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手段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2019-08-22 04:29顾恒
消费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技术

顾恒

摘要:本文从典籍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关系入手,说明了典籍博物馆对图书馆的渊源。此后又从以典籍博物馆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说明了新技术对图书馆中的典籍这一传统文化载体的传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典籍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国家典籍博物馆 传统文化传承 新技术

1937年,时任北平研究院院长的李石曾发表演说,其中有“图书是文字的博物,博物是实物的图书。”阐述了图书与博物的紧密关系。诚如李石所言,典籍博物馆与图书馆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就是英国博物院图书馆而大英博物馆现有建筑的前身是伦敦大英图书馆:又如汪东波主编的《公共图书馆概论》中有:“博物馆和图书馆作为不同的文化现象,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历史上互相联系、互相融合。”这是关于博物馆和图书馆关系最明确的表述。现阶段许多图书馆纷纷在图书馆内设立了典籍博物馆,例如吉林省图书馆内的吉林省典籍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内设立的湖北典籍博物馆等等。典籍博物馆的建立,对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都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2012年8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国家图书馆加挂“国家典籍博物馆”牌子的通知》(文人函[2012]1238号),在国家图书馆加挂“国家典籍博物馆”牌子。国家图书馆在传承传统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又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窗口。

国家典籍博物馆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以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国家级博物馆。它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华典籍文物的收藏中心、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典籍文化的研究中心、世界典籍文化的交流中心、文化教育基地和公众文化休闲中心,是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播基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源泉,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家典籍博物馆为社会搭建了展示中华典籍文化的系统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

自2014年开馆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先后在馆内举办传统文化类展览70余场,接待观众300余万人次,每年平均媒体关注度提升率高达15%,其中应用诸多先进技术手段的《甲骨文记忆展览》更是在2016年获得国家最高陈列奖项——全国十大陈列精品推介奖,真正践行了习主席要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的指示,在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完成如此重要的传统文化推广任务,取得如此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中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典籍博物馆定义为核心业务。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新技术手段,从各个方面助推了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

一、智能照明技术,助力古籍陈列展示

国家典籍博物馆智能照明系统是一套基于dali协议的,全部由LED光源组成的博物馆专用照明系统。DALI(DigitalAddressableLightingInterface)是国际公开规格的照明控制通信协议,通信速度为1200BPS±10%。主要用于多个荧光灯以及LED照明的调光控制。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基于这种协议的灯具,具有可以独立对每个灯具进行远程控制调光的功能,即可以远程实现亮度,色温,设备开启关闭等的控制;LED就是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统称,国家典籍博物馆中使用的LED光源,色温为3000K,无红外线和紫外线,显色指数达到90以上,是对光明感的有机质文物最好的光源。国家典籍博物馆的智能照明系统将DALI协议应用在LED照明燈具上,并且针对不同展览和不同文物进行了个性化的编程。当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对光敏感的文物,就可以将文物区域平均照度远程调整至低于50Lux,保证文物的安全,通过设置人员捕捉模式,当有观众靠近文物时,灯光自动调亮至50Lux,即保证观众可以看清文物,又符合国家文物局相关安全文件规定的标准。而由于没有观众的时刻,文物平均照度可调低,文物累计总曝光量就会显著降低,进而增加了文物的安全陈展时间,确保了文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观众见面。而且智能照明系统还会通过DALI协议发送R232信号给其他设备,比如音频播放系统等,这样当观众靠近文物时候不仅仅是可以看到灯光亮起还有与照明同步的文物说明音频也开始播放。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不仅仅是文物得到保护,观众体验提升。这种控制精确到每一个灯具,时间也精确到毫秒,为开启和关闭灯具提供了精确控制的可能,精确控制开启、关闭就可节约大量的电费。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即保护了文物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还给了观众一种更好的博物馆观展体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

二、环境监控系统确保古籍的安全陈列

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了确保古籍陈展的安全,在筹备阶段就对陈列环境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展厅具备恒温恒湿功能,并且要求对有害气体进行应急排放,同时过滤掉细颗粒物等,尽可能的保障文物的安全。例如国家典籍博物馆各个展厅的温度都可以控制在20-22摄氏度,各展厅的湿度都可以控制45-55.各个展厅的气体过滤装置均可以实现对PM2.5细颗粒物的过滤,所有展厅均配备有强排装置,在室内有害气体超标时,可以主动开启,在第一时间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仅仅有这样一套主动防御系统,已经可以很好的对展厅环境进行控制,但就像有了施工队在施工,还需要监理实时监控每一个流程,才能确保施工没有偏差。国家典籍博物馆还有一套针对环境状况的监控系统,这套监控系统24小时,全年不间断的对展厅的各项环境数据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超过设定值的数据出现,则会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这套闭环环境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反控展厅环境控制系统,它的角色相当于一个工程中的第三方监理。有了主动展厅环境监测并控制展厅环境的基础环境控制系统和独立的闭环第三方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人工方式相互补充,保证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厅环境和展柜环境的稳定,确保了文物环境安全。而文物展柜则是被称为文物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同样具备湿度调节功能,可以恒时保证展柜内湿度为50。所有展柜采用超白夹胶玻璃,即可以抵抗高强度的破拆和破坏,保证不法人员,无法在10分钟内,不采用大型破拆工具,接触到文物。它还可以阻挡有害光线,如紫外线和红外线等进入展柜的文物陈列区域。展柜的锁具基于最新的计算机辅助制造锁具,互换率达十亿次,并且具有金字塔型管理功能。展厅和展柜均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打造,以此保证了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的文物陈列安全,使文物在被展示的同时,不用担心文物安全问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新媒体互动手段增强古籍陈列体验

新媒体手段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中被广泛的应用。这种应用即体现在直观的与观众的互动呈现方面,也体现在对新媒体设备的管理方面。在与观众互动方面,有在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推介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甲骨文记忆》展览的序厅投影互动场景。这套系统由3路1.4万流明的高清投影机和小型触摸屏幕组成。整个互动场景占地600平方米,高9米。3路投影机分别为顶部,前部前景和前部后景投射图像,触屏系统则为人机互动提供界面服务。观众可以操作触摸屏来进行模拟占卜操作。而几路触屏则会通过不同的动画演示进行占卜模拟演示。以直观且震撼的方式告诉观众甲骨文的起源故事。当观众不对触屏操作的时刻,几路投影分别播放引导动画,并且场景中还有大量静态的灯光配合渲染序厅的气氛。这个序厅的互动系统,极大的渲染了展厅的神秘色彩,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参观热情,在观众进入展厅的时候,就调动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望:此外还有展厅中的“甲骨文互动书写打印系统”。它是一个应用触摸屏进行互动书写界面并将输入结果以彩色方式输出出来的观众人机交互系统。它内部内置了与姓氏、生肖等对应的数十个甲骨文文字,并且还有好玩的卡通动画作为装饰。观众可以用手指在屏幕上模拟书写,然后系统会按照观众书写的好坏程度进行评分,如果观众对书写的结果满意,就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书写作品,打印成彩色的A4印刷品带回家。这个打印系统深受观众的欢迎,经常可以看到观众在屏幕前排队打印的场景,它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教会了观众如何书写甲骨文,实现了要观众把传统文化带回家的目的。再有就是国家典籍博物馆留影系统,它就是一个简单的,背景是国家典籍博物馆的互动照相系统,观众可以在它前面留影,然后通过二维码或者邮箱方式发送给观众或任何人。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却实现了单日发送近千张的拍摄和发送量,对国家典籍博物馆的推广作用很大,而国家典籍博物馆就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它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可想而知。在对这些呈现项目和设备的管理即新媒体设备的管理方面,新技术手段同样出色。所有的新媒体设备全都被中央控制系统进行管理。每个项目可以定时的开启、关闭。管理员可以使用pad实时的控制项目的演示状态,比如播放进度,声音大小等等。所有的设备之间有光纤、双绞线或WIFI实现星型链接至中央控制服务器。服务器中控软件系统则实时监控着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果有一个设备工作状态出现异常则会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检测和维护,如果管理人员想了解,甚至可以查询每个投影机灯泡的寿命剩余。正是通过这套中控系统,数百台的展厅新媒体设备,只有一名兼职维护人员就完成了管理和基础维护。这就为国家典籍博物馆运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传播传统文化所需要的人力投入。

四、智能讲解系统把古籍的故事讲出来

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最新的方式就是要把它的历史、含义、重要性以故事的形式给讲出来,这样人们才能通俗的了解它,才能更加透彻的领悟其中的真谛。国家典籍博物馆中配备了智能导览装置,并且免费提供给观众使用。这种智能导览装置不同于传统的需要输入代码的导览机或者需要扫码的微信导览装置。它他们全部基于主动RFlD技术,每个导览机终端都内置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各个展厅的地图,存储了重要展品的信息。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厅内的重要文物或者通道入口等位置都设置有主动RFID信标。观众可以手持智能导览机,通过触控导览机的屏幕,以音视频等形式了解不同展厅的陈展内容,或者重要文物,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去观看哪个展览或者去了解哪件文物,即可以实现室内的导航功能。如当观众提出想去看看哪个文物的时候,智能导览机就会依据最近的几个RFID信标位置,获知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且计算出从当前位置如何到达观众想去看的那个文物所在位置的路线。并且在观众按照路线移动的时候还可以实时的进行路线修正。当到达文物时,智能导览机会根据文物的主动RFID信标信号,触发导览机播放事先录制好的音视频信息。这种智能导览机的管理系统,还会对观众的类似需求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大数据。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管理者可以对这些数据分类,从而了解到哪个展览观众最喜爱观看,哪件文物最受观众欢迎,哪条路线经过的观众最多。这些数据信息将会被博物馆的策展团队作为日后策展的依据,以便于筹备更加符合观众需求的展览,讲好文物的故事,更高效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五、文创衍生产品把典籍博物馆带回家

文创衍生品经营与销售是一种可以使博物馆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典籍博物馆的文创衍生品中有一些采用新技术手段打造的衍生品,非常消费者欢迎。例如采用AR技术的书法临摹套装。这套书法临摹套装将一些典籍博物馆知名古代藏品的书法字体提取出来,制成传统的拓写字帖,同时配套推出基于阿里火眼技术的APP软件。当消费者用这款APP扫描字帖之后,就会激活增强现实系统,软件会智能识别被扫描的是哪件藏品中提取出来的元素,消费者可以互动的选择播放藏品背后的故事,了解藏品的历史,字体撰写者的传说,获取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可以选择直接播放著名书法大师讲授如何撰写这个字的视频。从而尽快上手,有针对性的撰写被扫描的文字。像类似这样将新技术手段用于文创衍生品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文创衍生产品具备互动性,增强文创衍生产品的趣味性,使文创衍生产品更具实用性,使文创衍生产品可以走出博物馆来到观众家,实现了即使观众不在博物馆也可以将博物馆的传统文化信息带回家这个目的。同时也为博物馆经营者提供了经济回报,以便于继续创造更好的文创衍生产品,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互动互补关系,更加实际的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播。

六、文创衍生产品更真切的了解文物

典籍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一样,即便是采用了诸多新手段和技术,但是受限于文物保护的要求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位到馆观众清晰观看古代文物的要求。观众不能接触文物,文物照明要求平均照度不大于50lux,文物存藏环境温度为20-22摄氏度,甚至展厅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都有要求。这些苛刻的要求会对观众造成诸多不满意。比如观众无法碰触文物没有直观的文物感受,不能全面的了解文物,白天室外照度数万lux,观众进入照度只有50lux的室内,会出现暗适应现象看不清文物;环境温度只有20-22度,夏天进入展厅的观众普遍觉得很冷:还有由于对展厅气体环境的要求,要限制进入展厅观众的数量。那么如此看文物太累了,观众闲麻烦,干脆不来博物馆了。这严重影响了,将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此时对典籍文物进行完美复制,并开发成文创衍生品,反而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例如典籍博物馆开发的《积古图》复制品,就采用最先进的手段进行了扫描复制。对于文物的扫描不像我们传统理解意义上手机拍照那么简单,它需要在全流程中采用色彩管理技术才可以实现和文物无偏差的复制。首先要采用分光光度计对扫描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各种精密调整,然后控制非接触扫描的光源和输入光源等等最终才能复制出可以乱真的复制品。观众拿到了这种应用最先进技术手段复制的古典典籍文物复制品,就好似拿到了真的文物一般。未来还有开发更多的数字复制品。与其他博物馆的此类数字复制品一样,在制作时采用的照明光源显色性,远高于展厅中文物照明灯光:数字记录设备的色深与细节还原度远超人眼:制作出來的app影像可采用量子点屏幕还原。届时观众只要在家中,点击手机,使用app,就可以看到清晰的文物,可以放大缩小观看文物的纸张细节,可以观赏字迹的书写特色,并且通过互动功能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所以与其去排队,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变,观看一眼昏暗不清的文物,真不如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app更多、更好、更深入的观看文物。这大大提升了文物的可观赏性,给观众带来了便利,而正式这种提升和便利使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高效。

从上面诸多新技术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新技术手段已经在各个方面渗透进入博物馆行业之中。这种渗透从传统文化传播的策划者开始到终端受众面前,可以说是已经贯穿于传统文化传播的始终。而那些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产业,正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持下,以多样的手段,迅猛的速度,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繁多的功能设定,有趣的呈现方式,便捷的使用步骤,逐步出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正是以新技术助力传统文化的新兴方式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利益,从而导致更多人才和大量的资本不断的投入其中,继续不断的壮大了更多的用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由此可见新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中根本的、核心的、不可替代的手段,而在它作用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力量也是显著的,不可估量的。

综上所述国家典籍博物馆在新技术助力之下,对传统文化传承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图书馆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窗口。而且除了上文中所述的两家已经开放接待观众的省级典籍博物馆之外,还有如江西省图书馆筹建的江西省典籍博物馆等数家各个级别的典籍博物馆已经在规划或正在筹建。未来这些典籍博物馆将陆续发挥它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提升各大图书馆的陈展专业水平,让更多的典籍走出深闺与观众见面,把典籍背后的故事更生动的讲给观众,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不得不提的是,从开馆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还有文创产品的销售,满足观众多元文化进阶需求的收费展览等陆续推出,这带来对应的经济效益也有提高。典籍博物馆的未来良性发展将给国家图书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当经济效益凸显时,就不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本投入,进而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保持目前个良性发展势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典籍博物馆将会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中坚力量,为全民族实现文化自信做出突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新技术
互联网和新技术下的资产管理业务变革与创新
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新技术让我们不断接近新闻真相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警惕“新技术”背后的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