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少帅》研究述评

2019-08-24 05:58喻赛琼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少帅研究述评张爱玲

喻赛琼

摘    要: 《少帅》是张爱玲20世纪60年代的英文作品,是其晚期代表作之一。目前张爱玲晚期小说创作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被称为“自传三部曲”的《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关于《少帅》的研究讨论较少。本文回顾梳理既有成果,反思现有研究状况,提出一点新的见解。

关键词: 张爱玲    《少帅》    研究述评

《少帅》是张爱玲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文作品,是其晚期小说中的代表。从张爱玲晚期自传小说写作的整体脉络来看,此书具有重要意义,是解读其晚期创作的一把钥匙。目前张爱玲晚期小说创作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被称为“自传三部曲”的《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关于《少帅》的研究讨论较少。本文回顾梳理既有成果,反思现有研究状况,提出一点新的构想。

一、关于张爱玲后期生活及创作的研究

关于张爱玲的后期生活及创作,不少相关书信资料已整理出版。夏志清编著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1],庄信正编著的《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2],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的《张爱玲私语录》[3]和宋以朗的《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4],收录了不少与张爱玲的通信,涉及张爱玲后期生活、写作等情况,成为后来张爱玲研究者倚赖的信史资料。其中《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及《张爱玲私语录》有不少内容涉及张爱玲晚期作品创作、出版情况,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信件较为琐碎混乱,且信件的非全面展示限制了其价值。2018年7月,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在接受南都实习记者林兰英的采访时说,张爱玲书信全集仍在整理中,目前已整理90万字[5]。无疑,张爱玲书信全集的整理出版对研究者较为全面真实地认识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及创作情况很有价值,引人期待。

与张爱玲晚期生活与写作相关的专著还有美国学者司马新的《张爱玲在美国:婚姻与晚年》[6],介绍了张爱玲离沪后四十多年的生活和作品,以及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的婚姻生活,提供了不少张爱玲晚年生活的新资料。

除以上材料外,华东师范大学2009级博士张惠苑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撰了《张爱玲年谱》[7]。因张爱玲作品创作、发表较为复杂,相关史料未见全貌,年谱编撰难度不言自明。作为第一本张爱玲年谱,此书具有重要意义。年谱以时间为线索,在介绍同时期国内国际大背景的基础上对张爱玲复杂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著述情况做了相关考证与介绍。“比较重要的史料出处加以注释;对资料中错误较多,存在争议、未成定论的事实加以考证说明;对一些事件的背景加以说明”[7](3)。此外,张爱玲的许多未发表作品均在其去世后重新整理发表(如《少帅》),张惠苑有意识地編撰附录,对张爱玲去世后的相关事实加以编录,有助于梳理张爱玲的作品全貌及了解相关市场反应。

二、专论《少帅》的研究

在《少帅》的现有研究中,除《〈少帅〉:反传奇的传奇叙事》[8]与《时光兔窟:张爱玲〈少帅〉中的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9]外,少有对《少帅》的专门研究,但较多涉及张爱玲小说创作整体与后期《小团圆》《雷峰塔》《易经》等作品。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作家生平与创作关系上,尤其是对张爱玲创作题材、内容的研究,也有部分论文深入讨论其晚期艺术风格并予以概括、详细论证其晚期创作的艺术地位及评价。

在传统研究角度中,林幸谦《张爱玲“新作”〈小团圆〉解读》[10]认为《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力图将小说中有关女性情欲书写、堕胎叙事并主题意旨等问题与相关传记资料联系起来“重组表述”。文章对作品中大胆细致的情欲书写作出分析,认为张爱玲笔下盛九莉这种爱情中的肉欲与性爱书写,充分体现了张在女性情欲上的自信心,摆脱旧时女性叙事在情欲方面受到压迫的苦境。许子东在《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11]中以“女主人公不顾一切爱上显然不该爱的男人”为核心,结合张爱玲、胡兰成的恋情实际,分析《小团圆》中盛九莉、邵之雍之间的恋爱前提、经过与结果,认为“爱上你的敌人”或“敌视你的亲人”,是张氏晚期小说的基本主题。王德威的《雷峰塔下的张爱玲:〈雷峰塔〉、〈易经〉与“回旋”、“衍生”的美学》[12]通过对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和《易经》及其他文本的比较阅读,认为张爱玲以重复书写发展出一种“衍生”(derivation)“回旋”(involution)的美学。

郑思《隐含作者张爱玲的叙事策略》[13]借用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经典叙事学概念,以张爱玲在早晚期作品中传达出的隐含作者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全面理解并肯定其晚期文艺实践。王婉如《作为创伤疗救的小说》[14]认为,张爱玲藉由“重写”作为自身创伤疗救和旧作的改写过程,家族和婚恋等生活经验和日常体验一再重复出现在文本的叙述中,透过情结演绎、改写机制、记忆补偿及悲剧冲突展现及疗愈自我。

此外,萨义德“晚期风格”概念的引入为张爱玲研究打开了新突破口,此类研究多注重晚期自传性写作的整体考察。“二〇一〇北京张爱玲纪念研讨会”设立“张爱玲的晚期风格”专场,后成书为《张爱玲的文学世界》[15]。陈建华、吴福辉、格非从“晚期风格”、作品宽度与深度、叙事策略等方面对“自传三部曲”、《异乡记》进行了讨论。在引入“晚期风格”概念进行分析的相关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宪瑜的《张爱玲“自传三部曲”与所谓“晚期风格”》[16],她以《小团圆》《雷峰塔》《易经》为中心文本,从“孔教中国”“现实中国”、结构问题与小说学三方面讨论“自传三部曲”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切入视角独特和文本分析细致精辟,此文在目前张爱玲晚期作品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程小强的《张爱玲晚期文学论》[17]是第一篇整体考察张爱玲晚期文学的博士论文,他借助“晚期风格”理论分析了张爱玲前期与晚期文学的互动性关系,在张爱玲的文学文本和生命经历中发现内在关联,揭示了张爱玲晚期文学缺乏开拓、为人与为文均存在失误和以文学的笔法写人生的创作特点。同样运用“晚期风格”理论分析张爱玲晚期创作的,还有李淼然的《张爱玲晚期自传小说与“晚期风格”》[18]。作者从反复书写的焦虑、自我放逐与不合时宜、未完成的印象分析张爱玲晚期自传小说的写作动机、内容与形式,角度较为新颖,但以“晚期风格”为切入的分析多表现为对张爱玲生平、作品的概括和归纳,未深入研究其实质。

在论及《少帅》的研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晞乾的《〈少帅〉考证与评析》[19]。他在充分运用史料的基础上考证了《少帅》的創作历程,通过对《少帅》中反映的历史与实际历史作对比进行了史料考证,并通过文本分析进行了文学索隐,探讨了《少帅》跟《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关系及赵四小姐年龄的问题,可称为《少帅》分析研究的起步。

三、结语

前人对张爱玲的晚期创作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在尝试梳理分析她的创作过程及创作心理、研究她的晚期作品“平淡而近自然”的美学风格等方面颇有成果。但在较为核心的作家创作心态方面,结合相关理论及实际的透彻分析不够,且《少帅》作为张爱玲最晚出土的遗作,面世时间较短,专家学人对其关注较少。

据文献资料分析及不同文本的对比,可知《少帅》中部分内容尤其是情欲书写,均指向作者本人的生活情感经历,是部分自传性书写。如何从分析《少帅》中的自传性情欲书写入手,在此基础上探究张爱玲晚期自传小说的创作心态,试图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晚期张爱玲,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可以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张爱玲,庄信正.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3]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4]宋以朗.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

[5]林兰英.宋以朗:看到张爱玲这张未曾公开的照片,我很想和她交朋友[DB/OL].https://mp.weixin.qq.com/s/Y_ cx0e6yAJDgHyW-LOrZYg,2018.11.20.

[6]司马新.张爱玲在美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7]张惠苑.张爱玲年谱[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8]程小强.《少帅》:反传奇的传奇叙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05).

[9]程小强.时光兔窟:张爱玲《少帅》中的封闭空间与时间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6).

[10]林幸谦.张爱玲“新作”《小团圆》的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04).

[11]许子东.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J].文学评论,2011(02).

[12]王德威.雷峰塔下的张爱玲:《雷峰塔》、《易经》,与“回旋”和“衍生”的美学[J].现代中文学刊,2010(06).

[13]郑思.隐含作者张爱玲的叙事策略[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4]王婉如.作为创伤疗救的小说[D].北京:北京大学,2011.

[15]止庵、陈子善.张爱玲的文学世界[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16]李宪瑜.张爱玲“自传三部曲”与所谓“晚期风格”[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17]程小强.张爱玲晚期文学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18]李淼然.张爱玲晚期自传小说与“晚期风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19]冯晞乾.《少帅》的考证与评析[A].张爱玲.少帅[C].香港:皇冠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少帅研究述评张爱玲
九月雨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补正二十五则
———以《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为据
在此刻(电视连续剧《少帅》主题曲)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护花使者”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