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去尘埃,又见美丽心灵

2019-08-19 10:59吴姿翰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纳什精神疾病室友

吴姿翰

我们常说心灵之美是真正的美,然而怎样的心灵才是美丽的。看了电影《美丽心灵》后我有了自己的答案:真实的心灵是美丽的,真爱的心灵是美丽的。《美丽心灵》便是这样一部探寻真实世界,寻求爱与被爱感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在研究生时期便发明了他著名的博弈理论,论文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同时纳什却受着思觉失调证的困扰。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与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通过意志的力量,成功稳定病情。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片中主人公所患的思觉失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分裂,它的发病原因与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社会心理学都有关系。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主人公纳什的症状是产生幻觉,从研究生时期起,纳什便有了一位浪子室友,室友天真善良的侄女;在进入研究所后,他又碰到了一位邀请他破解军事密码的神秘黑衣男子。

当然这一切都是虚构的。

但是这些幻境,其根本来源于纳什心灵的空缺。纳什一心研究心爱的数学,沉浸其中,对于周遭的人情俗世恍若未见,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一开始呈现出来的那个与他人交往手足无措,在酒会上言行略显不合群的书呆子形象。因为纳什内心的孤单,人际关系处理的无力,于是他虚构出一位与他能力性格完全互补的室友。这位室友有趣、风趣、洒脱、放荡不羁、无所顾忌,不在意外界的眼光,能真实地做自己——拥有纳什所没有的一切特点。这是纳什心中所向往却无法做到的,是他心灵的对立面。

而人际交往能力的短缺,让纳什缺失了对亲情、温暖的体会,他一方面缺失温暖,渴望温暖,一方面又惧怕接触,在这种矛盾之下,诱发出了具有纯真温暖天性,真诚对待他的小女孩的幻象。

而不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进入研究所后,纳什都极其渴望成功。他急切渴望在博弈论上有所突破,找出原创的原理;他渴望做出一番事业,渴望自己的研究能有所实施。于是一个请他为国效力进行密码破译的黑衣人幻化成形。

纳什发病,更与他的偏执脱不开干系。正如为纳什治疗的医生所说:“精神分裂的患者大多都是偏执狂。”生活对纳什来说就是数学的世界,任何现象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领带上图案的美丑,鸽子觅食的足迹,女人追赶抢劫犯的轨道,甚至人际关系——纳什关于博弈论的灵感便是来源于酒吧里遇到的女郎。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在纳什心灵深处,住着一个偏执的小人,将纳什遇到的所有人与事与情都归结到公式之中。但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将所有的事情归结于公式的时候,偏执的人性会阻止他另寻出路,而是强迫他走入死胡同。这是他发病的原因。

幸运的是,他有一位真心爱着他的妻子。哪怕是在明确的知道自己有可能受到傷害时,也不离不弃,想尽一切办法为丈夫医治,害怕却不曾退缩。纳什的痊愈离不开自身的抗争,更离不开爱人的真心相待所带来的感动。正是真情,抚慰了纳什不安的心灵,弥补了他心中缺失的爱。真心相待,真情动人,这或许便是影片所要描述的“美丽心灵”罢。

这部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在情节处理上十分巧妙。在观众都安然接受纳什进行秘密工作的身份时,画风一转,纳什从一位天才数学家成为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之前的所有情节就此推翻。这样的转折令人不禁溢出一声惊呼。而影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艺术处理,更在于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

看影片的过程中有心情起伏,但看完后更多的是平静与思考。不只是情节上前后转折出乎意料,吸引眼球,更是因为它给我带来的思维的颠覆。一直以来,我对于精神疾病总是惧怕的,唯恐避之不及的。印象中,精神病人的形象是狰狞的,可怕的,似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朝你扑过来。他们情绪极其不稳定,就像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受到刺激便无法控制自己,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治安的事情。

但在《美丽心灵》中,“精神分裂”这种精神疾病便仅仅是一种精神疾病,没有夸张的渲染和处理,当纳什发病时,我们也不难窥见他内心的斗争和痛苦。我从中看到的不是狰狞的形象,不是“神经病”,而是一个因孤独和对外界的恐惧不安而躲在黑暗的角落的病人;一个蜷缩着自我保护的无措的人;一个希望过上正常生活的病人。我认识到,他们就像普通感冒发烧一样需要他人关心,需要他人的理解。

而反思社会现状,不少影视剧、小说由于作者的不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都是以令人悚然的形象出现,总是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这样的产品无意中将错误的认识传导给大众,以至于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误解。但从科学的角度讲,精神疾病并非迷信说法的“恶灵附体”、“撞邪”,如果及时治疗,积极应对,精神疾病患者也能有正常生活的可能。

病人们需要的是关爱,来自家人的、社会的关爱。就像纳什的妻子,全力帮助他、信任他,用爱将纳什拉回正常世界。可现实是怎样的呢?从电视上了解到的,是家人为了不让病人乱跑,将他们锁在家里,更有甚者动用链条固定;许多家庭为了避免外人的眼光,不愿让病人就医。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 复,但外界的异样眼光只会让他们往更深处的黑暗躲避。我突然间意识到,或许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走到阳光下,而是我们,没有异常的大多数人,我们的有色眼镜,我们的绕道疏远排斥,无形之中将所谓“少数人”从我们的世界推开,越来越远。双方站在沟壑两边互相打量,没有沟通,眼神里是猜疑与不信任。就这样,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沟壑越来越宽,越来越不可跨越,最终无法互相理解而割裂。

个体反思或许对现状无法带来多大的改变,但至少人群中从此少了一个拥有错误观念的公民,多了一位愿意尝试理解病人辛苦的成员。在认识到真相后,决心今后尽己所能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情况。

我相信,心灵的本质是美好的,总有些许心灵在道路上受尘埃蒙蔽。拥有美丽心灵的人们以真心为他们拂去尘埃,美丽心灵便能得以显现。

猜你喜欢
纳什精神疾病室友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一样的室友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还有梦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