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三大准则”的认识

2019-08-24 05:58段全林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准则内涵语文教学

段全林

摘    要: 语文教学包含“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准则”三大准则。这三大准则既是教学理念,又包含方法与途径、目的与结果,三者是密切联系而统一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准则    内涵

“在新课程背景下,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语文教学的三大准则”[1]。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些教师对这三大准则的认识有偏颇和失当之处。那么,怎样认识和看待这三大准则呢?

一、怎样认识和看待教师“参与课程研制”这一准则

“参与课程研制”,从实践层面来说,可以指教师的参与,也可以指学生的参与,还可以指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比如,学生开发和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等等。这里,我们重点谈谈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的问题。

教师“参与课程研制”,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认识它。

从宏观层面说,教师“参与课程研制”就是参与课程的一些基本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如对某课程的课程目标、性质、作用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从中观层面说,教师“参与课程研制”是参与课程设计或参与课程内容的编制,包括参与编写课程标准,参与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的编写,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等。从微观层面说,通常指对课程、教材、教学的分析和评价或对课程、教材、课程标准等某个具体方面的开发、利用,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发现并纠正教材编写中的不当之处,发现并纠正教材中正文或注释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对“教材的处理”等。

对教材的“处理”,可以说是教师“参与课程研制”最常见、最重要的体现。对教材的“处理”,包括对课文的处理,即哪些课文重点讲、哪些课文略讲,哪些课文让学生自读(不是不讲、不指导,自读又分为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也就是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确定;对重点讲读的段落的确定,对非重点段落的略讲或自读;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确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课本内容和练习题的增减与处理;对课本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点的增删与提炼;对课时的安排,比如本来一般教师教读某文需要2课时,必要时根据多方面的考虑,特别是从教学改革角度考虑只安排1课时,或本来一般教师教读某文需要1课时,必要时根据多方面的考虑,特别是从教学改革的角度考虑可安排2课时等。以上这些都是对教材的“处理”。

教师“参与课程研制”,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只有从实践中参与,才能从深层次上体验到重要性,才能深深体验到“参与课程研制”给语文课程或教学带来的质量和效益。

二、怎样认识和看待“用教材教”这一准则

“用教材教”是语文教学的另一准则。新课程提出“用教材教”,是不是不用“教教材”了呢?怎样认识和看待“用教材教”呢?

从理论上说,“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有联系,也有区别。“教教材”和“用教材教”都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但两者对教材的理解层次不同,“教教材”是较低的层次,“用教材教”是较高的层次;“教教材”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同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用教材教”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教师用活这个例子,从而超越教材的表现形式;“教教材”是教师围着教材转,以言语内容为中心价值取向,属于以知识带动能力的教学;“用教材教”是教师和教材围着知识转,是以言语技能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属于能力带动知识转动的教学;“教教材”以言语内容为中心,其结果是“授之以鱼”“用教材教”,以言语技能为中心,其结果是“授之以渔”“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为授之以“鱼”式的语文教学,后者是授之以“渔”式的语文教学。传统语文教学大体可用“一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概括。所谓“一个基本点,就是指课文。“一个中心”是指言语内容中心或言语技能中心。语文教学中,不管是以言语内容还是以言语技能为中心,都是围绕课文或选文实施的。前者通过课文,重在讲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学生获得的主要是文本的字词句含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或主题等,我们不妨称之为授之以“鱼”式的语文教学;后者通过课文,重在学习读写规程、训练读写技能,学生所获得的是读解或表现文本主题、思想情感的行为能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授之以“渔”式的语文教学。

然而,从教学实践看,是不是不用“教教材”了呢?不是。在語文教学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问题可以说最终要看语文教材编写的质量。如果教材有用并且好用,那么教师自然可以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凭借,如果教材不能对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教师就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处理教材,由“教教材”上升到“用教材教”,此其一;其二,就语文教学的一般情况而言,在课堂上使用与处理语文教材(语文教科书)的时候,既不能单纯地“教教材”,又不能一味地“用教材教”,通常的做法是既要“教教材”,又要“用教材教”。扎实地“教教材”,本身就是教学任务,这样可以避免东拉西扯,天马行空,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科学地“用教材教”,是更高层次的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这样可以防止照本宣科、生硬灌输。应该说当我们需要“教教材”时,就实实在在地“教教材”;当我们需要“用教材教”时,就灵活地“用教材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课堂理想[2]。不看具体情况,把“教教材”当作一种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说法和做法批判,是错误的。

三、怎样认识和看待“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准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逻辑意义上有三层含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尖子生;其二,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要全面发展;其三,怎样“发展”呢?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学习、机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而应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上述三层含义恰恰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猜你喜欢
准则内涵语文教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