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野看中国新时代社科理论体系建设

2019-08-20 00:00张颢瀚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社会科学特色

张颢瀚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认识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同时我们还要推动这个时代前进,同时要把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经验作为全人类的借鉴。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不论是认识这个时代,还是推动这个时代,还是对全人类做出这个时代应有的贡献,都需要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个理论体系不是一个观点,不是一篇文章,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本教科书。既能指导我国未来的发展,对后发国家也有借鉴意义,也是对全世界的共同进步做出的贡献。因此,这是我所认为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和责任担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任务,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担当?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诞生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正好赋予我们这样的任务。对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的产生,我们不能仅从个人的观点上来认识,要产生一个影响世界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从规律的角度、从世界全局的角度、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产生影响世界的理论体系呢?我们从世界的宏观视野,来看一看中国这个时代如何产生新的理论体系。

一个产生中国社科理论体系的伟大时代

从近现代以来,各国在追求和探索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两次影响全球的巨大浪潮。这两次浪潮是产生影响全球的社科理论体系的重要条件。

一、从重商主义、殖民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西方全球性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西方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重商主义,到后来资本主义早期的殖民主义,再到成熟的资本主义这样三个阶段。十五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地理大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了商业资本,重商主义诞生了,并逐渐形成重商主义的理论体系。迄今为止,重商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如何认识商品经济,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后来,又产生了近代殖民主义,也就是早期殖民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就是殖民主义的早期活动之一。那时,发达国家的商品积累已基本完成,急需扩大其贸易范围。在早期的第一阶段,本国市场很大,主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例如:蔗糖、烟草、进口中国的茶叶等。因此,这一时期产生的贸易是生活品为主的贸易。再往后第二阶段,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展起来,这些国家需要更多的是工业原料,例如棉花、羊毛、铁、铜等。那时,本国的原料远远不够,需要大量开辟世界市场。他们开辟世界市场的主要方法不是从其他国家买进原料,而是用坚船利炮打下来,将其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既是原料供应地,又是商品市场和消费市场。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早期的殖民主义。

在这一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强国最终发展成为资本主義体系,产生了资本主义理论体系的土壤。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家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是理论诞生的土壤,催生了影响世界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法律学、管理学等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西方这样大的影响全球的社会浪潮与社会实践,产生了影响世界的西方社会科学体系。

二、从马克思主义到社会主义,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从马克思主义到社会主义也是一个伟大实践与伟大理论的探索过程,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对社会主义经历了艰辛的探索。早期的社会主义产生于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理论成果,他的产生来源于当时在西方普遍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资本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依据,或者说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一个社科理论体系需要一个普遍性的社会实践作为支撑呢?我们拿马克思《资本论》来看,它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理论体系,日本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你只要认同了马克思《资本论》里的一个观点,你就必须认同它的全部体系。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是以西方普遍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为依据产生的,因此他是一个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认识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的普遍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依据。由于当时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规模的实践,所以当时也就没有产生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理论体系。

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前苏联在摸索期间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后来产生的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二战时期,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背景下产生的。后来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14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其相对立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的国家或政党等有100多个,由于全球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探索,七、八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产生成熟的世界认可的可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的社会主义也是在当时这一全球浪潮下产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产生了影响全球的成功的社会实践。迄今为止,联合国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4个,总人口为18亿,而咱们一个中国就有将近14亿人,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首先是对全球14亿人的贡献,已经接近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国家的人口,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成功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影响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社会科学不仅对中国,对人类也将产生重要的贡献,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时代。

社会科学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理论体系提供了沃土。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影响全球的成功实践,一是我国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年间GDP增长了240倍,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二是1978年中国的GDP不足世界总GDP的2%,而现在已升至15%。这15%可不是一般的15%,不是在其他国家静止的情况下的15%,而是各国都在发展时,我们上升了七倍多的15%。三是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78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94倍。城市化率从改革之初的17%升至58%,6亿人口成为城市居民,超过美国成人口的两倍。等等。这样一个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成功的时代,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前进,中国的经验对全球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需要在中国影响全球的成功实践上,产生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责任担当。前面谈到重商主义及后来形成的西方社会科学体系,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之初,我们也进行了学习和借鉴。但现在看,这些理论体系有许多不仅不适应我们,也有不适应西方发达国家自身情况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体制建设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都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已经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探索。从承包制到社会主义的股份制,从单一的国有制到多种所有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以及政治协商制等等,都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一系列重要观点、有效经验与发展路径。

研究这个时代需要认识这个时代,认识这个时代的成功实践,认识这个时代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认识这个时代的重要经验,认识这个时代的发展道路。我们如何认识这样一个时代?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一系列重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给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十九大”报告还给我们研究与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珍贵的内容。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等。再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民本思想,如何吸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相结合,这里边有很多文章要做。我们现在要进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出既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构建系统完备的科学规范,这一理论工程也是巨大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如何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与中国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道路相结合,使之成为发展与前进的强大动力与定力等等。因此建立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体系,需要对过去70年的实践进行系统总结,能为未来中国的发展进行理论指导,能对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总书记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走到半山之中,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现在迫切需要一套指导中国发展的、对世界有借鉴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在科技领域与科技理论创新的历史责任

国务院颁布了为推动科技革命开展的一项科学计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技术研究总体水平的世界影响力将大大提升,在更多领域引领全球发展。美国不久前公布了一则长达35页的新科技趋势报告,这则报告引领了整个美国的发展。它对700项前沿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20项任务。科技日报发布了35项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称这35项“卡脖子”技术仅仅是冰山一角。而这35项里,很少有被中国攻克的。当然这些技术的研究都在进行中,有的正在做,有的还没开始,这都是引领世界前沿的“卡脖子”的并且还是冰山一角的问题。能够影响世界、攻克世界难题的,才是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世界前沿创新,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有这样的创新。推动强国的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科技的创新,还需要科技体制的创新,有些时候体制比技术更重要。目前科技体制的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推进我国科技体制创新与相关理论的创新,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是一个产生伟大理论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具备了产生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比如,一,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条件;二,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大国国情;三,我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落后大国快速发展的史无前例的影响全球的成就;四,我国积累了一系列有全球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五,我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等等。这些既是产生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应该包含的基本内容。要在这一实践与理论沃土上创新中国的理论体系,需要对这些问题有统一的、全局的、深入的、科学的认识。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的艰苦曲折与伟大成就,以及将要为人类做出的更重大的贡献,是否也像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对一个艰辛成长取得成就并将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国而言,是否也要经过对伟人一般的磨炼呢?我想,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经历了这样的磨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伟大成就正是艰辛探索与科学发展的辉煌。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教授,南京大学博导,江苏省政协原常委,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社会科学特色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