着我们工作到远远超过了晚饭时间也未能用餐,非常无奈,甚至有点生气(耿直得可爱)。这时,我们看出了他的焦虑,也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他的想法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这样对待朋友:自己吃,朋友不吃;而我们的想法是,这是我们的工作,很正常。大家都没有错,甚至他是为了我们着想,担心我们饿肚子,但是这样双方在做法上就会产生错位,各自都达不到自己理想的预期。于是我们及时中断了拍摄,跟他把工作时间再次确定,比如还需要多少分钟完成;答应他完成以后我们就坐下来好好吃等等,这时,他才放下了心,我们的工作也得以继续进行。

其次,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甚至是衣着。在国外拍摄经常会遇到公开的正式场合,在这些场合往往我们能拍到难得的素材。出席这样的场合,着装正式得体,也是对东道主的一种尊重。所以出差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备好服装,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守时。守时也是尊重对方的体现。

四、“妄自菲薄”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妄自菲薄,沉着应战,保持自信。

自信,才可以使沟通更顺畅。国外拍摄,最常用的语言是英语,但是对非语言专业出身的拍摄团队来讲,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虽然在当地我们有司机向导,但他们多数时候也只是协助解决食住行,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平常在国内,英语用得少,临时要用也不要有心理负担,这跟外国人来到中国不会讲中文我们也很乐意帮助他们一样,不懂的可以及时向对方请教,对方反而会尊重你的学习精神,事情能迎刃而解。切忌唯唯诺诺、不够自信。

自信,才能保持独立的创作。在国外的环境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会有他自己固有的想法,每个人也希望你按他理解的那样去做,但是做什么样的节目,进行什么样的创作,我们必须目标明确,并且一切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这是我们万变不离其宗的初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才能拍到我们理想的素材,避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五、“‘忘我’工作 感动自己”

大量经验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地“忘我”工作,那只会感动自己,对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保证有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创作的前提。出行前要了解清楚各地的天气,备好不同时节的衣服和常用药。

2019年5月,我们赴奥斯陆采访,当地气温在10℃以下,到了晚上一般在零度以下,而且风特别大,摄制组到达奥斯陆,第一时间要面对的困难就是寒冷的天气。其中一个晚上,我们结束拍摄走出门外,天空中竟飘起了鹅毛大雪;而在海边进行拍摄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到10分钟就被吹透了,手都像不是自己的了,晚上就有同事出现了感冒症状,立即口服了随身携带的感冒药,才挺了过去。可见,照顾好自己才是做好节目的前提。

六、“死读书”

一条经验不能用到老,计划好的事情也并非完全不能改变,而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拍摄计划。

在挪威奥斯陆,我们依然遵循着早出晚归的工作方式,但这在北欧的奥斯陆显然有点不符合“国情”。我们到达的时间刚好是周日,所有商店都关门,上午十点多的奥斯陆城几乎就看不到人。我们马上调整计划先拍外景,一直到将近中午饭的时间,行人逐渐多起来,我们才继续预定的拍摄任务。

在奥斯陆要拍摄的主题是“好吃中国菜”,后来在采访餐厅的过程中才知道,这里的很多餐厅中午是不开门的,只有在晚上才营业。在奥斯陆,基本晚上9 点以后太阳才下山,所以食客都是些“夜猫子”,因此在接下来的三天拍摄当中,我们“入乡随俗”,往往午夜才收工。但是早上我们依然没有闲着,北欧纯美的风光,在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尤为夺目,因此拍摄对象休息的时候,我们就抓拍风俗、风光,穿插在节目当中也具有相当的可看性。

赴外拍摄,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工程、中国质量走出去,也见证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先进文化走出去,就像一颗颗种子散落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我们记录着,为我们的国家、文化感到自豪。《通海夷道——丝路上的岭南文化》整个拍摄时间跨度一年半,拍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也极大地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应对能力,在我们的人生、工作历程中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经验积累。

猜你喜欢
奥斯陆岭南文化对象
岭南文化名家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挪威最美之奥斯陆图书馆:巨型悬臂“阶梯”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你是牧羊犬,你知道吗
你是牧羊犬,你知道吗
岭南文化遗产讲座——《仓东计划》的理念与实践在广州举行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