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节效应模型的外贸出口增长与流通业增效关系研究

2019-08-23 05:28李冬冬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6期

李冬冬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外贸出口增长对流通业增效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即从战略产业论的角度看,外贸出口增长是流通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流通业增效的最终目的之一。从国际贸易学的角度看,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能源消耗强度、成本利润率等严重影响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商品竞争力的强弱制约着外贸商品出口的增长。文章采用中国入世后2004-2017年批发零售业的年度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和调节效应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回归结果进一步支持该假说,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调节效应模型   出口增长   流通业增效   批发零售业、

现代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流通业的发展得益于开放程度的提高。以零售业为突破口,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巨头80%已经打入中国市场。虽然流通业内外资之间、外资之间、内资之间存在激烈竞争,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流通的现代化步伐,弥补了流通发展阶段资金的不足,提高了中国零售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引进了多种业态和交易方式,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外贸出口的增长与流通业的对外开放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外贸出口增长与流通业增效究竟存在什么关系,能否借助联立方程组或者调节效用模型,从流通业中商品特征明显和开放体系比较完善的批发零售业的数据中寻找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经济效益问题一直是流通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根据分析视角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角度:一是对降低流通费用的分析。马克思最早在资本论中讨论了流通费用的问题,把商品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随着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通过交易费用、信息成本等共同构成了新的流通费用概念。二是对商业活动效益的研究。何国栋、冯东升为代表宽派认为,商业经济效益应同服务宗旨联系起来,既包括经济效果,又包括政治效果。杜国璋则认为,商业经济效益是经济范畴,“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组织商品流通,以最少的劳动占有与劳动消耗,和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取得合理的利润”。三是对流通产业绩效问题的探究。流通产业绩效是指流通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等方面所达到的具体现实状态。在SCP范式下,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因此,主张政府对市场结构进行干预。芝加哥学派则反对哈佛学派提出的决定观点,认为市场绩效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SCP范式的分析,流通产业绩效与流通市场结构、流通企业行为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流通业增效评价指标的文献在数量上略显不足。2003年宋则、张弘等通过采用穷举法,对罗列出120个初始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和简化,最后对指标体系的最终指标进行简要分析。2005年李飞、刘明葳在选择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16个指标的权重,给出了各个指标现代化水平的具体数值,建立了一个可供使用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宋则等2014年从宏观、中观、微观、影响力、贡献度、批发、零售等方面设计了流通产业七大类指标,59个一级指标、438个二级指标和若干核心指标,但众多的指标选择存在冲突和矛盾。

从传统贸易经济的角度讲,国际贸易起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提出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折衷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的结果。以批发零售为突破口,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外资的引入,弥补了商业资金的不足,有利于提高零售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技术含量,转变了经营思维和服务观念,这为促进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随着2005年中国流通业的全面开放,外资流通企业一些学者对我国流通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尽管存在诸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但理论界从市场准入、产业链完善、网络优势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一致认为批发零售业具有国际化的可能性。

作为生产型服务业的流通业,其技术、人口、资本等因素是提高流通业生产效率的源泉。从战略产业论的角度看,外贸出口增长是流通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流通业增效的最终目的之一。从国际贸易学的角度看,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能源消耗强度、成本利润率等严重影响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商品竞争力的强弱制约着外贸商品出口的增长。因此,本文从流通业中商品化特征明显和开放体系比较完善的批发零售业的数据出发,采用调节效应模型来研究外贸出口增长与流通业增效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为避免流通体制深度改革和流通业全面开放对数据的巨大冲击,影响数据平稳性,本文以流通业全面开放的2004年数据为基期,时间跨度为14年,以中国整体性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批發业和零售业的范围与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保持一致。数据来源于2004-201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等,个别年份缺失的数据采用指数平滑法补齐。

外贸出口增长(VOE)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国际商品贸易的特点和数据来源的可获得性、准确性,用货物出口增减额来度量。流通业增效为解释变量,由于流通业包含的产业众多,涵盖不同行业特征和便于不同规模横向比较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在参考企业绩效指标和流通业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用批发零售业生产效率(LP)、资金利用率(Ce)、存货周转率(ITR)、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来度量批发零售业的增效情况。市场开放度(ins)和批发零售产业集中度(K)反映流通业的体制改革程度和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批发零售业出口率(DAE)为调节变量,衡量批发零售业在国际商品贸易中的竞争能力。本文研究中变量的定义、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构建

批发零售业出口额对外贸出口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根据上文分析,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联立方程组来构建模型。

(1)

(2)

在方程(2)的基础上用批发零售业结构变化(MS)与批发零售业出口率(DAE)的交互项来分析对流通业增效(LP)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分析。采用stata10.0软件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VOE最大值24724,最小值-17281。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出口额大幅度减少,而随后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和外贸需求增长,因此,2010同比增长2472亿元。2004年起中国批发零售业全面改革,批发零售业的结构变化趋于稳定,MS最大值20.35%,最小值18.02%正说明这一点。从LP年度数据看得出,批发零售业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004年仅为153.76,2017年为414.72,十多年的时间提高了1.7倍。净资产收益率最小值为48.78%,最大值71.69%,均值61.59%,标准误0.0584。由于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快,存货周转速度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快,资金利用率远大于1。存货周转率DAE均值10.41,平均每月周转一次,资金利用率Ce最大值3.73,最小值2.85,均值3.33。伴随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潜力的释放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批发零售业对外出口量却在下降。批发零售业出口率最大值13.35%,2016年最低,仅为3.92%。流通业市场开放度最大值91.93%,最小值78.55%,均值85.74%。流通行业运行规模庞大,仅靠内部经营积累很难满足生产投资需求,大多举债经营,因此资产负债率偏高。资产负债率最大值73%,最小值69.69%,年平均保持在70%左右。

2.相关性分析。对变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VOE和LP、Ce、DAE、In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40、0.57、0.36,在1%的水平上通过Pearson单侧检验,进一步证实方程(1)设定的合理性。LP与Ms、ITR、K、DA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68、0.20、-0.90在5%的水平拒绝原假设,方程(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一致。

3.回归分析。采用一般到特殊的程序来建立计量模型,借助stata10.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不同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4所示。方程(1)和方程(2)通过联立方程组回归分析,得到模型1和模型2。模型1以出口增长额VOE为被解释变量,LP的系数139.76、T统计量2.80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批发零售业的生产效率与外贸出口存在显著的促进关系。常数项的T统计量为-1.08,不落在10%的置信区间中,因此常数项不显著。市场开放度的系数为143949.30,T统计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由于商品出口增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批发零售出口率DAE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这说明批发零售出口率的变化对出口增长额的变化的作用不明显。

在模型2中,流通业增效尤其是批发零售业增效受批发零售业资产负债率、批发零售业出口率、存货周转率的作用明显,从模型2的回归系数和T统计量可以进一步证实。常数项C的T统计量为-1.87,在10%的水平上显著。批发零售业资产负债率的估计系数为2145.60,T统计量2.13在10%的水平上显著。批发零售出口率DAE估计系数2579.52,这表明DAE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生产效率将增加25.80万元/人。存货周转率ITR估计系数7.10,这表明ITR每年上升一次,批发零售业生产效率将增加7.10万元/年。ITR的T统计量为8.19,在1%的水平上显著。批发零售业结构变化的估计系数为805.62,T统计量不显著,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批发零售业结构变化的衡量指标不够全面,由于规模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数据的不可靠性,用批发零售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总产值比是不够合理的。二是批发零售业增效的指标数据是源自于微观经济中企业数据,增效指标的选取有点单一,解释力度略显不足。

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将批发零售行业中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全面联系在一起。ROE既与流通业增效情况息息相关,又能提高批发零售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选用ROE作为控制变量。模型3是加入批发零售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控制变量的计量结果。加入控制变量后,MS的估计系数为3361.33,T统计量在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资金利用率Ce、存货周转率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资产负债率K、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估计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上显著,这与理论分析保持一致。

在方程(2)的基础上用批发零售业结构变化(MS)与批发零售业出口率(DAE)的交互项来分析对流通业增效(LP)的调节效应。如果交互项显著,则说明批发零售业出口率(DAE)对流通业增效(LP)具有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如模型4所示。从模型4的结果来看,加入交互项MSDAE后,MS的估计系数比模型3的更大,T统计量变得更加显著。MSDAE的估计系数为正,T统计量7.58在5%的水平上显著性,这说明交互项对流通业增效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批发零售业出口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流通业的增效。DAE、ITR、ROE的T统计量均比模型3变得更加显著,对LP的解释程度进一步加强。

4.稳健性检验。针对上文5个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批发零售业出口增长对批发零售业的增效的促进作用,通过经济理论和实证检验得到支持。两者关系能否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施瓦泽原则选择滞后阶数等于1。在1%的显著水平下,批发零售业增效不是出口增长的原因的原假设被拒绝。在5%的显著水平下,出口增长不是批发零售业增效的原因被拒绝。根据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互為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