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清”政企关系助力品牌经济

2019-08-20 17:54李瀚伟
中国名牌 2019年8期
关键词:江阴市江阴营商

李瀚伟

提到“2440”,江阴的很多新兴创业者和企业家们都不陌生。它其实是江阴作为集成改革试点县市所部署的工作目标之一,指的是将所有部门的市场准入、建设投资和权证办理等81项许可事项全部集中,实现企业注册登记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完成。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征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改革最关键的主题。它牵涉到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产权改制的关键性命题、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本市场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模范生》的作者曾勾勒了浙江奇迹诞生的原因——“为民间资本让路”的行政思想和制度创新。根据其所分析的浙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原因,作为中国县域经济领先发展的代表,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江阴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模范生”。

作为全国唯一的集成改革试点县市,江阴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其是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的起源地之一,更重要的是,江阴市政府的主动作为和当地企业强大的内生动力,共同推进了“强政府”与“强企业”的共生,也给其他县市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围墙内外的边界意识

当问起江阴的企业家对江阴的营商环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大多数企业家的回答都是“安全”。这种安全不仅体现在治安领域的社会安全,更体现在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安全。

“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在营商环境上感觉最好的还是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俞敏接受《中国名牌》采访时说,他现在去国外出差,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江阴以及江阴的营商环境。

而这种安全感的建立,可以从历史上找到源头。纵观江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在乡镇企业起步发展阶段,江阴众多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引进上海“星期天工程师”,不断摸索技术发展的新路子,打好“上海牌”,使得企业在起步之时就体现了上海水平和全国水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江阴“撤县建市”之后,江阴市政府更是确立“中国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目标,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兴办外资企业、抓好中外合资,引导企业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面对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这一过程当中,江阴市政府实施“全过程”服务,与企业一起跑项目、跑资金、跑资源、跑市场,使得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挤压中顽强生存下来。

时至今日,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还对多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记忆犹新。那一次,阳光集团正准备在人民大会堂发布新产品,时任市长问她有什么需求,她说想请当时的纺织工业部部长出席发布会。因为时间紧急,陈丽芬本来没有抱太大希望,可没想到,在当时市政府的努力下,真的请部长出席了那次发布会。

不仅如此,那时阳光集团每年召开订货会,江阴市委书记都会到场,推介阳光集团,宣传江阴。就连“中国驰名商标”的申请,也是在市里领导的“督促”下完成的。“当时有位领导,已经离开江阴了,可是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一定要去申请一个‘中国驰名商标。”陈丽芬表示,正是市委市政府對当地企业的重视,给了阳光集团很多的支持和引导。

江阴市工信局副局长余江表示,这种营商环境的形成,离不开大家默契的边界意识。这一方面是政府服务企业的边界,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求助政府的边界。余江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其实就像围墙内外的关系。企业的股东关系、市场定价和投资方向,政府不插手不干涉,只做引导。而企业围墙外的事情,像人才配套、贷款环境,这就是政府应该着重发力的领域。”

正是这种政企间“围墙辩证法”的默契,一方面强化着政府的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不断督促着企业自身取得进步,形成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体现出了政府与企业间的边界智慧。

“强政府”激发“鲶鱼效应”

“苏南模式”下的经济强县都有一个特征:其经济优势的积累都是起步于公社和生产队创办的社队工业。所以这也决定了江阴企业自身携带的“政府基因”。根据江阴市提供的资料,到1978年,江阴全县社办企业为326家,工业总产值为2.5亿元;队办企业为1688家,工业产值为3.83亿元;社队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0.2%,首次超过县属工业。

“鲶鱼效应”指的是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正是这样的“强政府”,像鲶鱼一样激发了整个市场的活力,使得江阴的整个企业环境一直都保持着一种攀高比强的竞争氛围。

许多年来,江阴的企业家们都会雷打不动地参加政府召集的3次重要大会,分别是每年春节后召开的先进表彰大会、3月底召开的千企大会和12月底召开的重点骨干企业座谈会。除了在会上集中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江阴市政府还会大张旗鼓地表扬优秀企业并且真金白银发放金牌。

针对每一年政府对企业缴纳税金进行排名并激励的做法,华宏村党委书记、华宏集团董事长胡士勇接受《中国名牌》采访时说:“这些排名代表了成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不只从外部的奖励和补贴手段来激发企业的动力,江阴市政府还会从内部切实关照各类型企业的成长。在江阴的企业界,有一段“市委书记密集走访100家企业”的佳话。从2017年5月到9月,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用140多天的时间,通过27次密集采访,一口气走访了10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

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近几年保持了30%左右的高速增长,于是在2017年提出了“三年翻番、五年百亿”的奋斗目标,年产6000吨的二期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令俞敏没想到的是,就在目标提出后不久,其厂区所在地高新区的一位政府负责人一个月内带队来了两次,其理由是“听说你们提出了‘三年翻番、五年百亿,我要帮你”。

猜你喜欢
江阴市江阴营商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魅力江阴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江阴特产——马蹄酥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