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探索

2019-08-21 10:45缪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专业能力辅导员

缪琛

摘要: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获得普遍认同,在“90后”、“00后”相继迈入大学之际,这支队伍亦需要不断探索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辅导员的“双专能力”是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和“辅导员学科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化专业化能力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通过学科专业基础能力提高与专业对话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借助艺术类高校的专业特点,探索“双专能力”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020-02

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定位及其重要性,各高校已经普遍达成共识。教育部24号令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各高校在实际运作中也主要依靠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已经成了最了解学生且学生最熟悉的教师,是学校和学生之间重要的纽带。

一、艺术类高校辅导员“双专”能力的探索

辅导员从定位上来说,既是学生的管理者,又是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从管理体系上来说,受学院和学生处的双重管理;从晋升路径上来说,可以双线晋升。因此,基于辅导员的多种“双重身份”,摸索一条既符合辅导员定位及职业发展所需,又符合学院、专业所需的“双专能力”建设路径,以期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双专能力”即“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和“辅导员学科专业基础能力”。艺术类高校在学科构成、学生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辅导员“双专”能力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更具可行性。从学生工作的角度,立足辅导员岗位要求,构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方向”;从服务学生专业的角度,构建“辅导员+学科专业”。

1.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理念,构建“专业+”学生服务支持体系。遵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核心,辅导员队伍以“专业+”的方式,在岗位功能的框架内,以搭建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团队”、“精准资助帮扶团队”、“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学生自治管理指导团队”五大学生工作团队为主要路径,形成“一个引导、两个支撑、三个培育”的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专注专业发展、拓展专业能力、探索专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的保障与支持,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专业化的学生工作服务支持体系内得到全方位的教育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以普及艺术通识基础为方向,通过“专业+”提升辅导员与专业对话的能力。艺术专业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师徒”的性质,这点让人不禁想到英国高等教育中的“导师制”。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每个学生在学院有个人导师(personal tutor),在系部有学习导师(study director)、学业导师(supervisor)。“个人导师”会不定时地与学生交流,会从学期一开始就询问、辅导、跟进学生学习进程的反馈,辅导员类似于“个人导师”这部分的职能,但是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没有所带班学生相应的学科背景,只能承担了解学生出勤等表面的情况,无法像“个人导师”那样进行辅导或有效咨询。但是,对于艺术类高校而言,优势在于艺术的共同性。

二、“双专能力”培育的基本路径

1.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提供基本保障。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统一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从事该项工作的多支队伍必须打破壁垒、协同合作,要在高校的整个系统内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切实发挥育人的作用,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要将思想政治育人作为本职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系统育人的环境与氛围。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准则,通过合理分工、权责配置、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避免责任不清、交叉空白的现象,才能为各项具体的育人措施的实施提供保障。

2.推进学生服务信息化,提供空间支持。协同多部门共同搭建学生服务网络,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学生服务网络。围绕学生事务工作、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等内容,建设线上“学生服务平台”和线下“学生中心”,优化事务性工作效率,将可以运用技术性、程序性手段解决的学生事务,在服务网络中予以处理。畅通面向学生的信息发布通道以及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传统层层转达式的信息公布方式,提供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与学生零距离的信息传递平台。通过梳理学生工作中可流程化、程序化的工作内容,减少事务性工作占用辅导员精力的比例,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帮助辅导员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

3.建立“学生工作服务中心制”,提供成长养分。辅导员的职业功能是每一个辅导员都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每一名辅导员也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寻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以實现辅导员自身职业的同步发展。根据制度要求,每个团队由若干名教师及若干支学生团队组成,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岗位职责和职业发展规划加入“学工专业团队”,依托平台资源提升专业化的发展能力。各中心团队成员原则上要求跨学院构成,能够立足岗位,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集中研究、分别推广的形式,开展项目管理和课题研究,做好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和大学生活中的领路者,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指导。

4.进行专业化带班探索,提供对话深度。一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在职业选择时初步具备了关注职业生涯长远发展与自我实现的意识。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将个人发展的眼光放置长远,将自身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这对于辅导员的“辅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多数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进入大学前已经进行了数年的绘画学习,专业性从入校即有所体现,因此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发展更明显。从职能部门和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角度来看,专业化带班模式相较于按年级带班的模式,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也是工作思维的挑战。因为它将辅导员的工作从“按阶段”变成了“按专业”,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条理,使辅导员工作一下子覆盖了全年级,这在转变初期可能会给辅导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增加一些工作量,从而产生不适应。但是,专业化带班模式能够为辅导员纵向、系统地了解专业提供可能性,也更有利于辅导员巩固和发展自身的艺术素养,参与到学科专业的发展实践中去,能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咨询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英国高等教育中“个人导师”和“学习导师”的功能。专业化带班模式在艺术类高校中的探索具有可行性,利弊之比较也仍需时间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2]马成瑶.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8,(8):86-90.

[3]徐敏华,崔勇勇.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2):60-63.

[4]岳海洋,盖钧超,周全华.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85-89.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专业能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