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论语>选读》选修课的实践与探索

2019-08-19 10:57江丽都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

江丽都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由学校组织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它是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是公共选修课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担负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社会适应、就业和择业等问题。本文以公共人文社科类选修《<论语>选读》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讲述教学实践中开设《<论语>选读》选修课程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论语选读选修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7-0002-01

1.开课意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记录和传闻记录纂辑的孔子言论集,也兼记孔子弟子及当时人的一些言行。[1]

全文共二十篇,以语录体和对话文本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选读》是一门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锤炼思想品质、磨砺人生毅力的选修课。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开拓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的修养,使学生更多了解古代深邃隽永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通过本课程学习,夯实和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文字应用与语言表达等语文能力,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好根基。

2.开设与实践

我校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制为3年,前两年学习相关课程,最后一年要赴实习基地实习。一学期开展选修课的时间较短,共13周,一周两节课,学生真正学习该门选修课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2.1读懂主体,发挥学生优势。

高职院校的主体都是成年人,经过长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这群95后或者00后的学生,极具时代个性,思想活跃,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快速发展,自学能力、参与度强,喜欢展现自我,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开展《<论语>选读》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老师讲解、个人搜集资料、他人分享心得等过程中反思自己,读懂《论语》,把《论语》与个人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2.2换位思考,选取精华篇章。

上课选取内容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与学生密切相关。

《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文中篇幅较大,应当选择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密切相关的篇目进行讲解。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待贾而沽、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学以致其道、中庸之道、高山仰止、沂水春风、求诸己、出辞气远鄙倍、诲人不倦等。

2.3回归课堂,师生合作无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要全过程参与,全面指导,让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断完善自我。

3.改进与探索

3.1存在问题。

(1)选课时间滞后。

公选课是全校自由选课,一般是一学期期末或者是开学的第一周开始选。而我校的选修课从第三周开放平台供学生选择,第四周才开始正式上课。

(2)管理较为松懈。

目前在管理选修课上较为松懈,教学计划、考试、考查的形式和内容等可由任课老师根据和个人意愿进行调整。

(3)学生参差不齐。

全校性的公选课,学生来自全校各系,基础与能力良莠不齐,给上课带来各种挑战。

(4)课堂缺乏活力。

学生出现迟到、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老师抬头讲,学生低头听,手机不离眼。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教学活动。师生间互动较少,课堂管理难度较大。

3.2应对措施。

(1)提前选课。

为进一步做好开展公共选修课的各项工作,建议在学期期末做好准备相关准备,公布可选修课程、开放系统供学生报名、定好选修课教材、规范选修课管理等,让师生有备而来,顺利迎接各种挑战。

(2)规范管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教师,应正视选修课的作用,特别是结合本校特色、学生专业特点进行资源的调整和优化。内容上要科学合理,在循序渐进中传授知识。

(3)选课小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凝聚更多喜欢《论语》的爱好者,建议在选择本门课程前进行小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测试题,便于我们择优选择好苗子。

(4)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通过分解知识点、制定小目标、布置合理的作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三人以内结成小组,通过组员分工合作探究、课外寻找资料、制作ppt和视频等方式,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课堂上展示自学成果,摇身一变成为课堂主人,主动吸收,迅速成长,收效更佳。

加强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结合我校开设选修课的情况,开课的意义、开设与实践、改进与探索进行阐述,今后也将继续反思和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树增.《论语》导读[M].中华书局,2002年1月第一版,第3页.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刍议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本科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