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之篆刻技法浅析

2019-08-20 07:23
江苏教育 2019年53期
关键词:大篆边款小篆

中国的篆刻艺术在明代中后期进入了作为“艺术欣赏”的探索阶段,而到了清代,篆刻艺术才呈现出争奇斗艳的气象——程邃、丁敬、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篆刻奇才纷纷涌现,吴让之在师法邓石如、包世臣的基础上继承了这一创造,特别是在刀法上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其成为在“用刀上开法门的大师”。

一、刀法

刀法是伴随着石质印材的广泛使用才逐渐形成,虽元代王冕已使用花药石治印,但他仅仅是浙江诸暨九里山中卖画的书生,所以影响不大。到了文彭以青田石治印,加上他在吴门地区的影响,遂使文人书画家亲自镌刻印章,基于此,周应愿写成了《印说》,在《神悟》一章中提出了“复刀、伏刀、反刀、飞刀、锉刀、刺刀、补刀”等名称。到了清代,许容在《说篆》一文中论述了“用刀十三法”:“夫用刀有十三法: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冲刀法、涩刀法、迟刀法、留刀法、复刀法、轻刀法、埋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平刀法。以上刀法,全在用刀时心手相应,各得其妙。”后人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逐渐形成以“冲刀”“切刀”为主的刀法。刀法不同,治印风格亦不同,一般来说,切刀容易表现苍茫斑驳,冲刀则容易表现圆转秀美。

吴让之用刀冲、披、削结合,以浅刻取势,遒劲洒脱,能充分表达篆书舒展、流畅的笔意。吴昌硕评价吴让之云:“让翁平生因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职是故也。”葛书徵在比较吴让之和赵之谦的刀法时云:“让翁浅刻,悲厂深入,二家刀法之不侔,庶几呈现于纸上,世之是则是效者,有朗若画眉之趣,则区区之微意也。”对于自己的刀法,吴让之很是自负,他在“画梅乞米”(朱)边款云:“石甚劣,刻甚佳。刀法文氏未曾解,遑论其他。”意思是说,文彭不解刀法,是因为吴让之的刀法太精彩,以刀代笔,有笔有墨,有刀有石。既然是以刀代笔,那么通常毛笔才可以表现的粗细、圆转等变化,用刀同样可以表现出来。下面就从横画、竖画、弧线和点等方面具体分析吴让之的刀法。

1.直中带曲。

吴让之一些白文印虽然根砥汉印,但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熙载之印”,整体以直画为主,横画与横画、竖画与竖画之间各不相同。“熙”字左边上下两横中间粗,两端细;“载”字最长的一横和最后一横相对略细,其他几横中间略细;“之”字三竖上细下粗,最后一横起笔细收笔粗;“印”字从上到下共四横,第一横中间略粗,第二横起笔细,最后一横末端略粗。

“玉堂清秘”相比汉印笔意更浓,但仍以方正为主。“玉”字三横各不相同,或两端粗中间细,或左端粗右端细,中间一竖两头较细;“堂”字左右两竖上粗下细;“清”字左边竖向笔画均上细下粗;“秘”字五个竖画均上粗下细。

2.点线关系。

在书体演变过程中,大篆中凝重浑厚的点到了小篆衍化为线条,在吴让之的印章中又主要表现在“三点水”“火”字等偏旁部首。吴让之对它们的处理或为凝练而有姿态的团点,或为修长而有造型的竖画。

如“熙载印信”,“熙”字下面四点左右互盼,左边一点成三角形,略带笔意;中间两点凝重饱满;最后一点有回锋收笔之势。

“真然”,“然”字四点在小篆中写作“火”,作四个竖画处理,左边一竖由细到粗,中间两竖两端略细,最后一竖无太大变化,同时,四个竖又有角度变化。

3.弧线相背。

弧线在小篆中普遍存在,也是最能体现小篆“婀娜多姿”特点的笔画。吴让之印从书出,印面文字多接近小篆写法,因此弧线应用较多,且富有粗细变化。同时,弧线的走势也恰到好处,柔软中又富有刚健之美。

综观他的印作,或细弱游丝,笔断意连,柔软中不失刚健,如“莲溪”“晴屿”“难进易退学者”;或雄浑奇丽,或方俊挺拔,朴拙中不失流畅,如“康父”“实事求是”“盖平姚氏”;或随意舒展,或弯曲盘绕,装饰中不失法度,如“岑镕之印”“心白”“铜士小印”。弧线在白文印中的应用也游刃有余,但数量上不及朱文印,如“梅花东阁竹西亭”“草木有本心”“宴端书印”。

4.圆转方折。

在吴让之的印作中,或以方为主,或以圆为主,更多的是方折和圆转多交叉使用,方中寓圆,圆中带方,和谐统一,变化丰富。

以方为主的如“吴廷飏字熙载”“我痴道人”“来青阁主人”“郎官列宿”等,方主要体现在笔画的转折处,给人一种挺拔凌厉的刀感,相对小篆的阴柔之美,这是一种阳刚之美,是在自家篆书基础上对方折的强化;以圆为主的如“何绍基印”“惧盈斋鉴赏印”“生气远出”“子京秘玩”等,这更类似圆朱文,或者说是以秦小篆入印;方圆结合的如“观沧海者难为水”“花好月圆人寿”“逃禅煮石之间”“物常聚于所好”等,从入印文字来讲,这更接近自己书法的本来面目。

二、篆法

1.大篆或大小篆结合。

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以商、周字法入汉印晋章,如以汉、魏诗句入唐律,虽不妨取裁,亦要浑融无迹。以唐、元篆法入汉晋印章,如以词曲句字入选诗,决不可也。”如“罍斋考订金石文字印”,全以大篆入印,是目前见到的唯一一方。“抱罍室”印,“抱罍”两字大篆阳文,“室”字小篆阴文,即白当黑,大小篆和谐统一,无突兀之感。“抱罍子”朱文印,“抱罍”仍以大篆入印,“子”小篆,全印疏密对比。“鸟云”印,“云”字大篆写法,主要考虑到印面小且呈椭圆形,用大篆写法较简。

2.同一字的不同处理。

吴让之的印章,尤其是晚年所治印,由于寓泰州朋友家中,为同一人治印达数百方之多,重文者甚多,但文字处理穷尽各种变化。如“士”字,吴让之有六种不同处理方式(见图1):

(图1)

“镕”字区别很大的有四种(见图2):

(图2)

“鋆”字三种(见图3):

(图3)

三、章法

吴让之篆刻章法多样,既有规则的方形章,也有不规则的随形章,既有回文,又有阴阳文。无论哪种,都能随心应手,游刃有余。

1.不规则印。

印章最基本的是方形,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不规则的,但一般来说处理难度较大。如树叶形状的“函青阁主”,“青”字居中间,上托“函”字,下护“阁”字,这样三个字就有了“相亲相助”关系,“主”字采用大篆写法,是由空间大小决定的,同时厚重感又起到稳定作用。“不无危苦之辞”和“陶冶性灵存底物”两印形状类似,一朱一白,字的大小、穿插、避让一任自然,无安排斧凿之迹,如元气周流一身。“匏瓜室”印边款刻在印面处,边款采用篆书,与印文协调。印文三字没有按照右起排列,而是从上到右再到左,上密下疏,重心稳定。

2.规则印。

规则印主要包括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在吴让之的印中都能见到。从印文来看,字与字的组合、字与边栏的组合丰富多变。

(1)平实·质朴

平实在篆刻章法中最基本、最常见,这种章法布局源于汉印。吴让之平实一路的印作根砥汉印,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变化,以此破解呆板之感,或强化刀痕,或强化笔意。

如“凌毓瑞印”“王梓材印”“张文梓印”,仿汉铸印,四字不论笔画多少,所占空间相同,有种安泰祥和的气氛,笔画凝练圆融,气息静谧安逸。其中“王梓材印”的“王”“材”笔画少,但没有刻意进行留红处理,顺其自然。“我痴道人”“迟云山馆”“熙载之印”等印于平正中强调刀痕;“家在洪泽湖边”“梅花东阁竹西亭”“江都谈权巽夫书画印”等印如同红纸白字,更强调书写性。

(2)疏密·对比

疏密也是章法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字画的繁简、笔画的粗细都会产生疏密效果,白文疏处见红,朱文疏处见白,给人视觉反差,有醒目之趣。邓石如曾说过:“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观其“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朱)确如此。吴让之初学汉印,后“尽弃其学而学之(邓石如)”,邓石如的疏密观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更多的是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疏密对比。

如“子鸿”“兴言”“让之”三印,一疏一密,这是顺应文字特点,疏密自然天成;“言不尽意”,左密右疏。

(3)对称·呼应

对称是小篆的基本特征,但这种对称是相对的。章法中的对称包括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呼应则往往借助留红、笔画的走势,打破单一留红或笔画的突兀感。呼应除了对角呼应,还包括对称在内的多层次的交叉呼应,由此形成篆刻章法常用的手法之一。

如“颍生六法”,“生”和“六”笔画少,占地少,呈对角呼应;“一字罗士”,“一”和“士”笔画少,占地少,从空间上对应,另外,这两字无弧线,同样呼应,其他两字相反;“姚正镛印”,采用回文排法,因“正”和“印”占地少,形成呼应。

(4)残破·并笔

并笔残破是一种复古手段,更是章法处理的一种方式。“老芹”,两个字上密下疏,上部多竖笔,用残破打破这种雷同感,同时强化块面对比;“星河”是一方小印,“星”字笔画多,无足够空间,所以采用并笔,同时也强化块面感;“宋晋字祐生”仿汉细白文,左右边栏残破,苍茫古朴,如刚出土古印。

(5)穿插·挪让

印文少则一字,多则几十上百字,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均可体现穿插、避让关系,这种关系更多地表现在朱文印中。印文间笔画的穿插、挪让能于不经意中见巧思,使整印凝为一个整体。

如“丁巳之作”,“丁”和“巳”形成避让关系,“丁”和“之”又形成穿插关系;“画梅乞米”四字穿插关系更加明显,四个字左拥右抱,宛如一个整体。

(6)增减·繁简

根据章法的需要,有时要对入印文字的笔画作或增或减的处理,或根据文字写法的不同作出繁简选择。

如“寿卿”印,“寿”字采用较简的写法,使印面更加统一;“惧盈斋”和“不求似斋”两印均有“斋”字,吴让之根据章法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写法。“惧盈斋”三字较繁,“斋”字本来就繁,吴让之又伸长增加两竖,使之更繁;“不求似斋”则相反,“斋”字为与其他三字统一取较简写法。

四、边款

明代文彭首创以刀在印章侧面刻款。边款像书画题跋一样可长可短,短款只书作者,而长款则记录创作时间、地点、经过,甚至印论、师承等;从书体看,篆隶楷行草皆可,到了赵之谦更是将汉画、造像引入边款,大大丰富了印章的艺术内涵。

吴让之刻印署款甚少,多以单刀出之,从书体看大概分为行草和隶书。如“梅花东阁竹西亭”款,意在抒情。正文以隶书刻姜夔的一首词,词境与吴让之心情相似;以行书刻名款。“懼盈斋主”款两面行书,一气呵成,主要记录了印文的含义以及刻印的时间、地点。

吴让之的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大多数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

猜你喜欢
大篆边款小篆
闲话图形边款
赵之谦的篆刻边款探析
宋伯军小篆作品
篆刻作品
书法(大篆)
篆书、隶书赏析
大篆的临摹与创作
2016年G20峰会各国首脑肖像印
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