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8-19 01:31王诗涵张学文刘梓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3期
关键词:桑植县农业科技农业产业

王诗涵 张学文 刘梓健

摘  要:根据国家、湖南省政府在科技助推农业振兴和产业扶贫中的布局,在重点调研桑植县农业部门和典型企业在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的基础上,以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分析了桑植县4大农业重点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4大农业重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助桑植搭建“农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产业创新帮扶平台,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产品品牌、做好产业创新工作,推进桑植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科技;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桑植县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021-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以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突出科技在桑植农业产业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桑植县4大农业重点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助力桑植搭建“农村—企业—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产业创新帮扶平台,推动农业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桑植乡村振兴。

1 桑植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业政策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规划》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湖南省委政府结合湘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就张家界市桑植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做出了明确规划。其中,对于农业产业的规划,主要是对特色种、养殖进行布局,在做好农业产业的布局同时,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1.2 4大重点农业产业现状 桑植县处于武陵山区,地形多为丘陵,耕地少且比较分散,这限制了农业产业大规模的发展。为此,桑植县因地制宜发展了以蔬菜、茶叶、中药材种植、大鲵养殖等产业为主导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依据近年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及增长情况,桑植县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表1)。

1.2.1 桑植县蔬菜种植产业 2016年,桑植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3246hm2,其中城镇蔬菜基地286hm2,加工蔬菜基地1960hm2,高山蔬菜基地1000hm2,总产量23.78万t,总产值3.61亿元;截至2017年,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4446hm2,产量28.7万t,销售产值8.3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桑植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其中“桑植萝卜”已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经15年培育打造,桑植蔬菜现已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产品销售覆盖湖南、湖北等地,并销往新加坡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当前,蔬菜主要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村委+基地+种养户”等经营模式。

1.2.2 茶叶种植产业 桑植县是全省重点产茶县之一,2017年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3866hm2,总产量1200t,并形成了“一园一带一片”的布局,即八大公山大宗白茶产业园、人潮溪名优白茶产业带和洪家关休闲茶园片。茶叶加工企业也在不断增加,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22家,其中6家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2017年,张家界西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了400多户农户参与白茶产业发展,其中有40%的农户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2万元。

1.2.3 中药材种植产业 桑植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1700余种药用植物可供开发利用,被列入《中国药典》的有558种,品种主要有中厚朴、黄柏、杜仲、天麻等。目前,桑植县政府正积极计划将桑植县中药材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中药材研发、中药材农业、中药材工业、中药材商业于一体的全中药材产业链;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超旺中药材交易市场,配套建设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构建桑植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培育中药材贸易企业10户,年贸易量达5亿,打造特色示范基地。

1.2.4 大鲵养殖产业 桑植县是张家界大鲵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鲵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桑植县已有驯养繁殖许可企业10余家,其中湖南省農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2个,大鲵展览经营利用许可证1个,公司委托代理驯养户400余户。2017年,全县大鲵养殖规模达100余万尾,创总产值超过8亿元。

2 桑植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育种科技投入不足,种子开发难度大 蔬菜等种植产业多选用韩国等外国优良种子,桑植专门研发蔬菜等种子的公司少,且研发难度大。即使有少数经营种子的公司,其经济实力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经营规模也很小,而且只是经营种子,不负责良种生产,导致推动优良种子发展的难度大。而种子引进的成本费用较高,使得经济效益较低。

2.2 一线农户科学培育技术落后,配套培育技术不全 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不够,一线农户掌握的培育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种植产业多粗耕粗种,不重视田间管理,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力。养殖业疫病防治、饵料鱼供应、质量安全监管等产业配套技术不全。

2.3 深加工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开发附加值不高 总体而言,县内的产品开发能力还很薄弱,其中,已开发的产品不多、总量不足。桑植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科研创新能力差;加工企业数量偏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偏小,缺乏加工技术人才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人才,特别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研发人才十分短缺,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等,都极大地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例如,桑植萝卜的深加工因缺乏技术和人才支持,导致开发利用较晚,年产量约78%的玉米作为鲜食,粗加工仅10%,用于深加工的萝卜不足年产量的10%。

2.4 产业品牌意识不强,区域品牌覆盖度低 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蕴藏营养美食、保健、医药、科学研究的巨大市场与无限商机,但是桑植农产品在市场拓展和品牌营销方面欠缺,未完全把握市场。例如,桑植县白茶和萝卜等农产品虽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缺乏宣传力度,品牌效益至今无法完全实现。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桑植白茶”连续没有进入榜单,这反映出当地政府在申请地理标志的同时缺乏对产品品牌的整合。甚至有的地道性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农产品尚未形成各自的品牌和专业市场。

3 进一步促进桑植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支农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电网、物流、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发展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企业为重点。四是加强支持产业化的金融服务。五是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的相关政策。

3.2 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种选育 以农产品鲜食为目的,开展超高产品种选育,采用三系杂交技术,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品种。以加工产业发展为目的,开展加工农产品品种选育,突出专用农产品的特殊性状,如品相适中、营养丰富、口感好等。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种引进与选育研究,如农业用途品种选育、工业用途品种选育、医药用途品种选育等。

3.3 大力推广规范性种植和养殖,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规范化种植基地,逐步达到重点农产品规范化种植。在种植区,必须严格科学的限制和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可能导致污染的物质,也可利用生物防治等手段,确保生产合格的农产品。同时,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一线农户定期开展培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实行规范化种植,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科学选择适合养殖的区域,按照标准化发展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商品养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地科学选择饲养模式,采取分散养殖或工厂化养殖模式科学发展,快速扩大商品养殖规模,实现商品规模供应。

3.4 结合优势品种,建立深加工基地 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加大农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升级,形成加工系列产品。除开发功能性产品外,还可进一步拓展应用,综合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积极引进和加强学习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基地建设知识,提高农产品资源深加工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建立深加工基地,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5 强化农产品品牌推广战略,健全销售网络,实施品牌营销

3.5.1 实施品牌战略 这已经成为地方推动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紧迫任务。相关企业应加强产品形象宣传,注重农产品的商品内涵,努力提高地标农产品知名度。

3.5.2 健全销售网络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整合现有销售平台,支持市场主体建立各层次的实体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兴建贯通城乡、辐射全国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打造辐射全国的桑植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发布最权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供求信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统一销售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积极与全国农产品市场联盟,建立起稳定的农业产品贸易渠道。

3.5.3 实施品牌战略营销 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形象;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偿使用和产地准出制度;通过农产品文化宣传设施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6 提高科研实力,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科研实力,促进桑植县农业科技进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一是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的合作,搭建“农村—企业(合作社)—高校、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产业创新帮扶平台。二是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科技园,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研实力。三是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招录专业人员充实到机关岗位;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工作;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重点打造科技創新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队伍。

4 结语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发展农业科技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升级和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桑植县农业产业发展为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时期,走科技兴农之路,依靠科技促高产、提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益和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引领桑植现代化农业发展,智取乡村振兴之路,对于现代乡村建设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碧霞.关于桑植县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1):139-140.

[2]胡家连,朱才树.蔬菜标准园致富山区[J].湖南农业,2015,12(06):12-46.

[3]丁玎,周浩.桑植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茶叶通讯,2017,44(03):58-61.

[4]万俊毅,曾丽.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03).

[5]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桑植县农业科技农业产业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山里娃的“飞天”梦——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中学初二学生张世林的航模之旅
张家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