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9-08-19 03:38丁银霞
中外医疗 2019年14期
关键词:术后老年影响因素

丁银霞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该研究中所有分析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该院进行临床治疗的96例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并按照年龄阶段、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不同统计内容对患者的术后视力水平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96例患者术前视力为1.38±0.24,手术治疗1个月后,其平均视力为(0.58±0.14),(t=3.79,P<0.05)。与55~59岁年龄阶段患者相比,其他阶段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程度较小,且随着患者年龄的提升,其术后视力改善越小(P<0.05)。与角膜中度散光患者相比,轻度散光或不散光患者,其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明显较高(P<0.05)。采用SRK-T公式与Holladay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计算的患者,其术后视力水平相近(P>0.05);而采用Haigis-L公式的患者,其视力水平则明显优于采用其余两种公式的患者(P<0.05)。与术后形成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相比,未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其视力水平明显较高(P<0.05)。 结论 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视力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5(b)-006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isual acuity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All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96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extraction who underwent clin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8. They were convenient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age, preoperative corneal astigmatism, and intraocular lens. The choice of formula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ostoperative cataract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visual acuity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of the 96 patients was (1.38±0.24). After 1 month of operation, the average visual acuity was (0.58±0.14),(t=3.79, P<0.05). Compared with patients aged 55-59 years, the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in other stages was l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as smaller as the patient's age increased(P<0.05).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corneal moderate astigmatism, the visual acuity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mild astigmatism or non-astigmatism(P<0.05). In patients with intraocular lens calculations using the SRK-T formula and the Holladay formula,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levels were similar(P>0.05). However, patients with the Haigis-L formula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visual acuity than those using the other two formulas(P<0.05).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cataract patients, visual acu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ho did not develop posterior cataract(P<0.05). Conclus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visual acuity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extraction include age, preoperative corneal astigmatism, choice of intraocular lens calculation formula and postoperative cataract formation.

[Key words] Old age; Cataract extraction;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level; Influencing factors

白内障是我国老年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之一,研究数据报道显示,年龄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其白内障发病率可高达49.7%[1-2]。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白内障患者对于手术后视力恢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就当前而言,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仍未抵达理想水平,而探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也成为了临床医学界的热门探究课题之一[3-4]。在该文中,以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该院进行临床治疗的96例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析其年龄情况、术前角膜散光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改善情况的影响,旨在为后续的临床针对性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所有分析对象均方便选自于该院进行临床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其样本抽选量为96例,96例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中,56例男性,40例女性;患者手术前视力在1.0~2.0之间,平均视力为(1.38±0.24)。患者年龄在5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2±1.78)岁,其中,26例55~59岁、30例60~64岁、22例65~69岁、18例70~74岁。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66例存在中度散光,散光度为(3.06±0.89)D,30例轻度散光或不散光,平均散光度为(1.03±0.22)D。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42例Haigis-L公式,28例SRK-T公式,26例Holladay公式。此外,25例术后形成后发性白内障;71例未形成。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纯白内障患者,而对于合并存在虹膜根部离断、虹膜后粘连及后囊破裂并发症情况的患者均予以排除。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所有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研究具体情况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案

统计上述96例入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按照年龄阶段、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不同统计内容对患者的术后视力水平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上述因素对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视力的测试由术前测试与术后测试两部分组成,视力的判断则统一采用LogMAR视力计算标准,即计算得出数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视力水平越差[5-6]。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统计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6例患者手术前后其视力情况对比分析

经统计可知,96例患者术前视力为(1.38±0.24),手术治疗1个月后,其平均视力为(0.58±0.14),前后数据对比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5)。

2.2  患者年龄情况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

手术前后,各年龄阶段的患者视力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与55~59岁年龄阶段患者相比,其他阶段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程度较小(P<0.05)。60~64岁患者视力提高程度显著高于65~69岁;65~69岁患者视力提高程度显著高于70~7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

与角膜中度散光患者相比,轻度散光或不散光患者,其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对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

该研究中3种不同采用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白内障患者,其术前视力相近(P>0.05)。SRK-T公式与Holladay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计算的患者,其术后视力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Haigis-L公式的患者,其视力水平则明显优于采用其余两种公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对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形成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相比,未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其视力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白内障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也开始呈现出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7]。就当前而言,临床治疗老年白内障主要是超声乳化手术,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反应小,术后虹膜不易脱出以及对患者术后散光影响轻微的优势[8-9]。該院自多年前就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该研究结果显示,96例患者术前视力为(1.38±0.24),手术治疗1月后,其平均视力为(0.5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得以明显改善。

在探析患者年龄情况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时发现,与55~59岁年龄阶段患者相比,其他阶段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程度较小(P<0.05)。60~64岁患者视力提高程度显著高于65~69岁;65~69岁患者视力提高程度显著高于70~74岁,即随着患者年龄的提升,其术后视力改善越小。该结果与赵昌峰[10]研究结果一致,即按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后,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方面,年龄相对小的组别显著高于年龄相对大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患者年龄情况与其视力水平情况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究其原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其晶体状硬度也相应增加,此时发生术后角膜水肿的可能性也有所提升。加之随着患者年龄的上升,其自身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生理性减少,故而患者抵御手术损伤及其修复能力也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术后早期视力改善程度情况不甚理想。

王华敏等人[11]对于“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变化”的研究课题中,主要探究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与视力的影响变化,结果显示患者角膜散光度分别术前为(4.03±0.41),术后为(2.96±0.38),且术后1周顺规性散光增多,表明白内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早期散光度数,但是对于远期角膜散光影响不大。这一结果揭示了散光情况与白内障手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关联,但是对于患者术前散光与术后视力变化影响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却并未展开讨论。有调查研究报告显示[12],眼球散光情况与人体生理年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散光度数也会相应增大,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大约存在30%~70%的患者伴有散光情况,而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程度又会对其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产生影响。该研究中,与角膜中度散光的69例患者相比,30例轻度散光或不散光患者,其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也与上述理论一致,故而,患者术前角膜散光情况也属于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患者的实际治疗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矫正手术前已存在的散光,正确地选择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其次,在观察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对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时发现,采用Haigis-L公式的患者,其视力水平则明显优于采用SRK-T公式与Holladay公式两种公式的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Haigis-L公式是专门为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提供用于IOL度数测量的公式,在计算有效IOL位置时不需要角膜屈光度参数,而SRK-T和Holladay公式则是使用角膜屈光度来计算有效IOL位置的,因此,采用Haigis-L公式人工晶状体时所产生的误差也相对较小,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也更为显著。

此外,由于白内障手术后残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沿着后囊膜迁移、生长、增殖,形成后囊膜白色混浊而导致患者形成相应的后发性白内障情况也会明显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视力下降,该研究中,与术后形成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相比,未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其视力水平明显较高,则说明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视力情况与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之间息息相关[13-14]。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因素均会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因此,对于白内障患,应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干预,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其术后视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吳雪梅,朱琦,王乾,等.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其行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2):133-136.

[2]  胡金宝,寇亚.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其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22):3681-3684.

[3]  丁建峰,王大博,王玲,等.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24-2126.

[3]  许衍辉,郝晶晶,董玮,等.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眼内炎的预防及易感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321-2324.

[4]  吴慧,黄华东,毕宏生,等.山东省白内障复明手术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12):929-935.

[5]  杨平,王凤云,付立红,等.影响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374-1377.

[6]  叶秀珠,王慧琴,符建云,等.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02-4205.

[7]  王丽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8):1299-1302.

[8]  陈前.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临床手术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71-74.

[9]  陈吉利,曹婷怡,许斐平,等.相干光断层扫描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临床观察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4):333-336.

[10]  赵昌峰.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456-458.

[11]  王华敏, 赵艳华. 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138-140.

[12]  于松.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类型对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J]. 健康研究, 2016, 36(2):153-155.

[13]  金守梅,冯运红,谢静,等小切口劈核法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08-911.

[14]  刘影,赵镇芳,王文坡,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风险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2):159-161.

(收稿日期:2019-02-14)

猜你喜欢
术后老年影响因素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