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对英语拟声词汇习得的影响

2019-08-24 05:58李冠杰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李冠杰

摘    要: 很多英语拟声词是高频常用词,由于摹声方式和用法与汉语存在差异,高频拟声词汇的习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实验教学,探讨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对增强英语学习者高频拟声词汇习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语音象似性可显著促进学习者对词汇基本义的习得,语义隐喻性可促进引申义的习得,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其综合运用可在接受和产出两方面明显增强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

关键词: 语音象似性    语义隐喻性    词汇习得

一、研究背景

很多英语拟声词是高频词,对高频拟声词的精确把握和有效运用是二语习得的重要一环。由于语音动因具有一定的潜隐性和主观性,拟声词的语音象似性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多被过滤掉了。加之英语拟声词具有名词、动词等明确的词类归属,而非像汉语拟声词那样作为独立词类存在,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拟声词普遍缺乏敏感。

鉴于英语拟声词汇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学习者在习得这些常用词汇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促进拟声词汇的习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资料显示,充分利用语言的动因,包括形式—意义联系、形式—形式联系和意义—意义联系,可促进二语习得(Boers & Lindstromberg, 2006; Pütz, 2007)。形式—意义联系是指语言的音系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象似性是典型反映;意义—意义联系是指以原型义项为核心的各义项间的排列关系,背后是隐喻认知。据此,本文假设,在词汇教学中对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加以利用将对拟声词汇的习得产生积极影响。

二、理论框架

将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运用于词汇教学,主要基于“语言体验性”这一理论基础。“体验性”假说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强调人的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人的感知和运动系统在构成特定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Lakoff & Johnson, 1999)。

语音象似性,从词汇层面上说,指单词的语音和意义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相似性。拟声词作为象似性最直接、最透明的体现,其意义的表达完全来自并且高度体现人的感知系统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词汇教学中对语音象似性的利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充分借助身体经验进行有效认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建立单词音义之间的联系。

语义隐喻性指在多义词的语义网络建构过程中,隐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语义演变的一个主要构建力:一个词一旦产生,语言使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会使用隐喻使其基本意义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隐喻机制的作用过程同样源于身体体验,是基于主观经验或感觉运动经验对相似性的提取。因此,拟声词汇教学中对语义隐喻性的利用,可达到帮助学习者借助身体经验进行有效认知的效果,发挥语义相似性在概念组织中的作用,构建清晰完整的语义网络。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查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的运用是否会对拟声词汇的习得产生影响。具体研究问题为:运用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对目标词汇的接受性习得和产出性习得有何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受试为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共120人,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人。为确保四组受试的词汇水平无显著差异,实验者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附录的《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下称《词汇表》)中随机选取30个单词,编制30道多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对受试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受试的词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F(3,116)=.466,p=.707)。

(三)研究工具

1.实验材料

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选自《词汇表》。实验者参照《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的英文释义,在《词汇表》中确定拟声词137个,从中选取50个单词,请60名同年段非受试写出这些词汇的汉语意思,以评定词汇的熟悉度。50个单词中,33个的熟悉度为0,笔者从中选取10个作为实验材料。

2.测试工具

接受性测试:英文语境下的词汇识别,由20个含有目标词且上下文清晰的句子构成。每个句子考查目标词的一项词汇知识,其中10个涉及单词的基本义,10个为引申义。要求受试将句中目标词(黑斜体标注)的含义用中文表达出来。给出目标词在语境中的正确意思得1分,意思错误或与语境不符不得分,共20分。

产出性测试:汉语语境下的词汇产出,意在考查学习者对目标词的运用能力。采用汉译英的形式,共20个句子,10个涉及单词的基本义,10个为引申义。句中一部分已用英文给出,要求受试根据全句意思将括号内给出的汉语部分译成英文。受试根据语境提示正确使用目标词得1分,未使用或使用错误不得分;与目标词无关的其他错误忽略不计,共20分。

接受性测试和产出性测试各一套。每一项测试的题目涉及的词汇知识完全相同,只是语境和顺序有所差异。接受性和产出性测试考查的引申义不同。接受性测试中所有句子均取自BNC和COCA语料库,部分略有删减;产出性测试的所有句子及汉语译文均来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等几部权威词典。

(四)实验步骤

实验主体部分是用四种不同方式对四组受试分别进行词汇教学。本研究中,自变量是词汇习得模式,包括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两个水平,即利用该因素和不利用该因素。两因素的两个水平共有四种组合,分别对應受试接受的四种处理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组1:利用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首先向受试提示目标词为拟声词并给出基本义,要求受试对其模拟的声音进行模仿和体会,再向受试提供一个英文例句说明用法;其次给出目标词的引申义,要求受试解释各引申义与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转移关系,再逐一提供英文例句说明用法。

组2:仅利用语音象似性。按照目标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排列顺序,逐一给出目标词的几个义项,每个义项用一个英文例句说明用法;在给出基本义时向受试提示该词为拟声词,并要求受试对其模拟的声音进行模仿和体会。

组3:仅利用语义隐喻性。首先给出目标词的基本义,并用一个英文例句说明用法;其次给出引申义,要求受试解释各引申义与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转移关系,再逐一提供英文例句说明用法。

组4:不利用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按照目标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排列顺序,逐一给出目标词的几个义项,每个义项提供一个英文例句说明用法。

受实验可控性的限制,每个目标词仅选取两三个引申义。考虑到语音动因的潜隐性和主观性,在利用语音象似性的实验组,目标词的基本义均采用中英文双语释义(英文释义取自《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实验者对每个目标词的学习时间进行了严格控制,四组的学习过程均被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

词汇学习结束后,四组受试即被要求独立完成词汇的接受性测试和产出性测试。测试未事先通知,并对测试工具的发放和回收予以严格控制。实验者对试卷进行批改,对基本义和引申义两部分试题分别记分,相加后得出总分。然后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由于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分别作用于词汇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因此对测试成绩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总分三项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考查四组受试在目标词产出中的效果。

(一)接受性测试成绩的比较

目标词基本义部分的成绩反映了语音象似性对词汇习得的影响。该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组间成绩均值存在显著差异(F=6.457,p=.000)。为分析差异的具体情况进行的Scheffe检验结果(表1)显示,运用了语音象似性的组1和组2与控制组(组4)之间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同时运用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的组1与仅运用语义隐喻性的组3之间的成绩差异也有统计意义。充分说明语音象似性对拟声词汇基本义的习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标词引申义部分的成绩反映了语义隐喻性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组间的基本义成绩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F=16.749,p=.000)。关于差异的具体情况,表1显示,运用了语义隐喻性的组1和组3与控制组间成绩差异显著,同时运用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的组1与仅运用语音象似性的组2间的成绩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p=.000),充分证明语义隐喻性对拟声词汇引申义的习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词汇测试的总成绩反映了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对多义词各义项习得的综合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F=13.049,p=.000),但差异集中在组1与其他各组之间(表1)。值得注意的是,组2(仅运用语音象似性)、组3(仅运用语义隐喻性)与组4(控制组)之间的成绩差异不具显著性,但与同时运用二者的组1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利用语义隐喻性构建多义词语义网络的过程中,语音象似性因内嵌于基本义,不断被体验与强化;由于基本义构筑于语音象似性之上,有助于受试对语义表征的提取,从而促进词汇提取过程中相关概念的激活。因此,对二者的综合运用可显著增强拟声词汇的习得效果。

将基本义和引申义部分四组间的差异情况加以比较,我们发现:组1和组3间的差别在于是否运用了语义隐喻性,按理二者在体现语义隐喻性作用效果的引申义部分的成绩应该没有显著差异,但实际上组1和组3间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7),似乎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引申义的习得;在反映语音象似性作用效果的基本义部分,组1和组3间的成绩差异理应非常显著,但二者的成绩差异并非十分显著(p=.035),似乎表明语义隐喻性对基本义的习得有一定帮助。对此,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组3的受试在解释基本义与各引申义间的语义转移关系时,即在运用语义隐喻性构建语义网络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体会出目标词的拟声意味,拟声词语义转移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声音间的相似性;对语音象似性的体会将会加深对基本义的印象,使语义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从而促进引申义的习得。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产出性测试成绩的比较

产出性测试各项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间在基本义、引申义和总分三个部分的成绩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F■=13.897,p■=.000;F■=4.494,p■=.005;F■=10.560,p■=.000),但具体差异情况与接受性测试有很大不同。每个部分四组间的差异都集中在组1与其他各组之间,组2、组3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表2),说明单独运用语音象似性或语义隐喻性对词汇产出性习得的促进作用均不太明显,但二者的综合运用可显著增强拟声词汇的产出性习得效果。

單独运用语音象似性或语义隐喻性效果不显著,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词汇产出过程更多受到母语迁移现象的影响。汉语拟声词多用作副词,英语拟声词则为动词和名词;而且就测试工具中摘自权威词典的汉语译文来看,用作动词的英语拟声词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词性均得以保留,但对声音的模拟多被屏蔽了。这些因素都使词汇信息的提取通道变得隐晦。表2中各实验组(包括仅运用语义隐喻性的组3)的基本义成绩均明显高于引申义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和引申义相比,基本义的测试题目中英文表达契合度更高,因此受试受母语负迁移现象导致的语言失误相对较少。

五、结语

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在二语拟声词汇习得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利用语音象似性可促进词语形式表征到语义表征映射的建立,对拟声词汇基本义的接受性习得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2)利用语义隐喻性可帮助学习者建立较为清晰的语义网络和相对通畅的词汇信息提取通道,增强拟声词汇引申义的习得效果;3)虽然语音象似性和语义隐喻性分别作用于单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但二者的运用不是彼此孤立的两个阶段,它们以语义表征的提取为交织点,互相促进与加强,因此二者的综合运用对词汇的接受性习得和产出性习得均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的发现对拟声词汇的习得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希望能对其他类型词汇习得研究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Boers, F. & S. Lindstromberg.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lications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Rationale, proposals, and evaluation[A]. In Kristiansen, G. (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C].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6.

[2]Lakoff, G. &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1999.

[3]Maekawa, J. & H. L. Storke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expressive vocabulary development by young children[J].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06.(33):439-459.

[4]Pütz, 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A]. In Geeraerts, G. & H. Cuycken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5]張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52-57.

[6]赵群,罗炜东.关注词汇的核心义项——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5(6):50-5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外语教师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教学信念误配及张力消解”(2017YB36)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