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制造企业R&D投资的财税政策效果实证研究

2019-08-21 03:16胡金月朱和平苏梦云
商情 2019年36期
关键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制造业

胡金月 朱和平 苏梦云

【摘要】无锡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其主导产业为制造业。制造业正处于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期,研究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对于促进无锡发展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3-2017的26个无锡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研究财税政策对于无锡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财政补贴能显著增强无锡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税收优惠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论,对无锡制造企业智能化发展路径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 研发投入强度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一、引言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提出“机器人新战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也提出“制造2025”。在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宏观环境下,无锡市在2013年明确建设“智造强市”的目标,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2017年无锡市2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成为全省第一。智能化能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无锡应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本文以无锡26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分别研究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以及假设的提出

(一)财政补贴

González X和Pazó C(2008)提出,基于融资效应和成本效应, 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够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的积极性,一些小型企业在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很可能不会进行研发活动。制造业智能化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并且面临风险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问题。唐清泉等(2008)发现政府补贴能够补偿由于企业R&D创新外部性所导致的成本与收益风险,能够提高企业R&D强度。刘虹等(2012)发现政府补贴会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激励效应,但随着政府补贴的增加会产生挤出效应,呈“倒U型”。孙晓华等(2017)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可以为企业提供研发资金来源,提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可能性和研发投入强度,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1:政府补贴能够增强无锡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

(二)税收优惠

关于税收优惠能否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国内外学者做出了大量研究,但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孙伯灿等(2001)提出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激励作用减弱。但是戴晨和刘怡(2008)以各省市作为面板,得出结论:R&D税收弹性为-0.98,税收优惠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刘放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够减少现金流出,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林志帆和刘诗源(2017)采取了宏微观匹配的实证方法,发现较重的税收负担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负影响。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减税降费,优化税收结构,对制造业研发投入产生一定激励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2:税收优惠能够增强无锡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

被解释变量为研发投入强度,代表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解释变量1为政府补贴强度。解释变量2为所得税费用与利润之比,代表企业实际税负强度,税负强度越低,则税收优惠力度越大。运用逐步回归法剔除不显著变量,最终控制变量选取了企业规模、财务杠杆、成长能力与高管激励。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样本为2013-2017年无锡制造业上市企业,剔除*ST企业、数据缺失企业与实际所得税率为负的企业样本,最终得到26家企业共130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整理。本文通过Eviews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模型设计

为验证以上假设,建立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变量的相关性系数较低,绝对值普遍低于0.3,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描述性统计

无锡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最大值为5.710%,最小值为0.010%,标准差1.397,说明各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平均值为2.787%,远低于世界公认的5%门槛,从2017年无锡市统计年鉴数据也可看出,无锡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1)研发投入力度不够:无锡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26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3%,低于深圳的841.10亿元,上海的539.53亿元,且与德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研发产出能力较弱:无锡研发投入中大多为费用化研发支出,而资本化的支出占比仅为11.34%。无锡2017年专利批准数为28926件,远低于上海的72806件,深圳的94250件,说明无锡创新产出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政府补贴最大值为18.960,最小值为0,标准差为2.083,政府补贴力度在各个企业之间也较大的差异。实际所得税率最大值为62.450,最小值為0,标准差为9.459,所得税优惠程度差异较大。

控制变量中,上市公司企业规模、高管薪酬激励大体相同,但是公司的财务杠杆与成长能力差异较大,财务杠杆均值为44.146,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成长能力均值为21.259,无锡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成长能力较好。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对面板数据进行OLS回归。由表4可知,模型回归结果整体较好,F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财政补贴系数为0.114,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财政补贴对制造业研发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由于研发投入具有正的外部性,企业自身进行研发活动的意愿较低。但财政补贴能够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降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资金压力,通过降低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研发活动的收益率。政府补贴还能够减少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税收优惠系数为-0.019,但是t值为-1.54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税收优惠能提高无锡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但是效果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税收优惠更多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不明显(魏紫等2018)。并且所得税优惠是一种事后激励政策,反应时间较长,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有较长的滞后期。

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与研发支出的关系不显著,财务杠杆越低、成长能力越弱、高管激励程度越高的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支出越高,基本与实际吻合。

五、结论与建议

2018年无锡工业企业产值为15459.54亿元,制造业要进一步增长,需要靠创新驱动来提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对2013-2017的26个无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财政补贴能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但税收优惠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不显著。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建议如下:

(一)继续加大财税政策优惠的力度

政府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锡市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制造2025”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宏观环境下,无锡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优惠的力度,着重于加强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改变制造业处于国际分工中价值链低端的状态,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

(二)降低政府财政直接补贴的挤出效应

(1)加强对于财政补贴申请的管控,提高补贴效率。在智能制造概念火爆,国家给予许多补贴或者专项资金拨款的政策环境下,一些无良企业骗取国家补贴,降低了财政补贴对于制造业的扶持与激励效果。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补贴审批的管理,出台更为严格的申请与审核政策,提高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处罚力度,让非法骗取财政补贴的行为得到抑制,增加资金利用效率。

(2)市场参与资源配置。政府是决定财政补贴对象与研究领域的主体,但政府补贴可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比如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等会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投入政府偏好的研究领域会更容易获得补贴。政府补贴低效的企业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公正竞争,打击其他企业创新积极性。应该让市场更多的参与到制造业的发展中来,改善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防止政府补贴使得产能过剩,提高财税政策的正向促进研发投入效果。

(三)优化税收优惠政策

(1)增加研发过程中的税收优惠。所得税优惠是事后激励,对增加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不显著,应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加强对于研发事前和事中的税收优惠。

(2)加强关于技术人员的个税优惠,这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无锡人才资源较为匮乏,2017年无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研发活动人员为85720人,少于上海的120229人,深圳的281369人。高级人才资源是技术创新中的基石,人力資本质量越高,企业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更高。

(3)加强对高新产业的税收优惠。从2017年无锡制造业的整体结构上看,高新企业仍相对较少。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为6716.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为43.44%。高新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强税收优惠能促进高新企业更好的发展,无锡作为物联网之城,要把握好自身优势,深入两化融合,利用互联网+引领,促进高新制造企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结构优化,为无锡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推动与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González X, Pazó C. Do public subsidies stimulate private R&D spending?[J]. Research Policy, 2008.

[2]唐清泉,卢珊珊,李懿东.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与R&D补贴的政府角色定位[J].中国软科学,2008,(06).

[3]刘虹,肖美凤,唐清泉.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2.

[4]孙晓华,郭旭,王昀.政府补贴、所有权性质与企业研发决策[J].管理科学学报,2017.

[5]孙伯灿,陈卫东,范柏乃.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

[6]戴晨,刘怡.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企业R&D影响的比较分析[J].经济科学,2008,(03).

[7]刘放,杨筝,杨曦.制度环境、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J].管理评论, 2016.

[8]林志帆,刘诗源.税收负担与企业研发创新——来自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政研究,2017,(02).

[9]魏紫,姜朋,王海红.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8,(11).

作者简介:胡金月,女,江南大学商学院会计系2016级本科生;朱和平,男,江南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苏梦云,女,江南大学商学院会计系2016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尤溪县城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思考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美国鼓励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政府行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激励效应研究
财政补贴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