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管留置延迟排气治疗稳定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

2019-08-24 06:33汝触会陈爱凤徐俭朴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细管抽气自发性

何 飞 汝触会 陈爱凤 徐俭朴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是常见的胸膜疾病,其中男性发病率18~28/10 万,女性发病率1.2~6/10 万[1]。大多数PSP患者通过内科治疗可得到治愈,常用的传统方法有胸腔抽气、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等[2]。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细管留置排气治疗PSP 越发广泛[3],同时有研究发现延迟抽气治疗PSP 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4]。本研究采用细管留置联合延迟排气方法治疗稳定型PSP 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稳定型PSP 患者82 例,均符合英国胸科协会2010 版自发性气胸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采取前瞻性成组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PSP 的诊断标准且有突发胸闷、胸痛症状;(2)肺压缩范围>20%,未经治疗;(3)属于稳定型气胸:血压正常、呼吸频率<24 次/分、呼吸室内空气氧饱和度>90%、心率60~120 次/分、两次呼吸间说话成句[5];(4)年龄在16~60 岁。排除标准:(1)继发性自发性气胸;(2)不稳定型气胸;(3)无胸闷、胸痛症状者;(4)双侧气胸、合并液气胸、血气胸或近3 个月内有同侧气胸病史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持续高流量吸氧等一般处理。观察组在气胸发生72h 后(从突发胸闷、胸痛症状出现算起)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细管(细管为中心静脉管,厂家:Arrow International,Inc.型号ARROW CS-24706-E)抽气,每天1次(抽气量首次600mL,后每次不超过1000mL),每次抽气完后用肝素帽封管。对照组使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气方法(使用气胸针胸腔穿刺抽气,抽气完后拔除气胸针),在入院后2h 内行胸腔穿刺抽气,每天1次(抽气量首次600mL,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当肺压缩<20%后不再行胸腔穿刺抽气,继续高流量吸氧。每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若症状进行性加重,复查胸片肺压缩增大,或转化为不稳定型气胸时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或外科手术治疗,视为抽气治疗失败。

2.2 观察指标 肺有效复张时间:从第1 次抽气时间算起至X 胸片提示肺压缩<20%需要的时间。肺完全复张时间:从第1 次抽气时间算起至X 胸片提示肺完全复张需要的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每组抽气治疗成功例数与每组病例总数比例,抽气治疗失败同2.1 描述。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时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及肺压缩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注:对照组使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气方法;观察组在气胸发生72h 后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细管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1 41年龄(岁)34.60±5.35 32.70±4.98性别男35 39女6 2体质指数(kg/m2)23.60±2.10 22.90±4.20肺压缩比例(%)58.70±3.50 57.30±5.60

3.2 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比较 观察组成功复张39 例,对照组成功复张33 例。观察组肺有效复张时间和肺完全复张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41 例中有效39 例,无效2 例,有效率95.12%;对照组41 例中有效33 例,无效8 例,有效率80.4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复张时间比较(天

表2 两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复张时间比较(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照组使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气方法;观察组在气胸发生72h 后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细管

肺完全复张时间4.08±0.84*6.33±1.02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9 33肺有效复张时间2.85±0.78*3.97±1.13

4 讨 论

PSP 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好发于无基础疾病的健康高瘦人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持续高流量吸氧、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胸膜固定术及外科干预治疗等[1-2]。临床上对于稳定型PSP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持续高流量吸氧及胸腔穿刺抽气治疗。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气方法,需要反复置入穿刺针抽气,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同时反复穿刺也增加感染的风险。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等细管一次性胸腔留置定时抽气,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同时临床疗效显著[3]。另一方面,对于PSP 治疗时机选择的相关研究较少,各研究对气胸早期排气的时间设定基本在72h 内,但延迟排气时间各个研究略有不同,大致设定于气胸发生后的3~7 天,而结果均提示延迟排气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率及减少气胸复发率[4,6-7]。延迟排气有利于较长时间保持破口内外压力稳定,促进气胸破口组织愈合,避免了早期排气所致压力不稳定导致的破口再次扩大,肺复张受阻。故目前临床上大都采用延迟排气方法治疗PSP。本研究入组的病例均为稳定型PSP,临床症状平稳,气胸破口大都已闭合,所以确定延迟排气的时间为72h 后,而非1 周后。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肺有效复张时间、肺完全复张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故对于稳定型PSP治疗采用细管留置延迟排气方法可有效缩短肺复张时间。

猜你喜欢
细管抽气自发性
抽气对HL-2A装置偏滤器靶板热负载的影响研究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抽气负压发酵法对丁酸梭菌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抽气通道性能理论研究
神奇的细管“抽水”实验
参考答案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