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省会哈尔滨:地标之变,城市之“新”

2019-08-20 17:54强勇
中国名牌 2019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冰雪科技

强勇

在满语里,哈尔滨的意思是“晒渔网的地方”,100多年前它是松花江边的小渔村。但现在,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它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漫长发展史中,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地标是其蜕变更新的重要见证者。尤其近年来,科技创新城、大剧院等反映城市气质、发展理念的新地标涌现,从侧面折射出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个老工业基地日渐迸发的无限活力。

“冰天雪地”托起金山银山

你印象里哈尔滨的地标有哪些?答案可能很多,但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定是其中一个。

这个地标有些的独特性在于:每年冬季,有中国“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便会“临时”崛起一座用冰雪搭建的城市。它存在的时间不长,往往只有两三个月,但这里的冰雪奇景让海内外很多慕名而来的“找冷者”“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对于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增钰给出一个评价:说老也老,说新也新。

老在哪里?

王增钰说,创办于1999年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迄今已走过20载岁月。而雕冰这门手艺的历史就更为绵长。很早的时候,生活在北方江边的渔民夏天忙着打鱼生活,冬天有人就地取材在松花江采冰雕刻,这一习俗就慢慢流传下来。

新在何处?

——新在冰雪更火了。满眼“冰”楼玉宇、灯火璀璨、如梦如幻。王增钰说,今年2月17日闭园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筑梦冰天雪地,共享金山银山”为主题,总占地面积为60万平方米,用冰量为11万立方米,用雪量为12万立方米,共展出超过2000件冰雪艺术作品,举办了数百场精彩活动,是历届之最。自2018年12月23日营业以来,该园共接待游客105.23万人次,是突破百万人次用时最短的一届。

——新在思想更活了。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深入人心。过去,人们认为冰雪经济劣势多优势少,冰雪旅游满足于游客“一来了之”,对冰雪开发利用不够。現在,商家已转换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既要“客来”,更要“客乐”。

冰雪大世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总计推出3000余场演艺活动,冰雪与文化、服务、科技、创意、城市历史展示等融合升级。今年6月,冰雪大世界“室内冰雪主题乐园”开园,打造永不落幕的冰雪大世界,实现了经营由传统一季到四季的突破。2018年以来,不论是冰雪大世界还是哈尔滨,都在探索推广旅游诚信基金机制,游客与景区发生纠纷后,将第一时间得到赔付,再由处理机构后续调查。

理念一变天地宽。曾让人畏惧的寒冬,现在成为哈尔滨最迷人的季节,并带来真金白银。冰雪大世界正是这种变化的最直观呈现。在冰雪旅游带动下,2018年,哈尔滨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567.6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6.9%,旅游收入连续3年突破1000亿元。

“科技基因”激活发展优势

松花江边塔头丛生,不时有野鸟、野鸭现出踪迹。

沿岸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里,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的哈尔滨新区金融中心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到2021年底,这个辐射东北的金融产业集聚中心将落成投用。

近年来,被视为黑龙江“智谷”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正在松花江北岸曾经的荒地上拔地而起,成为“网红”地标。整个科技创新城由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组成,集聚了通用电气(GE)哈尔滨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育成中心、黑龙江省工研院等数百家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其中,国家级机构占入驻总量的大部分。

哈尔滨以科技资源富集闻名,拥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500余个,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但长期存在重学轻用问题。近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成为哈尔滨补齐经济结构短板的重要发力点。

几年间,科技创新城从一张规划中的图纸,变成了这座城市发力科技创新的重要名片,推动越来越多“待字闺中”的科技成果向发展动能转化。

中船重工703所、中电集团49所、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奥瑞德蓝宝石深加工、万鑫石墨谷……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机构、企业和主导产业在科技创新城加速入驻和形成,为科技创新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

2017年,全球爆发某勒索病毒事件,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天)在国内最早发布事件分析和解决方案。作为一家专攻反病毒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安天守护的网络安全设备覆盖全球数十万台网络设备和逾10亿部手机,连续10年蝉联“国家级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

安天副总工程师李柏松说,2018年安天创新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30%以上。哈尔滨在金融、创新创业和各种补贴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在科技创新城扎根。如今,安天已陆续建起多个研发中心,拥有专利授权近300项。

曾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提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以下简称哈玻院),近年整体迁入科技创新城。在哈玻院复合材料展厅,一款看似平常的复合材料管却有“神奇”功能,经过相应处理后可以把海水过滤为淡水。这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60多个日产水量5万吨以上的水处理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

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哈玻院在科技创新城各项政策支持下,瞄准高端技术研发,把供给优势做大做强。今年一季度,哈玻院实现营业收入11649万元,同比增长40.35%,实现利润总额1707万元。今年内,哈玻院计划再投资建设3个智能车间以增加产能。

在科技创新城生态圈里,围绕产业创新发展的科研与服务配套一应俱全。在科研支撑方面,703所等近200个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院所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与成果支撑;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哈以孵化器、中科院育成中心等20多个孵化器功能各异,并拥有完善的政策咨询、法律等服务体系。

身处科技前沿的大学、院所为何选择这里?哈尔滨工业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林说,科研成果产业化需要人、财、物的配合,其中人的要素高校与科研机构自己就有,财与物体现的则是资金与生产空间,科技创新城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两点。科技创新城已形成对黑龙江科技产业发展来说成熟且适宜的土壤。

“音乐之都”奏响振兴序曲

4月28日,由俄罗斯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执导的话剧《静静的顿河》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这是该剧在中国首次亮相。

话剧《静静的顿河》改编自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虽然演出时长约8小时,但门票早就抢购一空。

作为哈尔滨文化地标之一的哈尔滨大剧院,自2016年运行后,不到一年时间演出近200场。即便今年,演出目录也已排满。曾执掌俄罗斯斯坦尼剧院的阿尔瓦退休后,来到哈尔滨大剧院任艺术总监。阿尔瓦说,是这座城市对艺术的珍惜与尊重吸引着他。

“音乐为哈尔滨打开了通往世界之门。”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聞出版局副局长齐杰这样认为。历史上,歌剧、芭蕾剧等剧种于19世纪末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进入21世纪,哈尔滨在2010年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Music City-Harbin,China)称号,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专业性、国际化和“平民范儿”,被视为哈尔滨音乐不断突破自身、生长升级的密码。

运营仅3年的哈尔滨大剧院已成为哈尔滨音乐文化的新代表,并曾先后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两项国内最高建筑奖项。

在松花江北岸风光秀丽的湿地之中,占地7.2万平方米的哈尔滨大剧院与国家5A级景区太阳岛隔水相望。前者外形设计宛若一颗出水明珠,和周围湿地景观浑然一体。

哈尔滨大剧院有大剧场和小剧场。大剧场高度为56.48米,将自然光引入剧场,以演出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功能;小剧场高度为25.75米,主要满足话剧、室内乐演出,兼顾戏曲演出等。该剧院外部设有人行观光环廊和观景平台,游人可俯瞰周边湿地。

建筑仅是外表,真正吸引人们前来的还是其音乐内核。“要让城市不再只有钢筋水泥混凝土,而是拥有独特的灵魂。”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钱程说。

钱程说,经过精心挑选洽谈,一系列有高含金量及国家级演出水准的歌剧正装点着哈尔滨大剧院的“门面”。2019年,该剧院将上演各类演出100余场,其中包括许多经典剧目,如歌剧《黑桃皇后》《叶甫盖尼·奥涅金》,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

该剧院还从创办艺术节入手,努力提高演出质量,不断打造知名度,力求实现收支平衡。目前两个艺术节已经成型,一是哈尔滨大剧院艺术节,二是哈尔滨之春戏剧节。

哈尔滨大剧院的火热只是近年来哈尔滨音乐氛围和文化重新焕发青春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侯伟说,以音乐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欣欣向荣,正成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猜你喜欢
哈尔滨冰雪科技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科技助我来看云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