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问造就好老师

2019-08-20 08:21熊纪涛
教师·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销魂人师做学问

熊纪涛

好老师有很多优秀的特质,善于发问就是好老师的优秀特质之一。好老师,是有学问的老师;没有学问,是很难当好老师的。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腹中没有真正的学问的人,当了老师是要误人子弟的。这样的人,如果真当了老师,那就更要学问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善于发问,努力实现教学相长。

学问,是动词,也是名词,还可以理解成“学”是动词,而“问”是名词。做学问,其要义乃是学不离问,问不离学。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学问”的意思是,学着问、学中问、学了问,有学须有问,学问不可分离。唐代學者韩愈在《师说》中提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和解惑。面对本学科的知识、技术及实践应用,老师只有先疑、多疑,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并答疑。如果老师从来没有疑惑过,是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容应对并解决众多学生的疑惑的。

善于发问造就好老师,因为善于发问是老师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的表现。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诚哉斯言!做学问如叩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宋代学者朱熹更是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以说,好老师是善于向自我发问而探究学问的典范和楷模。

善于发问造就好老师,因为善于发问是老师启迪学生、促进思考的需要。例如教学宋词时,老师针对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发问:“‘莫道不销魂中的‘销魂为什么不能写成‘消魂?‘销到底是什么意思?”听完提问,学生一脸疑惑。老师解答:“两者意思极其近似,有些时候可以通用,然而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说,‘销魂比‘消魂程度深重。”再如,老师先问:“‘帘卷西风中的‘帘和‘西风,到底是谁卷谁?”再问:“‘西风卷帘符合生活常识,然而‘帘卷西风的艺术效果却远胜于‘西风卷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顿时陷入了沉思。在学生疑惑中,老师娓娓道来:“此乃陌生化手法,通过倒装而显得新奇,耐人寻味。”老师善于发问,从看似熟知、其实不知的地方入手,令学生疑窦丛生,课堂怎能不趣味横生、饶有兴味呢?

善于发问造就好老师,因为善于发问是老师探测学情、了解学生的良法。身为老师,总想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提前多问几个学生,多问几个问题,就有可能掌握更接近真实的学情,从而循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走进学生的心灵。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好老师不仅是善于向自己发问的人,也是善于向学生发问的人,更是启发学生向真理叩问的人。身为老师善于发问,不仅有可能成为学识渊博、技术精湛的经师,更有可能成为启迪智慧、唤醒心灵的人师。善于发问,造就好老师。

猜你喜欢
销魂人师做学问
方萍霞
虞美人·平生难奈销魂雨
做学问与搞创作
做学问像爬山
哪些话让男人最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